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上)

2016年08月04日 09:40来源: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点击量:0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秦皇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面增强和重塑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攻坚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共秦皇岛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新的历史起点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各种困难矛盾叠加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四大主体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协同、治污染、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三五”时期的转型跨越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投资与消费并重、扩大增量与调优存量并举,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与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力促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25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比2010年增长44.8%,年均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比2010年增长40.8%,年均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3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5%,比2010年增长58.8%,年均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7.7%提高到9.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比2010年增长76.5%,年均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3%,比2010年增长91%,年均增长13.8%。民营经济贡献日益突出,完成增加值、吸纳就业人数、上缴税金均超过全市总量的一半。

2、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居省内各设区市之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达到10.1%。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2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8.9%;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30%的超高速增长,超过玻璃建材产业,跃升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我市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旅游综合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城市。农业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2015年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8.04%,在省内各市中居首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9个百分点。昌黎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和卢龙印庄现代产业园区通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

3、协同发展开局良好

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明确了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京津冀区域融合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东北亚物流枢纽),打造绿色发展“国际名片”的战略定位。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积极推动承接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唐秦城际铁路、京秦高速公路二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深度综合整治列入国家规划,北戴河生态建设及功能疏解提升、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事项获得国家支持。与京津对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接合作项目达95项,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一批项目落地。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307.3万人,比2010年增加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6.88岁。严守耕地红线,2015年耕地保有量为17.4万公顷,与2010年持平。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等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74%。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消煤降碳,压减钢铁产能,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累计下降20.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分别下降10.6%、8.4%、10.5%、13.4%。持续开展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入海河流污染治理等十大整治工程,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持续改善,2015年12个主要海水浴场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程,五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6万亩,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499万亩增加到52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位居全省第二位。城市绿化覆盖率47.2%,绿地率4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7平方米。青龙满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发展县”。

5、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圆满完成市县区机构改革任务。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25项精简到161项,精简比例达到62.1%;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意见,推行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施从立项到竣工全程代办服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市燃气公司与华润燃气成功合作,北戴河供水公司与首创水务合作进展顺利。有序推进耀华改制后续工作,做好奥莱特腈纶公司依法破产工作,积极推进新港港务总公司、中阿化肥公司等国有企业资产回购。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四个县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全覆盖。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切实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15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0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1.2%,年均增长5.6%。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4亿美元、引进内资1452.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86倍、4.04倍,美铝增资扩能、臻鼎科技增资、圣蓝皇家、中信戴卡产业园、中铁山桥产业园、新兴际华军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秦皇岛能源交易中心揭牌运营,国际粮食产业及秦皇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签约,秦皇岛港成为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

6、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行政区划调整实现突破,完成抚宁县撤县设区,城市区面积由调整前的512平方公里扩大为2131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大幅拓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品位快速提升,四县全部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青龙祖山镇等8个建制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卢龙县石门镇、昌黎县靖安镇分别被省确定为新型城镇化试点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快速发展,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承秦高速公路及三条连接线、北戴河机场及机场公路连接线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完成,西部快速路、兴凯湖路、民族路北延伸、北环路跨铁路立交桥等市内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完成秦皇岛火车站广场、北戴河火车站广场等重点交通节点工程,西港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启动,京唐秦城际铁路、承秦铁路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初步形成连通国际、对接全国、融入京津的综合交通体系。北戴河新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供水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报道,卢龙县鲍子沟村被列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海港区蟠桃峪村、昌黎县西山场村被列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山海关区望峪村等15个村荣获河北省“美丽乡村”称号。

7、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幸福城市20强的城市,在入选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158元和10782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0.6%和12.5%。教育现代化成效显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文化铸市战略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调整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的机制初步建成,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取得积极成就的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质量效益不优,与沿海开放城市和省内领先城市差距逐年拉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品位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功能不尽完善等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长期性、根源性、系统性的矛盾和问题愈发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难度持续加大。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带来的系统性影响日益凸显。我市制造业发展始终滞后于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基础支撑不够,产业配套能力低,布局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缺乏重大支撑性项目,造成经济整体规模偏小、地方财力不足。

二是比较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及一批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用的不足、不活,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港产城协调发展不够,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效果不显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引领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局部地区产业结构不优,造成生态系统愈发脆弱,比较优势有所削弱。

三是市域增长极引领带动作用不突出。城镇化进程不快,中心城区未能迅速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园区和开发区承载能力不足,未能有效集聚高端要素,相互间未能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衔接的格局;城市与县域间发展不联动、不协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支撑能力不强。

四是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在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中,我市始终缺乏带动强、影响深的国家级重大政策;政策环境、要素保障能力、投资吸引力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全社会开放、创业、尊商、富商的氛围不浓,体制机制不活,要素吸引力和经济活跃度与沿海开放城市地位极不相称,投资洼地尚未形成。

(二)面临形势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是推进我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前提。

1、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孕育新空间

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变革期,全球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国际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逐步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挤压,以市场换技术发展高端制造业难度加大。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交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孕育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2、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扩能增量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家在宏观调控手段上,由需求侧调控逐步向需求侧与供给侧调控并重;在区域发展上,积极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合作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推动经济增长上,针对房地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发展动能不足的情况,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3、跨越发展面临新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可以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实现借势崛起。国家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强化我市生态、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家批复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为我市参与环渤海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深度融入国家和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提供了又一次重要机遇。新一轮东北振兴启动和亚投行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获批,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综合来看,我市发展正处于继改革开放之后的又一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我们应以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立足现有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定性胜利。

二、新的发展蓝图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把握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秦皇岛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为基本遵循,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四个领先”,即:在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开放水平、城市文明上走在全省最前列。“三个高于”,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大见效,生态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两个提前翻番”,即:争取到2019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个全面建成”,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生态品牌基本形成

基本构建起海、陆、河、大气等自然生态系统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北戴河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市域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市域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51%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前列,达到中国北方先进水平。确立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发展“国际名片”。

2、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到2020年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年均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

3、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和增长点,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水平。基本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产业优化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处于全省前列。

4、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初步构建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要素双向流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产业链一体运作的协同联动发展新格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成效。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产业对接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5、人民福祉大幅提升

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青龙满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摘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文化素养明显提升,百姓幸福感处在全省前列。

6、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城市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7、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滨海城市特色更加突出,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体系更趋合理,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8、社会治理逐步完善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平安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筑生态核心竞争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探索实践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生态标兵城市。

(一)构建生态导向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构建功能型板块和分区

根据《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山海联动、功能互补”的思路,坚持国土开发与生态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依据资源禀赋、承载能力、产业基础,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统筹市域南部、中部、北部等三大板块,构建以滨海经济区、浅山丘陵经济区和山区经济区为主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生态为导向,结合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功能区块,构建产业、城市、人口合理分布、和谐共生的空间布局,逐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优化空间治理体系

严守生态红线,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线”、“城市增长边界”,统筹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二)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优化能源供应和利用结构

在保证全市能源供应基础上,着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非化石能源,有效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科学谋划利用核能,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消费增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2、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规划调配用地,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政策。创新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机制,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以北戴河为核心,强力实施岸线及近岸海域资源开发管控和优化调整,坚决整治岸线无序开发。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政策和科学开发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力推进中水利用,谋划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大力推进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3、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西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骊骅淀粉、首秦金属等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绿色消费,在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大力推行绿色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三)全方位提升生态质量

1、实施“蓝天工程”

制定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大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大力实施压减钢铁等落后产能和控煤工程。深化工业企业治理,加强钢铁、电力、玻璃、水泥四大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昌黎县朱各庄镇、卢龙县石门镇和海港区杜庄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等重点区域治理,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强化燃煤锅炉整治,对城市区在用锅炉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升级改造。落实对施工工地、渣土场、堆料场等重点区域除尘抑尘措施,提高港口煤尘防治水平,大幅提升煤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制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方案,加强车辆尾气治理,开展港口停靠船舶污染治理。

2、实施“碧水工程”

推进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深度治理,巩固提高治理成果。深化河流治理,统筹市域内河流,实行一河一策,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修复提升石河、洋河、桃林口等三大水源地生态环境,全面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和违规建设项目。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系统实施村庄污水集中处理、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努力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源治理,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业循环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以北戴河、黄金海岸、七里海、滦河口、青龙湖等湿地为重点,科学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实施隔离保护与自然修复、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建设北戴河海蚀地貌国家级海洋公园、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强监测预警,重点加强暑期北戴河浴场及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项监测,入海河流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以及赤潮预警监测。

3、实施“绿色家园工程”

按照“森林城市”标准,以城市、集镇、村庄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为“点”,道路、河渠、沿海绿化为“线”,成片造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构建市域森林网络体系。推进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以海滨、渤海、团林等国有林场为重点,实施生态隔离带和沿海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林木更新改造。在市域主要河流两岸及交通干线两侧,建设植物生态过滤带和生态隔离带。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扩大、优化、美化绿色生态空间。实施矿山复绿工程,坚决取缔非法采矿企业,实现露天矿山采掘业全部退出。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强固体废物管控,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管理。

(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健全自然资源开发管控制度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海陆统筹、低碳经济相关制度。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分配补偿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治理机制,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用司法手段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动员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决策、监督及影响评价,促进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推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构筑社会共治的生态文明创建体系。

2、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1.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气化秦皇岛工程、秦皇岛港煤尘治理工程、港口船舶燃油污染治理工程、北戴河大气环境监控预警与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城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电力、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

2.海洋及湿地治理: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生态修复工程、七里海生态治理工程。

3.水系治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工程,大汤河、戴河、人造河、潮河、饮马河、贾河、小汤河、大马坊河、护城河、归提寨河、前道西河、排洪河生态治理工程,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工程、石河水库水质改善和上游污染治理工程、洋河流域及洋河水库水质改善和污染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水系连通工程。

4.山林绿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冀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唐秦交界生态廊道工程、沿河沿路绿化带工程、城市区及周边区域绿化提升工程、北戴河沿海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北戴河新建生态隔离带工程。

四、坚持转型发展,高标准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强化“产业为基、绿色转型、项目引领”的发展理念,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以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为重点,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推动优势产业品牌化发展

1、休闲度假旅游

着眼建设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大规划”理念,着力培育高端业态,科学布局实施一批中高端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秦皇岛“三大休闲特色旅游片区”(大北戴河滨海休闲度假区、山海关及北部山区长城山地生态区、昌卢抚葡萄酒文化休闲区)。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强化“旅游+X”跨界融合发展理念,重点培育健康养生、葡萄酒休闲、邮轮游艇、海上垂钓、温泉度假、欢乐冰雪等高端特色旅游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四季旅游新格局。打造滨海旅游核心品牌,坚持“碧海金沙吸引人”与“体验消费留住人”并重,提升景区品质,开发游艇产业基地、海洋文化主题乐园、国际邮轮停靠港等一批滨海旅游新项目,重点推动北戴河新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中国北方最优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利用北部山区丰富山水资源,提升现有景区知名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大力发展户外休闲、运动健身等旅游产品,成为滨海旅游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红酒文化等资源,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探秘、名人名迹寻访等一批旅游精品,培育城市文化个性与魅力。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进一步深化“城市即景区”理念,按照休闲旅游城市标准,围绕游客需求,增加特色街区、餐饮名店、城市综合体和地标性建筑,补齐“娱”和“购”的短板,提升城市“宜游功能”带动作用。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智慧城市平台,进一步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智慧旅游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加快国有景区体制改革,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权责清晰、管理现代的秦皇岛旅游开发股份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深化旅游资源市场化开发。推进旅游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投诉综合受理平台和旅游诚信平台,增加旅游投诉处理能力。

2、装备制造

坚持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路径,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北方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巩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轻量化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汽车车门总成、冲压件和专用汽车等产品,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整车生产,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延伸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推进中铁山桥集团产业园项目,开发生产智能化城市轨道道岔、客运专线道岔和特大型钢桥研发及制造。做大做强专用装备制造业。依托哈电重装、天威秦变等企业,力争在核电主设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转型升级。建设山海关船舶修造基地,开拓修船业务新领域,向船舶改装、接长(宽)等领域拓展,发展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浮船坞、海水淡化等工程装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中信戴卡、中铁山桥、哈电重装、天威秦变、山船重工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借鉴中信戴卡产业园、中铁山桥产业园成功模式,切实引导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市扩张生产规模、集聚优势产能。延伸拓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分工细化、紧密协作的配套关系,培育壮大基础零部件、原料供应等配套产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与行业领军企业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

3、电子信息

将电子信息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电子元器件制造、大数据应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等领域,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壮大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以臻鼎科技、海湾电子、康泰医学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元件、消防电子、楼宇自控设备、数字医疗器械制造等,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以中兴恒和、中兴网信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围绕商业智能、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领域,建设数据中心,发展海量数据存储(备份)、数据运算、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新兴业务,打造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和扶持生产、流通、物流、公共服务等行业开发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借力京津科研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外溢,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北戴河信息产业基地、北戴河新区高新技术园区等载体建设,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强化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服务,吸引物联网、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等企业向我市集聚,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信息产业基地。

下接文章: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下)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