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化州市农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08月09日 08:53来源:化州市农业局点击量:0

化州市农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在取得“十二五”巨大成就基础上,继续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精神和省、茂名市政府的要求及我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化州市农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情况

“十二五”期间,通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19.58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13.76%。农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有效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党在农村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等党的惠农政策,农民利益得以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强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及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的工程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度5个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完成排灌渠道15.04万米,道路11.46万米,农桥10座,其他水系建筑物1959处,受益人口达6.98万人。

(三)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农机补贴项目,有效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的发展。2014年积极争取了中央政补贴资金841万元,购置补贴各种机具达5885台(套),全市累计各种农机具达46665台(套),总动力达43.74万千瓦,使我市机耕水平已达85.3%,机械收割水平为80.5%。

(四)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全市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大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反季水果、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地膜覆盖种植等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五)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职能,转变了服务方式,扩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市场信息、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服务质量。

(六)农业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执法规范有效。通过《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农机管理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教育和有效贯彻落实,农业工作的法制建设有力推进,发展环境较大改善,执法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工作逐步走向依法发展的轨道。

(七)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较大推进。以粮油、罗非鱼、橘红、水果、柑庶、蚕茧加工、优质蔬菜产业化生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有效推进,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有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渠道有较大扩展,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二、“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农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涉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二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还需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业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初加工发展及推广力度不够,为农民增收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六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兴农富民”意识,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我市农业发展由大市向强市的新跨越。

2、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兴农富民,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三)发展重点、目标

围绕把化州建设成为“粤西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市、特色产业经济强市、茂湛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紧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这条主线,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产量,合力推进产粮大县建设,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甘蔗、蚕桑、化橘红的种植面积,大力压缩低效水果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和名、特、优水果品种,注重提高水果质量,促进水果产业化转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年,全农业总产值达到956879万元,比2015年增加274637万元,年均递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91元,比2015年增加5729元,年均递增8%。

1、粮油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95.0万亩,粮食总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升高,单产年递增1.5%,粮食总产稳定在34.0万吨,其中100%为优质品种。

2、农特产业发展。坚持“精心管理、改造提升、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立足我市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完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1)水果

我市今后水果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战略,稳定现有水果,适度发展特色水果;以提高水果质量为中心,加大对水果科技的投入,推广高新科技成果,增强我市水果发展后劲和竞争力;打造水果名牌产品,做大龙头企业或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果农组织起来,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水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继续调整优化荔枝品种结构,进行反季节龙眼生产技术和龙眼品种改良研究,以减轻龙眼集中上市压力和品质不高的问题。加快发展种植新安无核鸡心黄皮、兰山红杨桃等名优水果。加强荔枝、龙眼保鲜和深加工的研究,延长水果产业链,提高水果的商品化程度和附加值。至2020年,水果总面积稳定在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45万吨。

(2)蔬菜

继续整合巩固发展北运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鉴江、东山、河西、南盛、丽岗等镇(区)比邻茂名市区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同时,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培育和生产,至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2.0万亩,总产量达47.36万吨。

(3)糖蔗

充分利用我市是国家糖蔗生产基地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糖蔗生产,以化州市耀明糖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力争2020年糖蔗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达60万吨。

(4)蚕桑

以“打造化州蚕业经济”为指导思想,丝厂改制为机,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以合江、那务、官桥、平定等镇为示范基地,打造蚕桑产业带,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至2015年,蚕桑种植面积达10万亩。

(5)橘红

利用我市成功申报了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进一步提高了化橘红的影响力,化橘红的产品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销售量逐年攀升之机,在“十二五”期间,把化橘红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橘红种植,以广东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化州市橘红特产有限公司、广东绿色生命有限公司、乔美集团、香港月朗国际集团为龙头,通过以平定、那务、河西、官桥为示范点,带动全市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                                                    

3、推行标准化生产,树品牌促流通

为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抓质量、树品牌,以品牌促流通。

(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基地的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标准化体系,组织农民参观学习、示范推广、教育培训,引导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者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同时,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监测,促进标准化生产。

(二)是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以品牌促流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并高度重视名优品牌的申报、认证和注册,打造名牌,以名牌效应求发展。力争2015年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率达到20%。

4、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满意的科技人员队伍。二是全面推行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建立效能淘汰机制和工资与工作任务、效果挂钩的分配机制。三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十二五初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446万元新建24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场所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强领导,以“两个趋向”统领“三农”工作,优化和完善各项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巩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继续出台对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配套措施;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市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省、市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争取项目,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档次。“十二五”期间有计划推出一批重点农业工程项目,全面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工商企业、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一深层次问题,为农业的产业升级注入内在动力。

3、科技兴农,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十二五”期间将有计划推广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市、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强农机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检查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茂名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带动农户3万户,解决就业6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加快发展农业中介组织,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社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制订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技服务站建设,解决乡(镇)、村技术力量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并把服务站办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型合作经济组织。

化州市农业局
2015年1月16日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