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浅谈吴起县气候及水文

2016年07月20日 10:36来源:点击量:0

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腹地。吴起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县域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干流深切,支流密布。年平均无霜期146天。

一、气候

吴起县地处中纬度,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偏小,气候干旱,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1. 降水

县内降水量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貌等因素影响,各区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吴起县金佛坪气象站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料,吴起县年平均气温7.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 6℃);极端最低气温- 25.1℃,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0.95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衡。

受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影响,降水量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带性。总体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但变化幅度小。

由于吴起县位于西北内陆高原,东南季风影响较弱,成为延安市的少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78. 3mm,而且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降水量区域分布特征具体如下:

(1)降水相对集中。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量为301. 7mm,约占全年62. 4%,其余九个月降水量仅为年总量的38%。

(2)年际变化大。1985年降水量为38年来观测较大值,达631. 4mm,而1987年全年降水量仅为270mm,相差2.3倍。

(3)多年降水量变化曲线显示,降水量变化具有一定周期性,一般小周期约为4~5年,大周期变化约在12年左右。

(4)同期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总的趋势由北而南,自西向东, 随地势的降低有增加的趋势。如西部和北部铁边城、王洼子、周湾、长城等乡镇,降水量多小于400mm,而同期中南部吴起、白豹两镇降水量则为450~ 483. 4mm。

1971~2008年,吴起县境内日降水量50mm以上的暴雨共出现40次,年平均1.2次。 7月份最多,共出现17次,频率为42.5%。总的来看,境内暴雨年平均频率不高,但强度较大,如1972年8月17日王洼子乡日降水量为107. 4mm,1977年7月5日白豹镇日降水量为149. 7mm,一天的降雨量接近一年的1/3。1969~ 2008年,县境内日降水100mm以上的暴雨除一次发生在西部王洼子乡外,其余三次都发生在中南部。

1971~ 2008年,境内共出现连阴雨26次,其中出现概率为一次的14年、二次的3年。连阴雨多发生在8~10月份,发生频率约占80 %,此时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

县内蒸发度在白于山两侧有所不同,北部高、南部低,大体变化于1200~2000mm之间。

吴起县年降水量分布图

2.气温及其他

吴起县气温区域性差异较明显,季节性气温差异大,昼夜温差较大。气温由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向地势较高的西北逐渐降低,符合气温的高程分布规律。年平均气温为10. 6℃,极端最高气温39℃(1978年),极端最低气温-21C (1971年)。冬季严寒期达50~ 70天,平均气温在-8℃以下,形成季节性冻土,一般11月下旬开始冻结,平均最大冻结深度93cm,次年4月初开始解冻,此时为黄土崩塌、滑坡灾害的易发期。

吴起县年平均风速1.3 m/s,最大风速2m/s。年平均降水量465.1mm,蒸发量为1541. 7mm,为降雨量的3倍,相对湿度56%。

二、水文特征

县域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干流深切,支流密布。流域面积1km2以上的河流、沟溪有636条,其中流域面积1~ l0km2的河流、沟溪有516条,10~ 50km2的有93条,50~ 100km2的有33条,100km2以上的10条,总长3255. 96km,河网密度0.86km/km2。根据水文资料,吴起县多年地表径流量为1. 3576×108m3,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0. 5438× 108m3,水资源总量1. 9014×108m3。以白于山为界可分为两大流域,白于山以北属无定河流域,白于山以南属洛河流域。

吴起县水系平面分布图

无定河仅有其源头石拐子川、八里庄沟、麻子沟等支沟位于县境内,河网密度0. 58km/km2,流域总面积410. 5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0.1800×108m3,流速0. 57m3/s,对境内水文网的总体格局影响不大。

洛河为黄河的二级支流,是境内地表水文网的主体,境内绝大部分支流皆纳入其中。洛河流域在境内河网密度大,支毛沟呈树枝状展布,汇水面积大于1km2以上的沟谷密度达0.9km/km2。沟峁相对高差120~ 567m,支流沟道平均纵坡降在2. 5‰一9.13‰之间。除支毛沟外,大都切入基岩。境内河流流量小,含砂量普遍很高,据金佛坪站1963~1967年、1969~1970年和吴起站1980~2003年的观测,侵蚀模数最高达1. 84×104t/km2,一般暴雨后短期内即形成高浓度的泥石流,多酿成灾害。

洛河为过境河流,源于定边县王盘山乡,在凉水井村入吴起县境,即为乱石头川河,流至洛源街道办,汇头道川后南流即谓洛河,纳二道川、三道川、颗颗川、 白豹川等大小20多条支流后至金汤村出吴起县境,流域面积3388km2(吴起县内流域面积938. 8km2,流程150. 5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776×108m3,平均径流量3. 73m3/s,1966年7月26日全县普降暴雨,洛河流量出现极值,达5930m3/s。

石拐子川源于白于山北麓,为无定河的主要支流,境内流长23. 6km,流域面积201. 9km2,平均径流量0. 2m3/s,除洛河外境内其余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概况见下表。

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概况

河流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n12

平均流量/-3.s-1

说明

头道川

83.4

1578.0

0. 54

洛河源头

二道川

47.9

374,7

0.3

汇入洛河

三道川

34.0

262

0. 09

汇入洛河

乱石头川

55.0

942

0. 32

汇入洛河

颗颗川

35.4

193

0.07

汇人乱石头川

宁赛川

47.6

529.2

0.18

汇入洛河

薛岔川

16.0

106.5

0. 04

汇入宁赛川

杨青川

24.5

132.9

0. 05

部分在志丹县

白豹川

36.5

405.3

0. 125

源于甘肃省华池县

区内河网密布,干流深切,冲沟极为发育,河床大多切入基岩,纵坡降大,河流枯水期与洪水期流量差异悬殊,河水含砂量高,且具暴涨暴落特征。七、 八、九三个月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2. 4%。由于区内黄土堆积深厚,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河流泥沙运移与暴雨密切相关,暴雨后地表径流夹带着大量泥沙,从坡面和支沟汇入河流,短期内即形成高含沙泥流,流水侵蚀活跃,谷坡、 沟坡崩塌、滑坡较普遍,而沟头溯源侵蚀及沟谷下切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境内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