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政策 > 征地补偿

吴起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2016年08月08日 09:25来源:中国·吴起点击量:0

一、发展形势

(一)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近年来,我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0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4.5%,年均增长20%,已超额完成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产业扶持和政策奖补力度,实施了铁边城、吴起—白豹、吴仓堡、庙沟等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铁边城标准化养猪、养长城联户规模羊等一批养殖示范小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种植农作物30.39万亩,生产粮食5.7万吨。其中完成玉米种植10.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4万亩),总产4.5万吨;马铃薯10万亩,总产4.5万吨(折粮0.85万吨);小杂粮7.19万亩,总产0.35万吨;瓜菜3万亩,总产7.5万吨。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890座,大棚3500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纯草地3万亩。饲养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77个,饲养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户)17个,饲养规模在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245个,半温棚式生猪养殖户207户,“543”养羊户70个,全县存栏羊子累计达到13.69万只、生猪5.94万头、牛0.52万头、家禽21.13万只;累计发展幼果园8.5万亩,改造提高老果园2万亩,发展山桃山杏88万亩,改造仁用杏2万亩。以大棚菜、养殖、马铃薯、经济林果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吴起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二)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随着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品牌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生物反应堆等设施蔬菜新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发展现代农业任务更加迫切。当前,我县现代农业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是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耕地面积刚性减少,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二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生产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自然风险明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滞后,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向非农产业流失,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农业副业化、兼业化问题严重;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农业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农村信贷投入不足、金融服务缺位。四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连年丰收的高基数上持续增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五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平等就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缓慢等因素影响,经营性收入增长困难,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财产性收入制约因素仍未破解,缩小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艰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广先进生产模式为抓手,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示范引领、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农业园区和优势产区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安排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农业,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稳定粮食、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始终把以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做亮特色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坚持科教兴农、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创新合作组织发展机制、土地流转促进机制、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市场导向、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资源集约化发展路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三)目标任务。继续按照 “粮薯并举,菜畜主导,林果补充,劳务增收”的发展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三个层次着手,重点围绕推进蔬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经济林果等富民产业,建立完善富民产业体系,继续争取中省市对农业投入、生产环节、物质装备以及初级产品等方面的补贴补偿投入,积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使我县富民产业优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产业规模、产业层次得以显著提升。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全县优势特色作物达到27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2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特色产品、优势产品、品牌产品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形成富民产业多元发展、连片成带、增收富民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发展重点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加强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玉米、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川台涧地及有条件的拐沟边远山区年均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10万亩,山地发展以豆类为主小杂粮7.4万亩。以白于山区为主年均发展脱毒马铃薯10万亩。从2014年起,每年建立小杂粮新品种示范点5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10000亩、种薯繁育基地10000亩。

2、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按照“扩面积、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加快日光温室、大中棚等设施蔬菜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洛河沿岸瓜菜种植基地、周长及乡镇驻地时令水果种植基地、吴仓堡一线长茄种植基地、铁边城一线西红柿种植基地,保障蔬菜的季节、区域、品种均衡供应。年发展日光温室100座以上,设施瓜菜累计达到3000座,年产瓜菜总量达到8.5万吨。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建设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力争种苗统供率达到40%以上。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改造新建一批设施蔬菜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贮藏等设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建立市场监测体系,强化产销衔接,推广企业和蔬菜合作社生产模式,畅通市场流通渠道。

3、着力加快果业发展。以吴起镇、庙沟、长官庙、白豹等南部乡镇为重点,加强经济林果业建设,结合苹果基地县建设,坚持引进富士、嘎啦新品种和挖掘黄元帅、秦冠、红五星和小米果、楸子等乡土果树品种,年发展苹果园30000亩以上,到2020年力争建成2万亩山地苹果种植基地,同是要完成8.5万亩幼园抚育管护和老园改造、抚育改造山桃山杏5万亩、老园管理2万亩,使农民仅果业一项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努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

4、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以生猪、羊子为重点,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广覆盖”发展模式,实施板块推进,促进规模扩张。以肉羊、奶山羊为重点,抓好陕北白绒山羊和,发展良种繁育示范村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5、做优做亮区域特色产业。以绿豆、谷子、荞麦等为重点,引进筛选、提纯复壮优良品种,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建设五谷城小杂粮示范乡镇,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县年均发展小杂粮7.4万亩,总产量达到4000吨。加快西甜瓜发展,继续保护好马湾甜瓜品牌,在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马湾甜瓜种植技术,辐射带动洛河沿线西甜瓜种植,努力使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总产值达20000万元;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依托园区建设,发展以肉用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鼓励小规模发展、草畜配套,到2020年羊子存栏达20万只,出栏10万只。以“一村一品”为载体,推广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庄等模式,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县。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主要农作物、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玉米主要推广西蒙6号品种和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旱作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主要推广青薯9号等抗早晚疫品种,提倡起垄栽培。果品生产推广果园节水灌溉、间伐改型、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畜禽生产加快良种引进、TMR饲喂以及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技术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推广工厂化育苗、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秸秆生物反应堆、石灰氮闷棚等技术。

2、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平利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 系建设示范县项目全覆盖,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全达标。加强和完善动植物保护体系,改善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监督执法等设施,提高植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培育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3、培育新型农村人才队伍。依托中省市有关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项目,特别是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轮训,努力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技队伍中占比达到80%的目标。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评授制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领办人、农业创业人员、规模种养场主等为重点,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持续增产能力。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实用性农业机械推广,实现农业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突破果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加大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力度。引导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区域农机市场流通体系。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

(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率达到60%以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0个以上,基本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反应快速的应急处置网络。

(五)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全覆盖、高标准和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抓好要素集聚、技术集成和效益集约,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数量、质量双提升,形成以铁边城省级园区和吴起-白豹市级园区为引领,各乡镇的县级园区为依托的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引导调动市场要素,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农民以其承包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园区产权,支持园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招商引资、市场营销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建立园区、技术推广体系、企业、农民、合作社、销售市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依托园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率先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发挥园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相对集中的优势,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新模式,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高地。

(六)培育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继续开展省级百强示范社创建活动。为百强社和市县级示范社量身定做项目,支持合作社优先承担政府项目,提升合作社综合服务能力。探索合作社横向联合与合作新模式,推进联合社建设。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支持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培育合作社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县合作社数量达到120家,入社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35%,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占到成员需求的50%。

(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以五谷城小杂粮和马铃薯为主精深加工区,培育新型流通主体,鼓励农村中介组织、专业大户从事农产品和农资营销,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加强鲜活农产品配送冷链体系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八)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各类微型金融组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运用财政贴息、补贴、税收减免及奖励等多种手段,引导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房屋抵押贷款试点,适时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产抵押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设立和运营现代畜牧业、果业和种业等产业投资基金,壮大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完善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推进马铃薯、玉米、能繁母猪、设施蔬菜、经济林果政策性保险工作。

四、重大工程

(一)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结合粮食新品种新技术高产示范点建设,在周湾、长城、白豹、庙沟、长官庙5个粮食主产区建设田间设施齐备、农业机械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粮食生产基地,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行动,每年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以上。大力发展玉米、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川台涧地及有条件的拐沟边远山区年均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10万亩,山地发展以豆类为主小杂粮7.4万亩,年均发展脱毒马铃薯10万亩。对全膜玉米每亩补助70元,面积在50亩以上的小杂粮每亩补助70元、马铃薯每亩补助70元,经组织实地验收,按粮食直补程序,年终一次性兑现补贴资金。

(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切实推进以棚栽业为主的蔬菜业,从2014年起,每年新发展日光温室100座,设施蔬菜面积年均保持在2000亩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8.5万吨。对新建的日光温室以验收米数为主,每座标准棚奖补50000元(长50米、跨度9米,五型半钢架结构,有缓冲间和后屋面, 山墙包砖),由农业局会同监察、经发、财政部门进行统一验收,年终一次性给予补助,凡荒棚弃棚或改变用途的农户一律不予补助;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及自动卷帘机积极争取中省项目予以补助。

(三)经济林果开发建设工程。加强经济林果业建设,结合苹果基地县建设,以白豹、庙沟、长官庙等南部乡镇为主每年新建苹果园30000亩以上,完成85000亩幼园抚育管护和老园改造、抚育改造山桃山杏5万亩、老园管理2万亩。新建果园,按果业现行补助政策予以补助。

(四)示范点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从2014起,每年培育专业大户15个,家庭农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农业龙头企业1个,不断壮大新型主体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五)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配套产业建设,推进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业和设施农业等农业产业全程或关键环节机械化。采取“3+7”和“3+2+5”的办法予以补贴,即新购置动力机械(20马力以上)中省补贴30%,群众自筹70%;购置其他农机,中省补贴30%,县财政补贴20%,群众自筹50%。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机优先予以补贴。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增加“三农”投入,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建设配置。县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倾斜。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业生产奖补制度。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增加总量、完善机制。逐步扩大良种补贴品种、范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范围,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认真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合作社倾斜。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探索通过综合各类农业补贴和财政支出建立职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制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工作经费。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政策。引导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落实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流转;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加快园区土地流转,让农民的一份耕地变为两份资源和财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流转中介组织,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推进征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坚持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当地农村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评价,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各乡镇要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区域特点、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县上规划,制定本乡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推动重大工程的实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合力。

转自:http://www.wqx.gov.cn/news/201655/n635312023.html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