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项目 > 种植项目

云南省蔗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09月02日 10:26来源: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点击量:0

云南省蔗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6月
 

蔗糖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食糖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0%左右。全省16个州市中有10个州市49个县产糖,约150万多农户、600多万蔗农种植甘蔗,蔗区多为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34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有21个是边境县。蔗糖产业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初期,受进口糖大量冲击,连续自然灾害以及部分地方农产品结构调整等影响,我省蔗糖产业步入低谷。为推动蔗糖产业这一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振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蔗糖产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各州市也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或配套政策。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在糖业市场环境仍比较困难、其他产糖省区出现产业萎缩、省内部分农特产品加工业大起大落的背景下,云南蔗糖产业逆势发展,制糖规模、产糖量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的产业地位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云南省蔗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增动力,狠抓原料保障,加快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全省蔗糖产业实现“逆势上扬”,基本完成“十二五”蔗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蔗糖产业提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成效 

1.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和省财政资金的扶持下,云南依托丰富的热区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狠抓甘蔗基地建设,甘蔗种植面积保持稳步增长,稳居全国第二大糖料蔗生产基地的地位。2014/2015年榨季,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536.26万亩,比2010/2011年榨季的457.76万亩增加78.5万亩,增幅达17.1%。 

2.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通过组织原料保障、技术改造等工程,全省产糖规模不断提升。2014/2015年榨季,全省共生产食糖230.68万吨,实现四个榨季连续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4%。云南产糖量占全国比重由2009/2010年榨季的16.5%,上升到2014/2015年榨季21.9%,提高了5.4个百分点,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3.蔗农收入逐年提高。大力实施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全省良种化程度和产糖率不断提高。2014/2015年榨季,全省良种率达90.5%;“十二五”期间甘蔗平均含糖分14.4%,单产4.2%。在糖价跌破成本价、部分主产区纷纷下调甘蔗收购价近100元/吨的情况下,全省制糖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连续三年执行420元/吨的甘蔗首付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了蔗农种植积极性。2014/2015年榨季,全省蔗农卖蔗收入达78.83亿元,较2009/2010年榨季翻一番,年均增长16.2%。

4.制糖工艺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制糖企业在糖机装备、自动化控制、节能减排等方面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技术进步成效显著。近5年平均出糖率达12.46%,高于全国其他产区水平;百吨甘蔗标煤耗由“十一五”期间的5.47吨下降到2014/2015年榨季的4.89吨;糖厂耗新鲜水量由10-20m3/吨蔗降到1.5m3/吨蔗,污水排放量为1.4m3/吨蔗。

5.制糖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实施行业整合重组和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全省制糖企业整合为16户,其中,洋浦南华、英茂糖业年产量超过50万吨,凤庆糖业集团、富宁永鑫糖业等6户企业年产量接近或超过10万吨,8户企业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5.2%,规模经济显著。糖厂单厂平均规模从2009/2010年榨季的日处理甘蔗2250吨提高到3100吨,全省制糖企业日处理甘蔗能力达21万吨,已有3间日处理万吨甘蔗的糖厂,最大糖厂的日处理甘蔗能力已达到14000吨。 

6.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大力推广全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蔗渣、糖蜜、滤泥等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形成了蔗渣浆板、生活用纸、酒精、有机肥、木糖、生物质燃料、食用酵母、饲料酵母等10余种综合利用产品,初步形成高效、稳定的多门类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制糖企业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糖产品产值的12%左右。 

7.境外种植成效显著。根据《禁毒合作项目》,按照国家“禁种除源、政策扶持、双边合作、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推动制糖企业到缅北、老北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和农业开发合作,大力种植甘蔗原料,既配合国际社会从源头上遏制毒品危害、帮助邻国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又弥补自己甘蔗原料的不足。云南境外甘蔗种植,由2009/2010榨季收获16.6万亩,返销甘蔗原料68万吨,发展到2014/2015榨季收获53.56万亩,返销甘蔗原料198.7万吨。 

8.产业政策彰显合力。一是出台了扶持蔗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蔗糖产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为云南省蔗糖产业振兴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食糖储备机制。2013年省政府率先在全国组织实施食糖工业短期收储。两年来,共组织省内160万吨食糖收储和国家107万吨食糖收储,共撬动银行贷款50亿元,有效保障榨季顺利运行。三是建立蔗糖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层面,成立云南省蔗糖产业振兴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门间通力合作,从金融支持、税费减免、要素保障、通关便利等方面为制糖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纵向来看,多数产糖州市及糖料基地县都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推进蔗糖产业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9.物流和营销体系进一步健全。着力搭建食糖产销桥梁,形成了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现代流通模式,食糖行业“重生产轻营销”的观念在逐步转变。全省每年约有200万吨的食糖销往西南、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对保障我国的食糖消费安全和市场有效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糖企业通过直销模式、电子商务模式销往全国各地的食糖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制糖企业已实现直接向大中型终端企业供货,极大地降低了流通费用,稳定了销售。“十二五”末期,全省食糖行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食糖数量已超过全省产量的50%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甘蔗生产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一是蔗区生产条件差,甘蔗单产低。全省70%以上甘蔗种植在旱坡地,加上蔗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甘蔗平均亩产仅为4.2吨,与广西4.8吨/亩、巴西5.5吨/亩相比有一定差距。二是甘蔗品种更新慢,甘蔗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三是劳动力缺乏,机械化水平低。全省甘蔗生产主要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蔗区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蔗区劳动力资源短缺,甘蔗生产用工成本上升,增加了生产成本;甘蔗机械化推广面临着蔗区地块小、坡度大,农户经营模式、现有栽培制度与大型收获机械不适应,国内自主研发的甘蔗收获机械不成熟等问题。 

2.制糖综合经济效益不高。一是制糖企业生产饱和度较低。种蔗适宜区是粮食高产区、香料烟集中地、水果适宜区和反季蔬菜的种植区域,产业争土地、争劳力的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地方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全省制糖企业生产饱和度不足71%。二是产业链延伸和深度资源综合利用不足。全省多数糖厂仍停留在“糖+酒精”的模式上,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部分糖企虽然已经向生产浆纸、有机肥、木糖、酵母等方面延伸,但由于土地、资金、市场、技术工艺等诸多因素综合制约,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有待提升,还没有达到支撑制糖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目的。三是部分制糖企业规模小,装备陈旧,规模经济效益较低。 

3.制糖行业连续亏损。受成本刚性增长和食糖大量进口冲击影响,食糖价格大幅走低,制糖企业成本倒挂,亏损严重。2013年榨季,全省制糖企业糖产品亏损2.69亿元;2014年榨季,亏损达23.28亿元;2015年榨季,亏损9.04亿元。制糖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2.1%。 

4.境外甘蔗发展制约因素较多。随着蔗糖比较效益的变化和我国“东糖西移”产业战略调整,近年来,我省与周边国家开展种植甘蔗农业合作和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取得可喜成绩,但也面临着境外政治形势不确定因素多、境外基础设施开发成本高、境外替代种植甘蔗进口配额发放数量不能满足制糖企业要求、进口返销通道通关能力及资金结算便利化有待提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十三五”云南蔗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蔗糖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糖业发展形势分析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目前世界上生产食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3。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中国、澳大利亚、欧盟、美国、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以上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全球食糖供给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呈周期性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来全球食糖产量年平均递增2.06%,2014/2015年榨季全球糖产量为1.87亿吨,消费量为1.83亿吨。随着人口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全球食糖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10年来全球食糖需求量年递增2.17%。全球食糖价格随着食糖产量出现周期性波动,自2011/2012年榨季以来国际原糖价格持续回落。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研究,上一轮国际食糖增长周期已过,国际糖价将逐渐脱离底部区域,从2016年开始,国际食糖库存量将不断减少,2015/2016年榨季,全球有望实现供需平衡,甚至出现部分缺口,国际食糖价格将有望稳步回升。 

2.国内糖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全国有10余个省区产糖,主产糖区集中在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北部省区,沿中国边境地区分布,其中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及海南等省份。2014/2015年榨季,全国甘蔗种植面积2200万亩,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种植2100余万亩,蔗糖产量达1008万吨,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4.4%。从产量来看,我国食糖产量连续3年减产,国内食糖自给率仅为64%,巨大的产需缺口为蔗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综观我国食糖产业,其发展形势如下: 

一是第三次糖业转移已悄然进行。全国糖业格局出现过两次典型的产业转移,一次是由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转向广东、福建的“北糖南移”;第二次是由广东、福建转向广西和云南的“东糖西移”。从当前格局来看,北方产区因竞争力下降,黑龙江、山西已经基本退出全国糖业市场,内蒙古、河北、新疆产量有所下降,萎缩态势明显;南方产区中,广东、海南、广西因连续3年下调甘蔗收购价,甘蔗种植面积持续下降,近两年广西种植面积年均下降10%左右,我国新一轮糖业自主结构调整悄然开始。 

二是食糖刚性需求增长,产需缺口较大。随着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以及食品、饮料工业用糖量的增加,食糖消费有望持续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国食糖消费平均年增长率为3%左右,人均消费11kg/年,但与国际平均24kg/年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年均增长3%计算,“十三五”末,我国食糖消费总量将接近1800万吨,与“十二五”时期最高年产量1200万吨产量相比,仍有较大缺口。 

三是政策支撑看好。食糖关系着国家产业安全,关系着广大蔗农的脱贫致富。面对我国食糖缺口不断加大的形势,国家食糖安全问题已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十二五”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将糖与粮棉油一起视为国家大宗农产品,视为国家物价的基准,并根据我国食糖消费发展的形势,从完善食糖储备制度、控制食糖进口数量、严历打击食糖走私等方面加强管理。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保护蔗糖民族产业,“十三五”时期我国蔗糖产业扶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强化。 

(二)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是热区资源丰富。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面,滇西南、滇东南的热带、亚热带区域热量好,光照充足,适宜糖料甘蔗生长,特别在甘蔗成熟期,蔗区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蔗糖分的形成和积累,是我国主要的甘蔗优势产区,也是我国蔗糖分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是产业基础稳固。蔗糖产业是全省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励精图治,云南蔗糖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已成为综合效益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省蔗糖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种植和生产逐渐向自然条件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大的滇西南、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聚集,有临沧、德宏、文山、保山、普洱、西双版纳、玉溪、红河等8个重点产糖州市,形成了涉及40余个县(市、区)的蔗糖产业布局;在制糖工业上,形成了机制糖厂生产线73条、16户重点龙头企业的加工生产规模,日处理能力达21.65万吨,拥有2.5万行业员工,覆盖蔗农600多万人。尤其是“十二五”末期,云南蔗糖产业乘势而上,在全国产业地位大幅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提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我省拥有其他蔗区无法比拟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云南与周边的缅甸、越南、老挝直接接壤,跨境经济合作拥有良好条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云南以区位优势为基础,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建立了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经过多年发展,云南糖业在边境经济合作中得到了发展并成为与缅甸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项目,境外种植成为糖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境外替代种植和跨境农业合作的甘蔗量已经达到180万吨。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支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国家对境外农业合作支持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政策发挥空间大。

2.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机遇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习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明确了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期间,深刻阐述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将云南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在我省49个产糖县中就有21个是边境县。近年来,我省制糖企业与缅甸、老挝跨境农业合作种植甘蔗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只要善用战略思维,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完全有可能打造包括蔗糖在内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特产品加工业的产业辐射中心。 

二是云南糖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作为全国第二大蔗糖基地,肩负着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的重要责任。2015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糖料蔗主产区发展规划,我省糖业发展被列为国家战略,全省7个州市21个县区纳入核心基地。国家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加快我省良种培育推广,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糖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脱贫攻坚战略孕育重大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是我省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促进蔗糖产业提质发展,是在广大蔗区实施精准扶贫、走内生式发展道路的根本举措。《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明确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的最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任务来抓,并从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强化扶持,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将为蔗糖产业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3.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国际食糖的冲击。国际市场持续冲击,成为影响蔗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WTO成员国食糖平均关税为97%,而我国仅为15%,低于主要成员国关税水平。近年来,我国进口食糖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进口食糖485万吨,同比增长39%,在国家外贸进口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食糖进口量却保持了高位增长。特别是近三年来,食糖走私开始出现,虽然在省政府打私办的领导下,各级执法部门综合执法,加强了缉私工作,但目前食糖走私尚未杜绝。国际进口及走私糖的冲击,直接导致国内糖价大幅波动和我省制糖企业大幅亏损,已成为制约全省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物流成本较高。我省处于全国物流系统末端,交通运输基础条件较差,食糖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昆明地区食糖运输成本比广西高出近200元/吨左右,部分州市吨糖运输成本高达400元,物流成本极大地增加白糖完全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能力,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是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对蔗糖产业丢不得、垮不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发展蔗糖产业的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我省蔗糖产业缺乏竞争力、食糖需求可依靠进口满足,导致政策不连续,措施不力,部分地方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蔗农积极性和蔗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