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石家庄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石政办发〔2016〕28号)

2016年04月26日 17:06来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点击量:0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
石政办发〔2016〕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7号),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领,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揽,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信息引导,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将中部打造成功能设施完善、生产要素聚集、科技装备先进、经营模式创新的样板区域,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东部“六次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环京津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形成规模,成为京津和周边地区生态休闲旅游聚集地。

二、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一)落实粮食生产核心保护区规划。坚定粮食安全首要任务不动摇,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按照“稳面积、提产能、保总产、增效益”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实“石家庄市粮食生产核心保护区规划”,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以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藏粮于地”;加大优良品种的研育推广力度,深化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提升粮食产能,“藏粮于技”,粮食总产稳定在440万吨左右。

(二)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信息共享。统筹整合国土、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确保耕地质量提升、农产品产地安全。

(三)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稳定小麦生产,调优玉米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杂粮生产。优化区域布局,东部区域以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为重点,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产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承接京津冀主要农产品生产功能。西部区域积极发展小杂粮等特色农业生产,扩大抗旱、高产的“张杂谷”、优质谷子、甘薯等杂粮作物生产,到2020年,西部山区杂粮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西部生态农业基地。

三、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调整农业区域结构。按照中、东、西农业区域布局,中部“都市农业”板块重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力争通过1-2年努力,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园区,带动发展一批专业特色园区,形成环绕中心城区的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带。到2020年,将中部打造成功能设施完善、生产要素聚集、科技装备先进、经营模式创新的样板区域,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东部“第六产业”板块重点发展优势农业集群,积极承接京津农业外迁功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集群式发展。到2017年,围绕粮食、蔬菜、畜禽、果品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领军企业”,打造东部“第六产业”集群。到2020年,东部“六次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环京津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山区开发”板块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实现太行山全域绿化的基础上,复制推广赞皇、平山经验,坚持林果产业片区建设和山区综合开发“齐头并进”,到2017年,每个县(市)、区着力打造1-2个规模万亩以上,投资亿元以上的生态富民园区,构建“山绿、果丰、农民富”的西部生态发展格局,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到2020年,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形成规模,成为京津和周边地区生态休闲旅游聚集地。二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落实粮食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的基础上,引导中部区域“稳粮扩菜”,提升种植效益;中部区域确保粮、菜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西部区域“压粮扩经扩牧草”,用地养地结合,扩大特色农业规模,保护生态资源。三是调整农业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小麦着力推广抗旱、稳产品种,减少用水;玉米着力推广综合抗性强的中高密度品种,提高产量;蔬菜积极引试推广新、奇、特品种,错季生产,提质增效。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98%以上,小麦抗旱品种推广率达到70%。

(二)做大做强五大产业。一是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重点,确保蔬菜供给质量。改善基础设施,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构建较为完善的蔬菜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名特优、反季节蔬菜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调整蔬菜品种结构、集成推广无公害技术、加大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力度等措施,提升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组织生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创优质品牌产品,提高品牌信誉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5%以上,基地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外销量达到60%以上,基地无公害产品率达到100%。二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健康畜牧产业。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重点发展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产业,积极发展肉牛、肉羊、肉禽等新型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控小、扩中、培大”的规模养殖发展思路,扩充生猪年出栏3000头、蛋鸡存栏20000只、奶牛存栏500头、肉牛年出栏500头、肉羊年出栏1000只、肉鸡年出栏10万只的中等规模养殖场,高标准培育生猪年出栏1万头以上、蛋鸡存栏10万只以上、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2000只以上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部、省、市、县四级联创,引导标准化示范场由单纯养殖向种养一体化转变,推进生态循环、低碳环保的种养示范园区建设,每年新创建5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累计达到1100个。三是以扩大山地优质果林面积为主,加快推进现代果品产业发展。中部以环省会经济林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于一体的林果示范区,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业态新的示范性基地,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东部以晋州、赵县、藁城等沙地梨果为主体,重点推动果品产业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推进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建成一批标准化出口创汇外销基地,加快梨果精深加工业发展,拓展和完善生产、营销、储运、加工产业链条;西部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加大太行山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核桃、大枣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元氏石榴、赞皇樱桃、平山寿桃以及井陉、矿区、行唐的苹果等特色果品基地。到2017年,新发展太行山优质薄皮核桃80万亩,建设一批集赏花、品果、采摘等为一体的山区现代林果园区。四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重点推进主食加工、乳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推进园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抓好藁城开发区食品园区、鹿泉乳业加工园区、栾城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区、省级示范园和县(市)级农业产业化园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打造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创新型企业。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3%,年均增速1.5%。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打造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产业链。以农产品物流基地为节点,加强农产品物流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系统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和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设施,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搞好农业投入品属地管理,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好源头关和生产关;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积极推进质量追溯试点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以解决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过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制定农业标准。在全面宣传贯彻现有国家及行业农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农畜主导产业绿色生产,制修定地方行业标准,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框架,为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生产水平打好基础。二是宣传贯彻农业标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及现代林果园区,示范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库,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环节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建立责任追究、产品召回等制度,构建覆盖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溯源体系,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五、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发挥市农科院科研优势,利用1+8种业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联盟,科研与推广并重,自育与引进并举,加大稳产、抗旱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机制,研发和引试一批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集成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物联网农业服务平台,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大田农业采用物联网管理规模达到30%。

(二)完善建设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农业园区的联系与协作,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市级农业信息化中心,整合视频会议、应急指挥系统、电子政务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农村科技服务村村通(IP)广播系统,建立网站群集合和农技推广云平台,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为各类农业企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标准接入。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灾害预警、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四)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完善“专家定点联系指导县”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形成“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户”的技术支持服务模式。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系列培训,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5万人。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抓好地下水超采农业综合治理。以晋州、无极、深泽、高邑、元氏、正定、藁城、栾城、赵县等试点县(市)、区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综合运用生物、农艺、农技、工程等节水集成技术,充分利用好自然降水和光热资源,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完成省下达的压采任务目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等节肥、节药、节本增效“三节一增”技术。以设施蔬菜生产为重点,积极发挥藁城、鹿泉等清洁生产示范区的引导作用,通过建设发酵池、沤池、沼气池等,对作物秸秆、尾菜进行处理,对地膜、棚膜等废旧物进行回收、加工,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到2018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三)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立足节本增效、节能减排,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快速青贮、打捆深加工技术,鼓励和引导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等产品生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深层次开发、高层次利用。以开展沼肥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循环农作模式。力争到2020年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有3-5种较为成熟的农业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在全市大力推广。

七、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推进集约化生产。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户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鼓励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股权,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参与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有效对接,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二是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农产品物联网,探索“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三是积极培育品牌。开展“创造一个名牌,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活动,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以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绿色、营养、生态、安全、健康的整体形象和农业竞争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达到600个以上。

(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推广大功率、高性能、低油耗、高效环保、复合式农业机械,优化农机结构。健全以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农机手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作物耕、种、收统一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组织由生产合作向土地合作、由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由专业合作向综合性合作拓展,构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产品市场+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以新型农民合作社和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品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五有”家庭农场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实体农民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家庭农场发展到1500家以上,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实现新提升。三是创新农业金融服务。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盘活农村资产。积极推进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设,建立银担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信用等级较高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等激励措施;试点“信贷+保险”、“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金融服务模式,吸引城市资本进农村,缓解农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八、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农业竞争力

(一)积极实施“走出去”。积极培育壮大农业“走出去”主体队伍,支持农产品出口。积极搭建咨询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农业投资机会,鼓励和支持我市农业企业“走出去”,积极、稳妥支持农业企业到境外办企业、建基地、促贸易。培育壮大外向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二)大力深化“引进来”。深化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市农产品区域布局,结合国际农业科技资源分布状况,谋划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合作领域和方向,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及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先进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九、强化保障支持,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提高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

(二)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等。

(三)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按照中央、省有关要求落实与农业转方式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保持农业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推动新增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执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的有效方式,稳步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以及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改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五)强化农业保险支持。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积极探索扩大农业保险。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4月15日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