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2014】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2016年03月23日 14:49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点击量:0

前  言

贵阳,作为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独特秀美的山、水禀赋资源,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宜居环境等优势,其“爽爽的贵阳”正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

都市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打造城市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农业发展已经初步步入都市现代农业的门槛。未来,随着贵阳市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产业方向,将会向符合自身农业特点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依据贵阳市城市发展的需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依照贵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提出“两区一带多园八模式”的布局和发展形式,同时做好地域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推动贵阳市农业发展迈上都市现代农业新台阶。

贵阳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后,可形成会展物流、创意农业、健康养生、休闲观光、庄园经济、绿色有机农产品、现代加工业、高档花木等重点发展领域,并突显农业主题庄园、沟域经济、村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健康养生、农旅一体化、储运加工、集约化发展等八大复合农业模式,最终使贵阳市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创汇基地、大西南城市群生态休闲观光基地、黔中民俗文化博览交流基地和贵阳市城市建设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注重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探索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式,使贵阳市成为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样板,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一、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我国理论界比较认同的都市农业是指大城市或城市群空域范围内的农业,既包含城市中心区域零星、镶嵌、插花式分布的都市农业,也包含城市近郊的城郊农业,还包含城市远郊和边缘地区的农区农业,既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农业,也是功能、结构、布局纳入大都市发展规划的农业;既是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融为一体的农业,还是符合城市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

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的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就提出“花园城市”的理论,其内容就是限制城市规模过大,持续保留城市四周农业用地,如菜园、果园、牧场、森林、疗养地等各种功能的绿地系统,让城市中心成为一个大花园,四周缀以放射性或环形的林荫道。

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90年代初期,其中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上海、北京等地开展较早。

三、规划依据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现实依据如下: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四)《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六)《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八)《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

(九)《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十)《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十一)《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

(十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三)《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十四)《贵阳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专项规划》

(十五)《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十六)《贵阳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七)《“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2012-2020)》

(十八)贵阳市2010年-2012年统计年鉴

(十九)贵阳市2010年-2012年政府工作汇报等

第二章  都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发展及目标

一、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历史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初期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至2002年。主要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为主。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12年,为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过渡。主要体现在贵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提出,农业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等常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的温饱型逐渐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常规农副产品相结合的小康型现代化都市农业方向发展,并向二、三产业逐步延伸。

第三阶段:贵阳都市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即2012年至今,贵阳市步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农业经济指标全面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农民快速增收,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向迈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统筹发展特点明显。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贵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各类指标向好。2012年,一产增加值达725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88元,同比增长18%,两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前列,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完成蔬菜播面160万亩,产量205万吨,出栏生猪151万头,肉类产量168万吨,禽蛋产量357万吨,家禽出栏2600万羽,牛奶产量5万吨,水果产量145万吨,粮经比实现3:7既定目标,畜牧业总产值达3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

其他方面,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贡献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进展加快,“三品”认证力度加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业园区建设起步,20个园区建设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进展。

三、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仍不突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对都市现代农业的认知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农业比较效益仍然较低,科技人才支撑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等。

四、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义

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和渗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

(二)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按照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城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以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美丽乡村度假区、旅游景区综合体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价值,推动城乡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业聚集,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贵阳市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原则。

五、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农产品保障体系完善化;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产业化;农业经营品牌化;农民生活品质化。

2014-2020年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主要发展指标计划表六、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规划期限与实施阶段

规划期限:2014~2020年,前三年为重点全面启动与重点推进,后五年为全面推进与基本实现两个阶段。

第三章  贵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分析

一、宏观经济社会条件

作为我国西南的内陆省份,以“贵州茅台”、“老干妈油辣椒”、“黄果树”而文明,贵州的水、煤资源,“多彩贵州”等享誉海内外。贵阳作为“全球生态文明论坛”的发源地,“爽爽的贵阳”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进。

二、自然条件

贵阳市主体地貌为高原台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量充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

三、经济社会条件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贵阳市国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全市辖六区一市三县。“一市三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至2012年底,贵阳市常住半年及以上人口比上年增长133%,达到44517万人,涉及全市10区(市、县)9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84个普查小区,样本量为42万人。从年龄构成来看,15-64岁人口为33272万人,占到全市常住人口中的747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87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65万人,即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到常住人口的30%左右。

(二)经济

“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从1119亿美元增至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2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07亿美元增至279亿美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208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2亿元。一批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贵阳。《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四、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要素与需求分析

(一)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要素分析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构成包括土地、资本、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首先,由于贵阳市山地较多,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少,资金流量小,使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形成大规模组织化生产。其次,由于其区位、交通、历史等原因,导致技术、人才、信息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

(二)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需求分析

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可使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高,具体从以下层面来分析:一是从生产者角度看,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从社会需求产品层面看,都市现代农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功能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农产品,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体验、文化、休闲的场所。

五、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生态优势。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贵阳是我国著名“林城”,生态良好。

区位优势。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文化优势。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51个民族,创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多民族生态文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省的主要任务。

品种资源优势。地貌类型多样,有许多乡土优良的经济农作物、动物等优良品种资源。

后发优势。要充分吸收外界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少走弯路,实现比较优势最大化和资源产出最大化。

(二)劣势

贵阳交通、科技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贵阳虽地处西南中心离周边省会城市不过三四百公里,但区间铁路运行时间均要十几个小时。

贵阳市农业产品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品规模不上水平,营销渠道滞后,产品缺乏品牌效应。

综合配套设施滞后。农田基本建设和现代设施比较落后。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科技能力、新技术成果引进、消化能力不强。

(三)机遇

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是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实施“5个100”,推动“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产业发展,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搭平台、聚人才、抓创新、促转化”工作,全面推进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和“六大科技行动计划”。

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潜在的旅游消费市场在逐步扩大。生态文明,贵州先行,贵阳市成了生态文明的载体。贵阳论坛的影响力走向世界,农业产业在环境改造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效益的驱动下将越演越烈。立足生态建设发展林草结合、林竹结合、林茶结合、林药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用材林等产业,获得更多的农林产品,旅游农产品将成为贵阳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四)挑战

政府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生产规模小,流通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的统筹引领产业发展的氛围。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欠缺。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不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及措施仍面临严峻的检验。

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贵阳市产品市场配置能力差,高科技、深加工农产品种类不多,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地域、区位、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尽快解决好企业资金技术等投入、产品品牌,利应网络、交通等条件,迅速占领市场,塑造品牌。

第四章  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一、功能定位

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纲领,以充分利用首都和本地农业科技力量为支撑,立足现代都市需求,将贵阳都市现代农业打造成东南亚都市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西部都市现代农业的示范者,贵州省都市现代农业的牵引力。应该着力强化六大功能建设。

(一)生产服务功能

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服务功能包括生产型功能和服务型功能。生产型功能更多的是定位于生产和提供名、优、特、稀、鲜、嫩、活的农副产品。服务型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生产主体农民,通过现代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生态保育功能

通过打造“城市之肺”,发挥都市现代农业在绿化和美化城乡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幽静、清新的人居环境,使都市现代农业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和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贵阳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志。

(三)生活休闲功能

都市现代农业的生活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休闲功能。社会功能体现为都市现代农业起着社会劳动力“蓄水池”和“减震器”的作用,为城乡居民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城市旅游业向农业延伸,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文化科普功能

通过园区设施、景点布局设计,利用展厅、展板、画廊、雕塑、影视、电教等手段,开展农业科技、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普教育,直接对市民及青少年进行农技、农知、农情、农俗、农事教育;通过开放部分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项目和农业庄园,通过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各种先进农艺和设施,为学生和市民亲近自然、接触农业文化、了解农艺知识等提供基地和平台。

(五)科技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贵阳市科技、人才优势,强力推进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

(六)健康养生功能

利用贵阳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人们养生的需要,将健康养生和农业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总体发展布局

(一)圈层布局

按圈层结构理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圈层为近郊农业核心圈、近中郊农业外围圈和远郊农业外缘圈。

1、近郊农业核心圈

主要布局在三环以内的云岩、南明、观山湖等主城区,离城市核心区10公里以内,即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引领圈。农业发展方向是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重点发展以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居室美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产品展示交易等为主要内容。

2、中郊农业外围圈主要分布在白云、乌当、花溪等近郊区,离城市核心区在10-20公里之间,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展示圈。农业发展方向是改善生态、休闲观光、服务城市。重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精品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

3、远郊农业外缘圈指由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和清镇市组成的“三县一市”区域,离城区半径在20-80公里之间,以保障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为主的集约化农业保障圈和生态涵养圈。农业发展方向是特色农业、高效农业。

(二)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基于贵阳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和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布局和模式为“两区一带多园八模式”。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