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政策

睢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6年05月13日 09:36来源:睢宁县国土资源局点击量:0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睢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睢宁县实际情况,编制睢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睢宁县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共计16个镇(睢城镇、王集镇、双沟镇、岚山镇、李集镇、桃园镇、官山镇、高作镇、沙集镇、凌城镇、邱集镇、古邳镇、姚集镇、魏集镇、梁集镇和庆安镇),区域总面积1769.19平方公里(265.38万亩)。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一条 自然地理概况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隶属徐州市,土地面积1769.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3°40′~34°10′,东经117°31′~118°10′。东邻宿豫,北接邳州,西北部与铜山县接壤,南部、西部同安徽泗县、灵璧县毗邻。

睢宁县已探明有石灰岩、石英石、白云岩、磷矿石、云长石、大理石等。石英石品位高,储量2亿立方米。黑色致密细粒结晶石灰岩,是加工墨玉型大理石的上等原料,储量1亿立方米。睢宁县地处黄淮冲击平原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睢宁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800毫米,无霜期210天,日照2200小时。 

第二条 经济社会概况

睢宁县人口132.89万人,辖16个镇。全县国民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0.53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22.01亿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19.7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2.99:35.36:31.65。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第三条 土地利用现状

截止2005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76919.2公顷(265.38万亩),人均土地面积0.1公顷。其中农用地142059.2公顷(213.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30%;建设用地面积27021.0公顷(40.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27%;其他土地面积7839.0公顷(11.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3%。

农用地中耕地100075.1公顷(150.1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57%,园地7488.6公顷(11.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3%,林地9086.6公顷(13.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4%,牧草地3.8公顷(0.0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02%,其他农用地25405.1公顷(38.1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36%。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9635.3公顷(29.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10%,交通水利用地6933.1公顷(10.40万亩),占3.92%,其他建设用地452.6公顷(0.69万亩),占0.26%。

其他土地中水域6630.5公顷(3.57万亩),占1.34%,自然保留地1208.5公顷(1.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8%。

第四条 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较齐全,耕地所占比例较大

睢宁县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土地开发利用历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土地利用类型,地类结构又以农用地略占优势,其中耕地所占的比重最大。截止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00075.1公顷(150.1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57%。

(2)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快,农用地保护压力大

随着城镇化与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尤其随着省政府东陇海线开发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面对睢宁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既要满足经济,保障各项建设用地的需要,又要防止农用地过度非农化,满足国家、省市有关保护的指标要求,农用地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

(3)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多、布局散,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潜力大

全县共15个居委、386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16871.3公顷(25.31万亩),占全县建设用地62.44%,人均用地174.54平方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

(4)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相对较低

2005年睢宁县单位土地的GDP为3.52万元/公顷,从投资利用强度和人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来看,睢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还有相当的潜力。

(5)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截止2005年睢宁县土地利用率为95.57%,经过多年尤其是建国后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可利用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已经很少了,到目前为止,睢宁县其他土地仅为78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五条 面临的挑战

1.耕地保护压力大。2005年睢宁县耕地面积为100075.1公顷(150.11万亩),一方面,各类项目的建设必然要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后备土地的相对不足以及后备土地开发后一定时间内难以达到现有耕地生产水平,保证耕地尤其是耕地质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

2.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和徐州都市圈建设进程的加快,作为制造业资本转移的承接区,城镇工矿用地总量需求趋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突出,经济建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加迅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3.区域经济竞争压力大。国家积极实施的东部加快,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四大战略使得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将更加开放,国际、国内在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竞争更加剧烈;睢宁县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竞争力不足,在低起点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抵御市场冲击压力大。

第六条 面临的机遇

1.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睢宁县位于“长三角”区域和东陇海产业带之间,区位条件有利于承接转移、吸纳辐射。在未来发展中,长三角中心地区依靠其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将优先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传统产业受土地、电力资源的制约将逐步向外梯度转移。东陇海产业带是江苏北部最具发展前景的新的增长极,是我省加快区域发展的突破口,省委、省政府已对沿东陇海线开发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将通过依托优良的载体和区位优势,有效组合各种发展资源,加紧构筑工业化的新高地和开放型经济的集聚点,形成带动苏北振兴的辐射源。

2.自身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随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企业和居民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意识增强,土地利用标准化考核体系逐步完善,统筹区域、城乡土地利用基础逐步确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机制更加成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逐步建立,为提高土地配置水平、集约高效用地提供了重要的机制支撑。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七条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苏皖边界地区强县,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破睢宁”战略。

第八条 具体目标

(1)2010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30亿元、450亿元;全县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0万元、3.0万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达到9600元、5800元。

(2)2010年、2020年常住人口分别控制在130万人、150万人,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35%、40%。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第九条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正确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增强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为大力实施“突破睢宁”战略,全面实现睢宁发展目标,提供用地保障。

第十条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

1.以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

按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求,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发展粮食、棉花等主导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

2.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

各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项目,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用地,适度安排旅游休闲用地。在城镇建设中,注重向建设绿色城镇的方向发展,将生态农业用地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景观、休闲观光等多功能转变。

3.以优化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继续推进“一心,两点,两片,一轴”空间布局建设,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小区集中,农田形成规模化经营,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一体两翼,多元发展”的格局,以睢宁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做大做强东西两翼。同时,加快推进宁江工业集中区、临空产业集中区、钢铁机电工贸集中区和桃园产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区东西两翼形成遥相呼应的格局。加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引导;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制定管制措施。

4.合理开发利用滩涂后备资源,提高补充耕地能力

进一步提高对废黄河沿线内陆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将具有潜力的滩涂资源开垦成优良的耕地资源,提高当地耕地补充能力,并大力种植废黄河沿线防护林。

5.以发挥土地生态功能为核心,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

根据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其他土地的生态功能,统筹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地确定生态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6.以创新规划实施和保障制度为突破,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和集约用地制度;融合土地管理实践经验,加强规划实施行政管理。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控制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

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义务量)指标分别为100565.0公顷(150.85万亩)和101382.8公顷(152.07万亩),耕地保有量(任务量)指标分别为100773.6公顷(151.16万亩)和102160.5公顷(153.24万亩)。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91647.4公顷(137.47万亩),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1530.0公顷(2.30万亩)。

2.园地、林地指标

规划园地、林地2010年分别为7423.2公顷(11.13万亩)、9777.8公顷(14.67万亩);2020年分别为7476.8公顷(11.22万亩)、11195.3公顷(16.79万亩)。

3.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用地规模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为27373.5公顷(41.06万亩)、19856.2公顷(29.53万亩)、3169.4公顷(4.75万亩),2020年分别为28335.5公顷(42.50万亩)、20283.6公顷(30.43万亩)、3676.7公顷(5.52万亩)。

在新增建设占用指标上,规划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556.1公顷(0.83万亩)、491.7公顷(0.74万亩)、373.8公顷(0.56万亩),2020年分别为1579.9公顷(2.37万亩)、1485.7公顷(2.23万亩)、1077.8公顷(1.62万亩)。

4.土地集约利用指标

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90平方米/人和90平方米/人。

5.土地整治指标

2006-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义务量1077.8公顷(1.62万亩),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1855.5公顷(2.78万亩);2006-201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373.8公顷(0.56万亩),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582.5公顷(0.87万亩)。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二条 调整原则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适度调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加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力度,提高优质耕地面积和比重。

合理安排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保障交通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引导城镇用地理性扩展,加快“三集中”进程,稳步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比例,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开发废黄河沿线其他土地,扩展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用地空间。

第十三条 调整方案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期间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别由2005年的142059.2公顷(213.09万亩)、27021.0公顷(40.53万亩)和7839.0公顷(11.76万亩)调整至2020年的141469.2公顷(212.20万亩)、28335.5公顷(42.50万亩)和7114.5公顷(10.6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80.30%、15.27%和4.43%,调整为2020年的79.96%、16.02%和4.02%。

2.农用地结构调整。2010年耕地100773.6公顷(151.16万亩),园地7423.2公顷(11.13万亩),林地9777.8公顷(14.67万亩),牧草地3.0公顷(0.005万亩),其他农用地23966.0公顷(35.95万亩),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71.00%、5.23%、6.89%、0.002%、16.88%。;2020年耕地102160.5公顷(153.24万亩),园地7476.8公顷(11.22万亩),林地11195.3公顷(16.79万亩),牧草地1.5公顷(0.003万亩),其他农用地20635.1公顷(30.95万亩),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72.21%、5.296%、7.91%、0.001%、14.59%。

3.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3169.4公顷(4.75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16686.8公顷(25.03万亩),交通水利用地7059.2公顷(10.59万亩),其他建设用地458.1公顷(0.69万亩),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58%、60.96%、25.79%、1.67%;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3676.7公顷(5.52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16606.9公顷(24.91万亩),交通水利用地7584.6公顷(11.38万亩),其他建设用地467.3公顷(0.70万亩),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98%、58.61%、26.77%、1.65%

4.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10年水域6469.9公顷(9.70万亩),自然保留地1132.2公顷(1.70万亩),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85.11%、14.89%;2020年水域6108.7公顷(9.16万亩),自然保留地1005.7公顷(10.67万亩),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85.86%、14.14%。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第十四条 农用地布局

1.耕地布局优化

睢宁县为黄泛冲积平原,境内河流纵横交错,灌排系统较好,耕地资源丰富。耕地区以平原为主,各镇均有分布,土壤分别属于黄潮土和盐潮土亚类,经过人工改造后适宜棉、粮、果、菜等各类作物生长。根据现有基础,以双塔路、104国道、睢邳路、魏庆路、睢魏路、梁庆路、红光路、北环路为主轴,以泗八路、古张路、睢邳路、104国道、官邱路、徐宁路为辅线,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农业建设区。

2.园地、林地布局优化

园地主要分布在桃园镇、古邳镇和姚集镇,其他乡镇均有分布。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和岚山镇。这些地区主要土壤肥力相对较差,林地的种植一方面可以保护现有的河道,另一方面可以减缓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废黄河区域应该加大林地的种植力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十五条 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1.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发展其他小城镇,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睢宁县的城镇发展方针,鼓励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建设用地又以睢城镇中心片区为主,即以睢城镇为中心,包括五大产业集中区建设,该地区地貌以平原为主,交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高,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产出率较高,是睢宁县经济发达地区,也是睢宁县沿东陇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团。未来睢宁县主城区将向睢城镇西北方向扩展,与桃园镇和梁集镇等镇形成一个完整的沿东陇海开发走廊。

规划期内睢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将逐步改变散而乱的特征,总规模上将有较大的压缩,其中区位条件差、发展潜力小的村将被撤并,而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将得到发展,规模适当扩大。农村居民点布局将更为紧凑、集中,主要是向交通沿线和人口较密集的区域集聚。

2.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优化

交通用地在睢宁县境内呈现网状布局,形成了区域主通道、城际交通通道及内部联系网络三个层次、功能清晰的综合交通网络。水利设施用地以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为主要用地类型,规划期间将进行主要河道的改造等防洪工程建设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将在现有用地基础上适度进行用地优化,以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十六条 生态用地布局

睢宁县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沿河各镇的水源地、滩涂、生态林,以及睢宁县广泛分布的耕地、园地、林地、河流及坑塘水面等,基本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土地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期内主要在双沟镇、沙集镇、庆安镇、高作镇、睢城镇等镇重点形成徐洪河清水通道、睢宁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废黄河湿地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对承担睢宁县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区着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低密度开发,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产业。另外,在城镇建设区内优先安排布局公共绿地,建设宜居城镇。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