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大安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10月09日 09:13来源:大安区农工办点击量:0

大安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安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

1.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区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9.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34亿元、年均增长3.7%;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万元大关并实现翻番,由2010年的5750元增长到2015 年的11991元,年均增长12.8%。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稳定粮食生产,围绕“百亿斤”产业项目和粮油高产创建项目,推广种植新技术,集中打造种植业产业亮点。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密切与省内外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促进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新品种24个,建成10万亩无公害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进“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项目,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面积达3.16万亩,推广酿酒高粱4.5万亩。“十二五”以来,我区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2015年达到10.45万吨,实现连年增产。

3.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打造形成苗木、水产、蔬菜3个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五年来,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何市、三多寨等乡镇为重点连片发展珍稀苗木产业超过1.5万亩。巩固提升健康水产养殖,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大力倡导节能、节水、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全区健康水产(库区渔业、稻田养鱼、专业基地)、泥鳅养殖等水产养殖规模达3.86万亩。围绕“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建设大青菜、辣椒、白萝卜+生姜、特色野菜野果种植等蔬菜种植1万余亩。全区优质核桃、“九叶青”花椒、“玉麒鳞”西瓜发展规模显著增大;自贡“中国玫瑰海”、高庙生态康疗养老示范园等农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农村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逐步凸显。深入推进省级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专项项目建设,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6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场6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11个,2015年出栏生猪30.11万头、肉牛2.1万头、肉羊10.18万只、肉兔692.18万只,与2010年的24.16万头、1.5万头、9.5万只、531.6万只相比,分别增长24.6%、40%、7.2%、30.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5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培育区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0户(省级1户、市级3户、区级6户)、监测不合格淘汰12户(市级2户、区级10户),全区区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3户(省级2户、市级13户、区级8户)。全区新成立农民合作社49个(国家1个、省5个、市15个),累计达到102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供销总社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2个,市级示范社26个)。新培育家庭农场40个,实现“十一五”期间零的突破。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种植、养殖业迅速发展,带动基地建设5.6万亩,共带动农户2万余户,带动农民就业4310人。

4.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区坚持以促农增收、脱贫致富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环城现代农业暨新农村示范片基本建成。5年来,全区完成牛佛镇、何市镇、三多寨镇、新店镇、永嘉乡5个乡镇规划调修;完成126个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252个新村聚居点规划编制工作。城市、城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规划体系实现全覆盖。采取“新建新村集聚点、改造提升旧村庄、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实施“建改保”工程。共建设蔡家(2个)、胡家、永丰、高庙、同春(2个)、徐家、贾石(2个)、古井、双柏等12个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结构优化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农民集中居住880户;建成“1+6”新农村综合体6个,新村聚居点26个,完成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和川南民居风貌改造4800余户。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建设目标,着力扶贫解困与新村建设、新居建设与旧房改造、产业发展与促农增收、公共配套与基层治理“四个统筹”推进,注重保持“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十二五”期间,全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2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焦家村、藕塘村、楼房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三多寨镇三多寨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编制完成12个乡镇的场镇规划,实现建制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全面完成何市兴盛家园商住房、牛佛镇育才路商业步行街等小城镇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牛佛成功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镇,三多寨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注重文脉传承,打造牛佛、三多寨古街古镇文化旅游,建设大山铺“龙乡文化产业园区”。

5.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扶贫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把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施连片扶贫、产业扶贫项目8个;贫困人口由50521人减少到11502人,39019人实现脱贫。

6.移民工作有序开展。加大对移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对辖区内804个移民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41万元;投入后期扶持项目资金413万元,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2011-2015年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制定出台《大安区楼房湾水库工程建设用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办法》、《楼房湾水库工程枢纽区移民进入统规统建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办法》等4个相关规定,完成枢纽区移民房屋搬迁补偿安置工作。完成向家坝水库北一灌区工程所涉及的实物调查、移民安置规划等工作。

7.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十二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农田、水利、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共18个,涉及新民等10个乡镇65个行政村,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88万亩,完成土地平整4.63万亩、农田水利渠系51.63公里和田间道路 155.73 公里。楼房湾水库、沱江牛佛场镇段防洪堤、威远河城区段防洪堤等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建设干线公路3条82.9公里,危桥改造11座1195延米,断头路新建桥梁4座342延米,农村断头公路5条58.3公里,重要乡镇连接公路12条112.2公里,农村公路改善工程11条119.4公里,安保工程8条78.5公里,通村公路133.5公里。

8.统筹城乡改革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实施“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丰富和完善“一活二变三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基本路径,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融、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建成大安三多寨-何市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示范区1个。

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全省首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安区三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累计发放社员贷款金额1612.6万元,解决了55户社员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迈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实质性步伐。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00万元,有效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本。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确权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制度保持稳定并继续完善,全区自上而下建立土地流转规范化操作制度和纠纷调解机制,制定《大安区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办法》,建立了土地流转区级备案制度、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和风险防范金制度。各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构,以乡镇为单位不断加强流转信息的发布和政策的宣传。2015年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4.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1%,其中规模经营3.1万亩,占总数的77.3%。与2010年比较,流转面积增加0.51万亩、增长15%,规模经营面积增加1.7万亩、增长121%。

公共服务与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从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配套入手,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配套建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便民超市、邮政快递、金融代办、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综治维稳等服务设施,建成“1+6”新农村综合体6个。制定出台《大安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加强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总的来说,我区“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环境稳定,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重点项目成效显著,主要工作进展顺利。

(二)“十三五”的宏观环境和主要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客观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宏观环境。(1)农业及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受市场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农民收入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价格,向依靠结构调整和提高品质转变;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速。(2)农业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加快我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3)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不断延伸,信息、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配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速与农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加快转型,实现我区农民多元增收面临重要机遇。

2.主要挑战。(1)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逐步显现。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到岸完税价格,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开始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短期之内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趋势仍然非常明显,所以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倒挂可能会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国内农产品涨价的空间开始受到了挤压。(2)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越来越明显,由于劳动力越来越贵,租金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如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越来越多,使农业的成本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3)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引发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依靠化肥、农药大量投入的耕作技术虽然对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与人口的矛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农业发展面临着天花板、地板、环境三重压力下,我们面临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

总之,我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认清新形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支持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发展,进一步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助农增收重点工作,更好地利用资源、市场,在竞争中谋求新发展,不断增强我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竞争能力。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