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全国典型乡村产业发展案例:特色引领,多元发展促振兴

2025年07月31日 11:43来源:点击量:0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无数乡村正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各地立足自身资源,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这些典型案例,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更多乡村前行的方向。

贵州赫章县的天麻产业,可谓是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典范。赫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是天麻生长的理想之地。当地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优势,积极扶持天麻产业。从最初的小面积试种,到如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平山镇为例,2021 年试种 500 亩天麻,到现在已发展成 6500 亩的天麻基地,总产值达 6000 万元。不仅如此,赫章还通过创新,采用菌棒代替木材的新型栽培模式,既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又减少了木材用量,还提升了天麻产量。在产业链打造上,赫章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像凌之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有自己的天麻菌棒加工厂,解决了 “用菌荒” 问题,还将菌棒销售到全国其他天麻种植区域,每年带来上千万元收入。同时,借助东西部协作力量,赫章天麻成功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 “金钥匙” 。

四川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的产业发展则展现了文旅融合的魅力。曾经,悬崖村因交通不便,发展严重受限。脱贫攻坚开展后,政府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修建钢梯,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悬崖村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引入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种植油橄榄、脐橙,开展绵羊养殖等特色农业项目,并注册 “悬崖村” 农产品系列品牌。此外,凉山文旅集团计划投资 3.3 亿元打造 “天空之谷” 文旅项目,目前一期已投入试运营,钢梯攀登成为热门文旅体验项目,停用的学校旧址改造成游客接待中心、精品民宿和温泉。2024 年,全村接待游客 3 万多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 1.96 万元。悬崖村从一个深度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

湖北竹山县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过去,竹山贫困发生率高,发展困难重重。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后,将产业振兴作为突破口。在烟叶产业上,累计投入 5000 余万元,建设烟水工程、烟路和智能烤房群,使烟田实现现代化格局,烟农年均收入从 2013 年的 5 万余元跃至 2024 年的 12 万余元。除烟叶外,竹山依托丰富的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产业,“崔家蜜” 品牌声名远扬,全县蜜蜂饲养量达 3 万箱,产值超 6000 万元。同时,竹山大鸡、郧巴黄牛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竹山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向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

吉林的乡村产业发展则突出了标准化与深加工的重要性。以人参产业为例,针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单一等问题,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 “长白山人参” 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设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确保人参品质优良。在加工环节,公司开发出人参奶茶、活性参巧克力、人参饮品等新潮产品,构建多元立体销售体系,入驻电商平台、线下商超,与网红团队合作直播带货,带动周边 1300 余户村民就业,年户均增收约 6000 元。延边州汪清县的木耳产业同样如此,通过研发自动化菌包加工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与木耳产量,并开发鲜炖玉木耳羹、木耳山楂露等深加工产品,与大型连锁商超合作,带动大量就业,实现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的转型 。

这些全国典型的乡村产业发展案例,各有千秋却又殊途同归,都是立足当地实际,通过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了乡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们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经验,只要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就能让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