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荆门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荆政办发〔2016〕11号)

2016年06月16日 14:29来源:荆门市政府网点击量:0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荆政办发〔2016〕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大柴湖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鄂政办发〔2016〕2号)精神,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两大省级战略”,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变为可持续发展,切实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本降耗、提质增效。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农业农村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农谷“一谷双核、多点支撑”格局形成,“三区三中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左右,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左右,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5:1,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二、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

(四)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广绿色增产模式,提高单产水平。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生产和流通服务。加强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扩种小麦、马铃薯、甘薯,稳定“双低”油菜种植,因地制宜扩大有机稻种植面积。

(五)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大优质品种推广力度,继续推广机械精量播种、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保温栽培、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技术,大力推广“香稻嘉鱼”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创建,打造荆钟、荆京、荆沙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屈家岭、彭墩“1+9”区域、柴湖、孙桥、官垱5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荒山荒坡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中国农谷两大核心区和大柴湖开发区建设有机农业样板区,各县(市、区)集中连片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

(六)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草食家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建设万亩猕猴桃、万亩铁皮石斛、万亩对节白蜡、万亩蓝莓、10万亩油茶、10万亩紫薇、10万亩桃树、10万亩红豆杉、60万亩速丰林、60万亩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推进屈家岭黄桃、马铃薯、甘薯、玫瑰等基地建设。加快柴湖盆花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成“中国花城”。高标准建设钟祥联合湖、沙洋黄荡湖、京山盛昌龟业、掇刀硕农、京山恒洋等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经济,推进华中生态园、湖北十里花卉苗木交易中心、钟祥红豆杉长寿养生谷等项目提质增效。

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七)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建设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种子研发、繁育、比较试验中心及区域性种子展示和交易平台。加快建设航天农业产业园,开展航天育种研发推广。完成屈家岭和彭墩“双核”布局,屈家岭抓好马铃薯、甘薯等种业中心建设,彭墩抓好水果、蔬菜等种业中心建设。支持多点发展现代种业,鼓励已落地的种业企业加快建设种业中心和种业基地,构建马铃薯、甘薯、油菜、水生蔬菜、猕猴桃、生猪、肉牛、山羊、乌龟、黄鳝、小龙虾、黄颡鱼等动植物品种繁育体系。重点抓好柴湖盆花基地、钟祥红豆杉基地、彭场林场火炬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黑头羊、高产抗病意蜂等特色地方配套系;支持京山县将盛昌龟业建成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基地,掇刀区将乌鳢建设成为国家级原种场。加强农业种源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

(八)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向“互联网+”转型,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型,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向注重质量安全转型。加快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京山畜禽产品加工园、沙洋水产品加工园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种业、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支持国宝桥米、洪森集团、彭墩集团等龙头企业组建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引进木材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建设20平方公里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森工产业城,着力打造板材之都。推动基础好、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扩能,提升钟祥蟠龙菜、石牌豆制品、沙洋长湖鱼糕、十里风干鸡等地方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精品”战略,打造长寿、富硒、有机等特色品牌。

(九)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用服务业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促进文化、旅游等元素与农业种植、农业加工、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农耕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和民俗居家旅游等特色乡村旅游,把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高质量举办亚洲赏鸟博览会、中国菊花展览会、油菜花旅游节、紫薇花旅游节等节会活动。遵循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理念,培育一批新型农村综合体。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实施“互联网+智慧农谷”行动计划。推进屈家岭、彭墩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带动全市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中兴农谷荆门产业园建设涉农大数据中心、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

(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大农产品促销扶持力度,提升农户营销能力。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示范应用。加快与中航工业的对接,引进中航工业的冷链物流。支持彭墩集团建设以种子展示交易、农产品展示交易、农业机械装备展示交易、农产品电商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综合体。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粮食银行”试点。突破性发展农村电商,支持金瑞物流、众诚物流、东方百货等企业以及供销社在农村建立电子商务网点,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

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十一)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新机制。重点解决主功能区工程灌溉、水资源管理、气象预测防灾、森林防火、科技能力支撑等难题。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网、水网、电网“村村通”。

(十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荆门(中国农谷)农科院科研条件与能力建设,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关系,建设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农科院大联合、大协作的院地合作机制。鼓励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充分利用其项目、科技、人才、团队、品牌等综合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实施各类农村人才培训计划,积极推进中国农谷农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提供农业人才支撑。

(十三)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展适合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打造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加强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技术集成与装备研发,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水稻、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同步发展。

(十四)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农谷云”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农谷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林、牧、渔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在中国农谷两大核心区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实施“金农”工程、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农业物联网、设施农业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

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十五)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重点培育发展由农民自发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方式的农民合作社,让农民享受土地规模经营平均利润率。加强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规范合作社的股权设置、分配机制、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加快与中国农科院的合作,建立全国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编制全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CEO)发展规划,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导农民合作社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十六)积极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转包、租赁及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推广短季流转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积极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重点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十七)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通过网格化平台与所在区域农户实现互联互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专业化服务公司在县、镇延伸布局,设立服务中心,开展专业化服务。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综合服务超市,开展市场化服务。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链接机制,强化财政保障水平,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公益性服务科技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考核管理,鼓励政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六、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大力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创建活动,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控制农兽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探索建立生态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培育和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力度,力争到2020年,新增100个以上,全市“三品一标”达到500个。

(十九)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强力推进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和农业执法队伍整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优先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试点范围,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加快建立农产品履历系统。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

七、着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制定化肥、农药施用标准,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应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实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对秸秆实行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亩平少用1方水;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处理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二十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施农村改厕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利用粪尿做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升级。实施土壤修复行动计划,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行动,在屈家岭管理区开展4万亩土壤修复试点,其他县(市、区)分别开展2000亩以上土壤修复试点。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行动计划,研究探索农村污水生态化、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办法。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行动计划,采取水泥旋窑协同和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大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养殖场循环利用模式。

八、强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切实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履行职责,善于创新,狠抓落实,切实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各项工作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要分解目标任务,把“三区三中心”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战场,进一步分解落实任务。要抓好试点示范,每一个县(市、区)要确定一个乡镇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试点,学习复制推广“彭墩经验”并进行整镇推进。要保障政策落实,进一步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做好农业补贴、农业信贷担保等工作,切实加强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广回乡创业成功人士当家。

(二十三)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投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持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强涉农投资管理,开展县级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督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

(二十四)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方案。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督办,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实行检查通报制度。市考评办要加强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考核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量化考评,强化结果运用。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6日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