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政策 > 征地补偿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

2016年09月05日 16:32来源:点击量:0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
2015年11月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裕安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时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是“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建成美好新裕安的战略支撑。为指导“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认清形势,顺应发展新环境

一、发展成就与经验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压力,裕安区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转型创新、绿色发展”主题,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以来,裕安区扎实开展农作物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大力实施畜牧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和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农业结构逐渐优化,提质增效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201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58.2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91亿元;粮食产量产量实现连续十一年丰,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39.18万吨;油料稳定在38000吨以上;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14年,肉类总产量62534吨,禽蛋产量6342吨,牛奶4800吨,水产品产量24996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茶叶、蔬菜、瓜果、麻类、水果、板栗、油茶、苗木、竹木等特色农林产品产量稳步增加,2014年茶叶产量6873吨,蔬菜产量223415吨、瓜果类产量28356吨、麻类产量15850吨、水果产量26979吨、板栗产量9531吨、油茶籽产量980吨、苗木产量1968万株、木材产量6.86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29.3万根。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均稳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产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62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7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6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6亿元。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新发展了一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防汛抗旱专业队、农机服务专业队伍和专业化植保队伍。农机富民工程连续四年全省先进。到2014年底,全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近20万亩。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稳步增强。“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成效明显:六安瓜片生产关键技术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华润科技被批准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成为全国现代渔业发展典范;林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初具成效;成功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6个,其中,部级8个,省级3个,市级5个;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24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5家,市级16家。2014年,全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12316农业信息服务化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中加快应用,徽六茶业在全省茶业企业中率先使用物联网技术,华润科技渔业物联网技术国内一流、省内领先。

(四)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裕安区积极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推进乡村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整治脏、乱、差等现象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加强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场所、文化站、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八小水利”工程和41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解决6.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江家店永裕中心村家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打造了农村能源建设新样板。首批12个省级示范村实现“五化”目标,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苏埠南楼、青山芮草洼、狮子岗南岳庙荣获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模范村称号;实施第二批12个省级重点村和6个区级村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基本完成。裕安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和资金整合做法得到省政府认同,成为六安市唯一获得省表彰的先进县区。

(五)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995元,比2010年增加4314元,年均增长15.0%以上,增幅连续四年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GDP增速。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0%;工资性收入约占36%;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占收入24%。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提高。

(六)农村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十二五”以来,裕安区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石板冲乡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比率稳步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区土地流转面积24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2%,其中10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万亩;率先在全省建成统一联网的“三资”管理网络中心,对全区的“三资”工作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并在全区21个乡镇街的280个村居,全面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三资”代理已经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创新性地开展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工作,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二、发展难题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实,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外在的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得。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阶段性新难题。从区域功能规划来看,裕安区是限制开发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江淮丘陵主产区),部分乡镇(独山镇、西河口乡、苏埠镇、城南镇、青山乡)属水源保护区,在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来越紧的背景下,统筹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难度很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较大;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协调资源要素在城乡、工农之间均衡配置难度加大;在成本“地板”和价格、补贴“天花板”双重挤压的背景下,保持农民生产积极性难度加大;在土地加速流转和用地用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保持较高土地产出率的难度加大。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应用和人才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性制约因素。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大为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央及各级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的基础保障地位更加凸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法治保障;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一谷一带”建设等国家及省市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 转变方式,开创发展新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四化同步”和农业农村发展“五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建成“美好新裕安”的总目标,把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设施装备、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地)和“一谷一带”建设为抓手,加快优化农业功能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设施为基、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着力构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实现裕安区由农业大区向现代生态农业强区转变,开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新局面,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好新裕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稳粮增收及增加特色生态农林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要求,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生态优势,扩大茶叶、白鹅、蔬菜、水果、油茶、大麻、毛竹等特色生态农林产品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贡献。

(二)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四)坚持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坚持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和“一谷一带”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一谷一带”裕安段建设规划,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和核心指标

“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油生产保持稳定,特色生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协调。

核心指标概括为“18218”,即:到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创建2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

(二)具体目标和发展指标

 ——农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单产每年增长1%;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4万吨以上,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万吨以上;麻类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2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达30万吨;瓜果种植面积达2.7万亩,总产达3.8万吨 ;茶园面积达16万亩,总产达8200吨;果园面积达8万亩,水果总产达7万吨,坚果产量达1.8万吨;油茶面积达12万亩,油茶籽产量达6500吨;生猪出栏量达45万头,家禽出栏量达1500万只。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8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80亿元,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2.25,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2%。

——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3:1。

——农业基础设施及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到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9.1万千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培育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达10个。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8家,其中市级86家,省级12家,国家级2家;家庭农场达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00个;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30个,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8个;建设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3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主体,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达到3家。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5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创建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创建绿色增产示范片(区)2个、绿色增产示范村2个、绿色增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畜禽省级保种场(区、库)1个、农牧结合示范基地1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1个、集中连片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0个、省级以上标准果园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可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5%。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