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

2016年07月08日 15:40来源:成都市政策与改革指导处点击量:0

成都市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5〕50号)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现结合成都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紧紧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定位,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五大新型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向高效益、高质量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实质进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高标准建成农村全面小康。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9%,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安全保供原则。坚守耕地红线和菜粮安全底线,强化农业保供功能区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切实增强“菜篮子”“米袋子”生产能力,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

(二)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产前、产中、产后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原则。遵循各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构建集育种育苗、标准化生产、规模基地建设和农产品收储、运输、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惠及产地、惠及农民。

(四)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原则。准确把握社会化分工与资源融合集中“两个趋势”,跳出农业抓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大力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促进农工贸有机结合、农旅文复合发展。

(五)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加快农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推动招商引资“引进来”和出口贸易“走出去”并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构建内外联动的大开放格局。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推进种养殖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着力形成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创新高效型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出效益。

1.推动农业创新创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出台激励农业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搭建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力争到2020年,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50个、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50个。

2.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鼓励发展农业智能设施,加强现代农机、先进设施装备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动监”、“智慧农资”等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系统,推动农业规模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力争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0%。

3.推动高端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高端农业,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种业园区和种子种苗(种畜禽)繁育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800亿元、现代种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打造标准品牌型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带)建设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集中连片基地,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园区和养殖场。力争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比重达到80%、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50个。

5.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认证。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健全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贯标工作,分产业抓好基地建设、生产规程、产品分级、冷藏运输、包装销售等标准的落实。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组织标准化生产管理、开展标准化认证。力争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超过1400个。

6.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构建“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现代农业品牌体系,重点创建市级“天府品牌”,着力扶持一批知名的县级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名牌。强化品牌宣传推广,让“天府粮”、“成都味”走向世界。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品牌达到110个。

(三)打造生态安全型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行动计划,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强稻田、林地、湿地、江河、湖泊等农业资源保护,强化农业水源涵养、降温降尘等生态功能,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75%。

8.推动农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农用残留地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7,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4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膜回收率达到80%,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占比达到35%。

9.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层层建立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确保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四)打造开放合作型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国际化水平。

10.强化农业对外开放。研究制定农业对外合作支持政策,加强重大项目“引进来”,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业企业以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区域合作为切入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等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友好城市的农业合作与互访交流,积极推动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品牌和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11.加强多领域合作交流。扩大农业合作范围,坚持用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改造农业、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推动农业与工业、科技、信息等领域的多层次技术交流合作,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12.加强农业区域合作。继续深化与国内重点城市、省内市州的区域合作,做强做响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充分利用农业投资对接会、洽谈会等活动,加强在农业技术引进及集成示范、现代种养殖业、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园区、带)建设、农业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互利共赢。

(五)打造幸福共享型农业,推动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1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加销服一条龙、农工贸旅一体化”。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0亿元。

14.推动产村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建设完善幸福美丽新村,推进特色农业与特色新村、特色山水、特色民俗有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与新村建设、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让广大群众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力争到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15.推动美丽田园建设。深入挖掘田园农耕、民俗生活、农事生产等文化内涵,打造田园化景观化的现代休闲农业景区,将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和创客小镇,积极申报创建国家4A、5A级景区,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让城乡居民共享农业农村发展成果。力争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积极创建5A级景区1个。

四、保障措施

(一)构建农村改革支撑体系。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扎实抓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试点等改革试点,完善农村生产要素交易平台,充分运用产权改革成果,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构建菜粮生产保供支撑体系。编制完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划定并建设一批菜粮生产功能区,强化保供责任,健全网格化管理和挂牌保护制度。制定优化政策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向菜粮功能区倾斜力度,加强粮食烘干设施、蔬菜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仓储冷链设施等建设,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菜粮功能区建设。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撑体系。实施“百企千社万户”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扶持100家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0家机制完善、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10000户经营规模适度、产业特色明显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力争到2020年,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龙头企业达到8家,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超过50万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规模经营面积达到全市耕地50%以上。

(四)构建农业人才支撑体系。制定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方案,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扶助、激励、服务机制,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品牌营销、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

(五)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政府保障机制,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农资配送、农机租赁、植保作业、劳务服务等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5000家。

(六)构建扶持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涉农财政资金整合,改进农业投入方式和补贴办法,积极探索支农资金“补”改“投”机制,提高农业财政投入的精准性。鼓励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领域。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建立健全农业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涉农商业性保险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机具、农作物等的现代农业保险体系。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