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把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稳定播种面积,提升单产与品质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多年丰收,2024 年更是首次突破 1.4 万亿斤,但丝毫不能放松对播种面积的管控。一号文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与此同时,提升粮食单产成为增产的关键发力点。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挖掘单产潜力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必由之路。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在全国范围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例如,推广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配合科学合理的种植间距与施肥灌溉技术,再结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耕种收的效率与质量,从而让每一块农田都能实现高产。而且,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品质提升也不容忽视。如今,消费者对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所以,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粮食品质,从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加工品质等多方面着手,培育出更多既高产又优质的粮食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二、完善补贴政策,稳定种粮收益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只有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他们才有持续种粮的积极性。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农民种粮收益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政策就像给农民吃下一颗 “定心丸”,当市场粮价过低时,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粮食,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另一方面,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鼓励农民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持续的粮食生产奠定基础;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则直接针对特定粮食作物的种植给予补贴,提高农民种植这些作物的积极性。通过这些补贴政策的综合实施,确保农民种粮收益稳定,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
三、政策协同,共筑粮食安全长城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粮食问题的政策,从生产到收益保障,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协同的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与提升单产品质,是从源头上保障粮食数量与质量;完善补贴政策,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激发生产活力。这些政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我国粮食安全筑牢了根基。但粮食安全工作没有终点,未来还需持续关注政策的落地实施情况,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堤坚不可摧,让 “中国饭碗” 稳稳端在自己手中,装满优质粮,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