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

2016年07月27日 09:25来源:农业部点击量:0

相关链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上)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下)

 

四、10类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期内,确定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特色农产品(见附件1),重点予以扶持建设,尽快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一)特色蔬菜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整体上供大于求,存在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过剩现象,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蔬菜中的特色菜的需求逐步增加。特色蔬菜因其特有的品质、营养价值及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特色蔬菜发展中存在品种混乱、种植分散粗放、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差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4种特色蔬菜。

主攻方向:

(1)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发展优质特色蔬菜;(2)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突出特色蔬菜的功能性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加快特色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名牌产品。

优势区域:

(1)莲藕:江苏北部、浙江区、山东微山、江汉平原、广西中部

(2)魔芋:秦巴武陵区、云贵川区

(3)莼菜:江苏太湖区、浙江杭州、湖北武陵山区、重庆石柱、四川雷波

(4)藠头:鄂湘赣区、云南区

(5)芋头:浙闽区、山东、桂东北区、云南弥渡

(6)竹笋:东南区、湖北区、西南区、陕南区

(7)黄花菜:湘黔区、甘陕区

(8)荸荠:浙江区、鄂中区、桂东北区、滇西区

(9)山药:黄淮海区、云贵区、湖北区

(10)黑木耳:东北区、浙闽区、秦巴伏牛山区、长江中上游地区、桂北区

(11)银耳:福建区、秦巴山区、黔西北区

(12)辣椒*:东北区、黄淮海区、西南区、湖南区、西北区、海南区

(13)花椒:西南区、藏东南、陕甘青区

(14)大料:桂西南区、桂东南区、滇东南区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优势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扶持建设一批特菜种植基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实现高档蔬菜标准化生产,开发系列特色蔬菜产品,做精做强特菜名牌产品,提高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消费空间。

(二)特色果品

特色果品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国内外需求增量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特色果品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不断增加,出口大幅度增长,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果品产业化生产基地,且有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同时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下降、品种及熟期不合理、上市过于集中、市场压力过大、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5种特色果品。

主攻方向:

(1)培育优良新品种,增加品种数量,发展早、晚熟品种,提高均衡上市能力;(2)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产品品质和商品一致性,加强采后处理和保鲜技术研发,开发新加工产品、开拓新市场;(3)加强对引进品种和种苗的检疫性病虫害检疫管理工作,强化对重点病虫害的防患;(4)健全特色果品品质、安全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特色果品产地认证。

优势区域:

(1)葡萄: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

(2)特色梨:塔里木盆地北缘(库尔勒香梨)、山东莱阳(莱阳茌梨)、冀中和鲁西北(鸭梨)、冀中(雪花梨)、鲁苏皖黄淮平原(砀山酥梨、丰水)、河南南部(中梨1号、黄冠)、吉林延边(苹果梨)、辽宁沿海(南果梨、锦丰梨)、甘肃河西走廊(苹果梨)、京郊(京白梨)、云南中部(翠冠、满天红)

(3)特色桃:北京产区、河北产区、晋南产区、辽南产区、山东产区、陕甘高原产区、苏浙沪区、鄂北产区、成都产区、皖北产区、滇黔产区、桂北产区、东南产区

(4)樱桃:河北秦皇岛、辽南、江苏栖霞、山东胶东半岛和泰沂西部、关中-天水产区、青海乐都

(5)石榴:河北元氏、安徽怀远、山东枣庄、琼东地区、川滇区、新疆绿洲区

(6)杨梅:浙闽大部、云南中东部

(7)枇杷:浙闽粤区、湘桂区、四川区、江苏吴中、安徽歙县

(8)特色柚:闽粤区、桂东北湘南区、浙江中南部、湖北宣恩

(9)猕猴桃:河北坝上、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渝湘黔区、江西西北部、江苏沿海、川中区、豫西地区

(10)特色枣:冀鲁豫平原、黄土高原、甘肃民勤、新疆南部、辽西北区、闽南区、海南区

(11)特色杏:冀北山区(仁用杏)、辽西地区(仁用杏)、南疆地区(鲜食杏)

(12)特色核桃:云南中西部、晋冀区、青海东部、藏东南、南疆地区、鄂西、山东泰山,浙皖天目山区(山核桃)、辽东南

(13)板栗:京津冀区、辽东地区、鲁中低山丘陵、福建北部、鄂皖大别山区、陕南鄂西、云南中部

(14)柿子:京冀太行山区、陕甘区、桂北区、湖北罗田

(15)香榧:浙江会稽山脉

(16)龙眼:粤桂南部、福建沿海、海南、滇西南干热河谷

(17)荔枝:粤桂南部、福建沿海、海南、滇西南干热河谷、四川泸州

(18)香蕉:海南-雷州半岛、粤西-桂南、桂西南-滇南-滇西南、珠三角-粤东-闽南

(19)橄榄:闽粤沿海

(20)椰子:海南

(21)腰果:海南

(22)菠萝:桂西南、闽粤南部、海南东部、滇南和干热河谷

(23)芒果:粤桂南部、海南西部、滇南、川滇干热河谷、闽南

(24)番木瓜:粤桂南部、滇东南

(25)槟榔:海南、闽南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80-100个具有我国独特品质、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果品品种;优化特色果品结构,加强果品采收技术研发;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培育特色果品著名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三)特色粮油

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大。特色粮油大部分属于抗旱作物,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与价格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生产存在种植粗放、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加工开发不足、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9种特色粮油。

主攻方向:

(1)加强良种繁育与优良品种鉴选,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步伐;(2)加强出口基地、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推广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推进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化;(3)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优质特色粮油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4)加强特色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特色粮油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环境标准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优势区域:

(1)芸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2)绿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3)红小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4)蚕豆:河北、江苏、安徽、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5)豌豆: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6)豇豆:大兴安岭南麓地区

(7)荞麦: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8)燕麦: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9)青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地的部分县市

(10)谷子: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11)糜子: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12)高粱: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3)薏苡:浙江、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部分县市

(14)啤酒大麦: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5)啤酒花: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6)芝麻: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陕西、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7)胡麻: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8)向日葵: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9)木本油料: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部分县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100个以上特色粮油名牌产品,优势区产品优质率达到96%以上;建成一批专用化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外细分市场的品质、规格需求。提高加工转化率,加强即食性食品研发,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出口规模。

(四)特色饮料

茶叶、咖啡是风靡世界的无酒精特色饮料。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资源丰富,有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名茶。但茶叶原产地保护力度不够,茶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和保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我国云南和海南是世界高档咖啡豆适宜种植区,近年咖啡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咖啡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稳步增长。主要问题是咖啡园建设质量不高,品种混杂,生产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规划期内重点发展5种特色饮料。

主攻方向:

茶叶:改良茶树品种,稳步推进良种化进程;改善茶叶种植环境,加强茶树病虫害监控;全面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初制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确保茶叶优质安全。整合品牌,形成产业聚集。

咖啡: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建立优质咖啡种植园和精品咖啡脱壳加工厂;研发咖啡深加工新产品,建立咖啡交易中心,做强咖啡品牌。

优势区域:

(1)红茶:皖南、滇西、赣西北、粤桂部分县、福建部分县市

(2)乌龙茶:闽西北、闽南、粤东、粤西

(3)普洱茶:滇西南

(4)绿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5)咖啡:云南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北部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高区域产品的认知度。

(五)特色花卉

花卉消费正在由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向家居日常消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花卉贸易额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世界花卉生产格局正在由发达国家向资源较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花卉产业已具雏形,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质资源保护不够,缺乏专利品种,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花卉市场建设滞后。规划期内重点发展4类特色花卉。

主攻方向:

(1)研发新品种和申请专利。(2)加强鲜切花的保鲜、盆栽花卉的栽培与繁殖等关键技术研发。(3)引进国外先进种球繁育、产后加工保鲜、质量及病毒检测等技术,以及温室成套设备和采后处理生产工艺线等。(4)建立和完善鲜切花行业标准。(5)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发达的花卉供销网络。

优势区域:

(1)鲜切花:云南中部、浙江东北部

(2)种球花卉:福建漳州、青海东部、滇西北和滇东北、甘肃中部、辽宁凌源

(3)盆栽花卉:福建沿海、浙江中北部、广东珠江三角洲、江苏如皋、辽宁海城、天津东丽

(4)园林花卉:湖北、河南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花卉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建立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初步形成科研与生产互动互惠的研发机制;建设规范的花卉拍卖市场。

(六)特色纤维

我国特色纤维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茧丝和麻类两类特色纤维的生产总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蚕茧和丝产量均占世界生产总量80%左右,是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原料大国;我国苎麻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苎麻出口的95%;亚麻、红麻和黄麻产量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特色纤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优势,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桑园分散,缺乏方便适用的蚕茧质量检测技术,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和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造成蚕茧收购价格波动比较大;麻类优质品种比重低,剥麻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综合利用能力低,麻类加工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规划期内重点发展4种特色纤维。

主攻方向:

蚕茧:控制规模,调整布局,蚕桑“西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蚕桑新基地;推广优良桑、抗寒桑树新品种,蚕新品种和省力化养蚕等优质蚕茧生产技术,提高桑茧生产水平及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麻类:积极培育优质麻类新品种,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研制剥麻设备,降低麻农劳动强度,提高剥麻效率和纤维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纤维(麻类)替代森林造纸,建立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提高麻类综合利用水平,减轻环境污染。

优势区域:

(1)蚕茧:广西中部、川东南、渝东南、云南、苏北、浙江中北部和西部、鄂北、粤西粤北、陕甘南部、皖南(桑蚕);豫南、东北地区(柞蚕)

(2)苎麻:湘鄂赣、川东-渝中南地区、桂北地区

(3)亚麻:黑龙江、新疆伊犁、甘肃中东部

(4)剑麻:华南南部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综合开发利用特色纤维资源,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型特色纤维业,形成生产-纺织-贸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优势区特色纤维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七)道地中药材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快速提升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中药的认同和接受,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中药材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地药材品种退化严重。种植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监管不力,伪劣药材产品充斥市场。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需求量差异明显,市场价格年际波动很大。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5种中药材。

主攻方向:

(1)推动中药材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加强野生地道药材资源保护。(2)规范中药材栽培和产地加工技术,保证中药材质量。(3)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对环境和药材的污染,保证中药材安全。(4)加快对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优势区域:

(1)三七:桂西南、滇东南

(2)川贝母:川西、藏东、甘肃南部

(3)天麻:云贵川、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皖西

(4)怀药:河南焦作

(5)杜仲: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娄山区、湖南中东部部分县市

(6)枸杞:宁蒙河套地区、新疆精河、青海中西部

(7)黄芪:内蒙古中东部、辽宁东部、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北部、川西北、山东半岛、陕西中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8)人参:长白山

(9)丹参:天津蓟县、四川中江和青川、湖北孝感、甘肃南部

(10)林蛙: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辽西个别县市

(11)鹿茸:辽宁北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中南部

(12)当归:滇西北、甘肃南部

(13)罗汉果:桂东北

(14)北五味子:东北区

(15)浙贝母:浙江中部

(16)川芎:四川成都

(17)金银花:河南新乡、山东平邑、四川巴中、广西忻城

(18)白术:贵州松桃县、河北安国市、河南、浙江

(19)藏药:藏区

(20)甘草:黑龙江西南部、新疆中西部

(21)黄岑:河北、山东

(22)桔梗:河北安国、鲁中地区、豫南-鄂北

(23)细辛:辽宁东部

(24)龙胆草:辽宁东部、黑龙江西南部

(25)山茱萸:豫西、浙西北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设一批优质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大幅度提高优势区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建立中药材原产地种源基地保护区。

(八)特色草食畜

近年来,我国特色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牛、羊和驴等特色草食畜发展前景广阔。(1)特色牛:延边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牦牛等优秀地方牛品种均具有肉质好、味道鲜美独特、感官好等特点,近些年市场需求快速增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长速度慢,优质种牛群体规模小,肉牛生产和深加工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高档牛肉产量低,质量及档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2)特用羊:在纺织产品出口拉动下,国产细羊毛市场需求逐步增加。我国羊绒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5%左右,原绒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藏系绵羊毛具有弹性大、拉力强和光泽度高的特点,是纺织地毯的上等原料。滩羊是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的独特名贵裘皮用绵羊品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用羊品种退化,优质种羊规模小,舍饲技术不完善;羊绒和羊毛剪毛机械化程度低,产品混装混卖,质量及档次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3)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驴肉、阿胶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优良地方驴品种的肉用、药用和乳用等多功能价值日渐凸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质种驴规模小,驴肉及其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高档驴肉产量低,质量及档次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4)兔:兔肉肉质细嫩、味美香浓、久食不腻,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很高。(5)鹿:鹿全身都是宝,可以开发出多种药品、滋补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和优质的有基肥,其医疗保健价值尤其显著。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2种特色草食畜。

主攻方向:

特色牛:(1)加强优良地方牛品种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建设,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遏制能繁母牛养殖数量下降趋势。(2)开发地方牛品种高档牛肉和牛肉制品,促进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发展。(3)推广专业化育肥新技术,提高饲草料资源利用率。(4)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建设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稳定生产能力。(5)规范饲养技术,严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牛肉和牛肉制品产品质量安全。

特用羊:(1)建设原种场、扩大种羊规模,提高个体繁殖性能和产肉、产毛(绒)和羊毛(绒)品质。(2)推广牧+舍饲养殖技术,控制存栏、提高母畜、加快周转、增快出栏,保护草地,缓解草畜矛盾。(3)加快建设机械化剪毛和毛、绒分级等基础设施。(4)建立滩羊保护区。

特色驴:(1)加强优良地方驴品种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建设,进行本品种选育,品系繁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3)开发高档驴肉产品、阿胶产品等,促进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创建。

优势区域:

(1)牦牛:青藏高原、南疆中部

(2)延边牛:东北三省东部

(3)渤海黑牛:山东北部

(4)郏县红牛:河南中西部

(5)复州牛:辽宁南部

(6)湘西黄牛:湖南湘西北地区

(7)奶水牛:广西、云南

(8)德州驴:鲁北平原

(9)关中驴:陕西关中平原

(10)晋南驴:山西南部

(11)广灵驴:山西东北部

(12)泌阳驴:河南南部

(13)福建黄兔:福建西南、福建东北

(14)闽西南黑兔:福建西南部

(15)九嶷山兔:湖南南部

(16)吉林梅花鹿:吉林省

(17)东北马鹿:东北三省东部地区、内蒙古赤峰

(18)细毛羊:新疆天山北坡及南坡地带、内蒙古中东部、甘肃祁连山区、青海中部

(19)绒山羊:西藏西部、内蒙古中西部、辽东半地区、辽西地区、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青海柴达木

(20)藏系绵羊:青藏高原等藏区

(21)滩羊:宁夏中部、甘肃中部

(22)奶山羊:陕西中部、胶东半岛、四川中部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健全和完善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市场信息等支撑体系。建立新型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发展畜产品精深化加工,形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创建10个特色草食畜产品名牌。

(九)特色猪禽蜂

我国猪禽肉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特色肉类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金华猪皮薄、骨细、肉嫩,是腌制金华火腿的原料;乌金猪肌肉发达,瘦肉比例高,是腌制“云腿”的原料;香猪体型矮小、肉质香嫩、皮薄骨细、早熟、乳猪无腥味,是加工制作高质量肉制品的原料;藏猪体型小、皮薄、瘦肉率高,风味独特。我国特色优质禽种质资源丰富,自然放养的地方优质地方鸡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鹅、鸭等特色水禽正成为禽肉生产新的增长点;地方肉鸽品种有石岐鸽、塔里木鸽,石岐鸽肉质鲜嫩多汁,肉味鲜美,耐粗易养;塔里木鸽血、肉均可入药,具有治疗关节炎、风湿等疾病的功效。我国是世界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内消费量日渐增加,50%蜂产品用于出口,蜂王浆产量占世界90%。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杂乱,缺乏系统选育,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模式落后,缺乏综合防疫设施,滥用和盲目用药现象严重;生产规模偏小,加工产品开发不足。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1种特色产品。

主攻方向:

(1)实施原产地保护,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进行特色品种的保种与提纯。(3)改进养殖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疫病监控水平,增强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链。(4)建设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5)进行特色品种的选育与提纯。(6)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增强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链。(7)推进特色产品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强化品牌创建,完善产业链。

优势区域:

(1)金华猪:浙江中西部、江西东北部

(2)乌金猪:云贵川乌蒙山和大小凉山地区

(3)香猪:黔东南、桂西北

(4)藏猪: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

(5)滇南小耳猪:滇西边境山区

(6)八眉猪:陕西泾河流域、甘肃陇东、青海东部

(7)太湖猪: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8)优质地方鸡: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9)特色水禽:长江中下游区、东南沿海区、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北松花江区

(10)特色肉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塔里木鸽)、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石岐鸽)

(11)特色蜂产品:东北区(包括吉林和黑龙江2省)、中南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省区)、华东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6省市)、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区)、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和西藏4省市区市)和华北区(包括北京和河北2省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规范化的保种、繁育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系统的保种选育,挖掘精深加工潜力,发展特色肉产品及其他制品,打造知名品牌。

(十)特色水产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特色水产的消费呈现大众化之势,其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鲍鱼、海胆、蟹、海参等特色水产,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称誉,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养殖标准化程度低,人工配给饲料的使用率低,养殖环境恶化,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检测和防治技术滞后,养殖产业链条短,深加工比例较小,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低。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5种特色水产。

主攻方向:

(1)加强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品质。(2)实施标准化养殖,建设安全生产基地。(3)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与密度,改善养殖生态环境。(4)提高相关病害监测、防控水平,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5)扶持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养殖加工比例与产业化水平。

优势区域:

(1)鲍鱼: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沿海

(2)海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沿海

(3)海胆:辽宁、山东、广东等地沿海

(4)珍珠: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县市

(5)鳜鱼: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6)鳟鲟鱼: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地的部分县市

(7)长吻鮠: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8)青虾(学名为日本沼虾):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的部分县市

(9)锯缘青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沿海

(10)黄颡鱼: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1)黄鳝: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2)乌鳢: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13)鲶鱼: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4)龟鳖: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15)海蜇: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的沿海地区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和绿色加工,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养殖病害,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建设一批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区,培育一批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巩固国际市场的地位,扩大出口。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