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中

2016年08月04日 15:33来源:漳州市人民政府点击量:0

上接: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上

第四章  重点产业

一、种苗产业

(一)重点区域

种苗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根据漳州市各农业主导产业分布特点,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以华安、长泰、南靖、平和等全县范围,以及芗城、龙海、漳浦、云霄、诏安等部分乡镇为重点区域,形成“现代农作物种苗产业体系”(覆盖漳州内陆西北部全区域和中部部分区域);以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为重点,建设“滨海优质水产养殖种苗繁育区”(覆盖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区域)。

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中

(二)发展重点

1.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种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扶持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种质资源库与原种圃、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品种试验鉴定站、国有良种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注重开展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应用性技术研究;创新种业科研育种机制,引导种子种苗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海峡两岸种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两岸种业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海峡种苗”,提高两岸种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建设种子供需监测预警体系,对杂交水稻和大宗蔬菜种子的品种结构、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和品种管理,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

2.着力构建现代农作物种苗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

(1)构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生产供应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实木利用、珍稀名贵、生物制药、木本粮油和城市绿化五个方向立题,力争选育一批生长快、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研究解决林木种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2)建立果树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重点推广优质、抗病、高产果树新品种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建立省级果树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建立母本园和县级良种繁育苗圃。加强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品种的评估、筛选、鉴定、审定和开发推广工作。(3)加快蔬菜产业基地育苗集约化建设,依托航天科技技术优势,积极推广航天育种选育出来的辣椒、番茄、茄子、豆类、瓜菜等蔬菜新品种。(4)推进漳台花卉产业合作,消化和吸收台湾先进的花卉育种技术,同时加强同荷兰的交流与合作,推出漳州市优势花卉产品。(5)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优良中药材品种,推动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6)开展珍稀菌类的引进开发、传统大宗品种的提纯复壮和优良菌株培育,发展菌草和代料栽培食用菌技术、反季节菌类生产模式;发展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菌种场;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种植
3.改造升级优质水产养殖种苗繁育体系

芗城区淡水鱼类、龙海市南美白对虾、云霄县贝类,以及漳浦县、东山县、诏安县多品种的水产苗种产业园区为依托,建成集水产引种育种中心、育苗基地、饵料生物培育基地、水产苗种病害检测与防治中心等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现代渔业苗种繁育基地,改造水产原良种场,升级苗种繁育场生产设施,加强仪器设备配套建设,探索引进水产苗种繁育新技术,增强水产养殖品种选育和研究水平,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二、粮食产业

(一)重点区域

以中部和东南部的长泰、龙海、漳浦、云霄等低丘和平原区域为水稻主产区,巩固商品粮生产基地、万亩高优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同时以龙海、漳浦、诏安、云霄、东山等为重点,抓好省级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片建设,形成以中、东南部区域为核心的粮食主产区。

(二)发展重点

1.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落实“保供稳价”为目标,以实施“粮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粮食农业“五新”关键技术入户行动,培育粮食生产先进典型,组装推广粮食关键增产集成技术,推广农业“五新”新技术和粮经轮作节本增效技术模式,注重粮食生产应对极端天气抗灾减灾增产工作,组织开展高产攻关,提高粮食的优质率和市场比较效益,打造农业科技集成的示范样板精品点,将粮食产能区建成旱涝保收的稳产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和高产高效种植的示范区,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面、全面普及、整体推进”的科技创新推广示范格局,整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提升粮食安全供给能力

重点加强现代化粮食储备库建设、粮食质量监管机制建设和应急供应网络建设,构建起以粮食储备、质量监管和应急保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保障格局。依托企业推动省级浦口粮食批发市场转型发展,建立漳州特色的粮食交易中心;鼓励支持粮食企业到产粮区建立生产基地、开展订单收购,多引粮、引好粮;推动粮食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柬埔寨开展粮食贸易合作;以现代化粮食储备库建设为中心,吸引粮食加工、物流、供应企业进驻,形成区域粮食产业园区,建设集储备、加工、配送、供应为一体的粮食应急中心;结合“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和储备库新建工程,逐步推进数字粮库建设、库存粮食识别代码系统和粮油统计系统建设,提高粮库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蔬菜产业

(一)重点区域

以中部和东南部为重点,覆盖芗城、龙海、华安、南靖、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县(市、区)。以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漳州冬季蔬菜优势产业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近郊蔬菜生产区”和“远郊蔬菜生产区”的产业布局。

(二)发展重点

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建设一批蔬菜贮藏、保鲜设施,推进蔬菜栽培标准化建设。建设蔬菜市场供应集散中心,完善蔬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1.实施蔬菜集约化标准化种植

以芗城、龙文、长泰、龙海等县(市、区)的近郊区域为重点,以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为核心,以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价值蔬菜,推广航天育种新品种,实施集约化工厂育苗和蔬菜标准化种植,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水平,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大力建设大棚蔬菜、高优蔬菜基地

以华安、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远郊或山区区域为重点,以推广产期调节大棚蔬菜、高优蔬菜为重点,大力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出口基地,突出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完善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和内山区反季节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高价值蔬菜,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水平。重点推广优质、抗病、高产蔬菜新品种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发展甜椒、辣椒、大葱、胡萝卜、洋葱、豆类、芦笋、小番茄、花菜类、叶菜类、瓜类、茄类等高价值出口创汇优势蔬菜新品种。

四、水果产业

(一)重点区域

基于现有水果产业布局,以平和、诏安、漳浦、南靖、龙海、云霄、长泰为重点,按照“一区两带”功能定位和漳州水果产业“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突出区域特色,形成西北部以提高水果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中部以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为核心的水果产业格局。

(二)发展重点

1.促进传统水果产业转型升级

以名优水果示范基地和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为重点,以提升水果品种和质量安全为突破点,增加科技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生态果园,主要包括:稳定蜜柚面积、提升产品品质;在适宜区推广荔枝、龙眼种植,重点发展晚熟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推广柑橘、晚熟芦柑和加工品种,提高产量和优质果率;提高香蕉品牌,扩大菠萝种植面积。在诏安、云霄、龙海等地增加青梅、杨梅、杨桃等杂果面积;以云霄为中心,扩大枇杷种植面积,形成规模。

2.全面实施水果品种结构调整

加强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品种的评估、筛选、鉴定、审定和开发推广工作;加快引进台湾及国内外亚热带水果中适于低海拔山区丘陵地区种植的时令高档果类,逐渐提高优质、高效、优势台湾水果等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比重;着力发展设施果业,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探索、推广水果机械化作业模式,提高水果品质,提高水果产业机械化、产业化水平;深化漳台合作,引进台湾水果新品种、产期调节技术、设施果树栽培的技术、小型果园耕作机械,不断提高漳州水果栽培管理技术。

3.实施绿色食品工程

着力推动水果贮藏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提高果品贮藏水平、效果和优质品率;建立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扩大果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4.健全水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鼓励发展水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电商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水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五、茶叶产业

(一)重点区域

以西北部为主要区域,以平和、华安、南靖、诏安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一点一群”的产业布局,打造“八仙茶”、“白芽奇兰”漳州特有优势品牌(“一点”),构建特色茶产业集群的漳州茶产业布局(“一群”)。

(二)发展重点

1.实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工程

建设漳州茶叶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开发。进一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进茶树品种结构、提升茶叶加工环境与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进漳州现代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2.打造“白芽奇兰”优势品牌茶产业

着重平和县在九峰镇、崎岭乡、大溪镇、芦溪镇、国强乡等,提升发展白芽奇兰,进一步拓展霞寨、长乐、秀峰、安厚等乡镇为新茶区。着重规范“平和白芽奇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和使用,做大做强“白芽奇兰”等茶叶品牌,借助“互联网+茶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全力提高白芽奇兰茶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益,拉动漳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茶产业,逐步把漳州“白芽奇兰”打造成为与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茶农茶企业增效增收,提升漳州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拓展特色茶产业集群

围绕铁观音、丹桂、八仙、金观音、白鸡冠、金萱、翠玉、软枝乌龙等具有一定优势的区域特色品牌,巩固现有茶园,改造低产园,适度开发新园,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全程实施质量安全管理,推行产品质量标识管理,形成漳州茶产业布局的“特色集群”。

六、食用菌产业

(一)重点区域

以漳州东北部为食用菌主产区,横跨“一区两带”,覆盖了华安西北部、南靖,以及长泰中部和龙海、漳浦等部分区域。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食用菌生产经营集聚区(西北部与中部部分区域)、食用菌加工产业群(中部区域)。

(二)发展重点

1.加快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逐步淘汰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大力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生产,扶持发展一批食用菌深加工龙头企业。引进食用菌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食用菌深加工水平。加快建成食用菌电子商务、质量安全检测、物联网和展示等平台。

2.构建食用菌产业集聚区

围绕“设施化、工厂化、专业化、生态化”建设,通过设施建设、技术改造、设备引进,改变粗放式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根据产地的生产基础和不同食用菌的生产要求,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建设标准化设施菇棚。按照绿色有机食用菌的行业标准,引进绿色有机周年栽培和环保节能栽培模式,采用先进的栽培补水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提升产品品质。引进食用菌先进生产线及国际一流的液体菌种生产线,建设现代菌包制作车间、菌包高压灭菌及冷却间、标准菌包净化接种生产车间、菌包培养间及出菇间、食用菌智能采收及包装间、标准食用菌储存冷库,实现拌料、装瓶、杀菌、种菌、培育及出菇全程机械化、自动化。

3.打造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科研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围绕风味独特、营养平衡、保健功效三方面进行开发,拓展食用菌产品发展空间,并适时引导部分企业主打休闲产品。(1)开发风味调料(包括食用菌鸡精、酱油、汤包、汤料等)和风味食品(包括食用菌面食、烘焙食品、饮料、糖果、果冻等)。(2)引进粉碎、酶解、多溶剂浸提、过滤分离、冻干喷干等及营养复配技术,开发食用菌儿童营养食品和老年人营养食品。(3)引进细胞酶法、超声助提、超临CO2萃取等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水提、醇提相结合,开发食用菌(复合)多糖(多糖系列产品、黄酒系列产品等)、食用菌膳食纤维食品、食用菌护肤品(面膜、面霜、眼霜、润肤露等),并对食用菌的药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

七、花卉产业

(一)重点区域

花卉产业分为东部沿海花卉产业区和中西部山区花卉产业区。东部沿海区包括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芗城区和龙文区;中西部山区包括长泰县、华安县产业块和南靖县、平和县产业块。

(二)发展重点

建成包括生产供应、包装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科研培训、以及对各个产业环节的配套服务在内的产业集群,实现产品多样化,信息有效化、储运便捷化、服务专业化和营销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1.培育竞争力强的综合型花卉产业

主要包括龙海市和漳浦县两大花卉产区,重点在于继续发挥具有漳州特色的优势品种如水仙花、人参榕等,还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育综合竞争力强的型花卉产业。(1)水仙花生产基地为龙海市九湖镇、颜厝镇,重点规范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水仙花产业的艺术内涵,大力宣扬和发展水仙花雕刻技术,进一步提高水仙花产业价值。(2)园林绿化景观植物产业基地以漳州百里花卉走廊为主线,沿国道324线两侧,重点培育大型、标准的假植苗和绿化袋苗。(3)洋兰产业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及花博园区为重点,发展蝴蝶兰、文心兰、卡特兰等热带兰花产业。(4)榕树盆景产业以漳浦县沙西镇、杜浔镇为重点,包括龙海市榜山镇,龙文区朝阳镇和以盆景艺术为主的诏安县,发展榕树盆景产业。(5)观叶盆栽产业以龙海市百花村为主,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发展综合型观叶盆栽产业。(6)水培花卉、茶花产业以东山县为主发展水培花卉,加快技术引进,形成具有特色的水培花卉品牌。

2.发展壮大乡土特色花卉产业

以漳州中西部山区为重点,主要包括:(1)南靖县、平和县国兰、食药用花卉产业。重点推动具有漳州特色的国兰(墨兰、建兰)发展,依托南靖县和平和县的区位条件及产业基础,加快扶持食药用花卉发展,进一步推动食用药用花卉生产与加工产业形成,强化产业深加工优势,推动该产业朝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长泰县、华安县鲜切花、乡土绿化苗木产业。以长泰县城到科山22公里、6000亩的花卉走廊为核心,辐射发展到华安,重点发展时兴的具有气候优势的亚热带鲜切花品种和乡土园林绿化苗木,发展花卉生态旅游等休闲农业,辐射带动群众投资花卉产业。

八、中药材产业

(一)重点区域

中药材产业分为西北部林下中药材生态仿生区和东南部高新技术中药材高产区。其中,西北部以南靖县为主要核心区,发挥区位优势,辐射带动平和县、华安县、诏安县等周边县市、乡镇,大力支持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砂仁、草珊瑚等药用兰科植物产业。东南部以漳浦县为核心,辐射带动诏安县、云霄县、龙海县,建设高新技术中药材高产区。

(二)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中药材产业

以漳州市西北部为重点,主要包括:(1)建设天然林下种植示范基地。有效利用西北部南靖县、华安县、平和县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间空地,在不影响林地表面原始状态的情况下扩大金线莲生态仿野生栽培,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2)重点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发特色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为部分濒临灭绝的中药材资源后续研究、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保障。鼓励申请名贵珍稀中药材品种原产地保护,以长泰为核心发展砂仁种植,培育良种,开发特色中药材。(3)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发展以“林区赏景,林地采药,怡情尝鲜”为形式的特色生态旅游,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完善发展中药材技术创新及高效生产产业

以漳州市东南部为重点,主要包括:(1)中药材技术创新及高效生产。在漳浦、云霄、诏安、长泰等地,依托文斌生态园、本草春石斛、葛园、虎伯寮、广和堂等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等组织,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建立良种培育关键支撑技术体系,建立种苗生产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完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2)道地中药材生产及加工。加强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七叶胆、砂仁等漳州道地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中药材加工研发,开发药物、功能食品、生物保健品等。(3)发展传统中成药老字号品牌。采用药食两用的模式推广片仔癀、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川贝枇杷糖浆等一系列漳州中成药品牌。(4)中药材产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主要道地中药材种植达到GAP标准,保持和提高中药材成品和药效功能,加强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鼓励上市药企向种植环节渗透,把中药材加工产业链延伸到田间地头,建立优质药源基地。

九、林竹产业

(一)重点区域

以九龙江、龙津溪、马洋溪、花山溪、鹿溪、漳江、东西溪等河流两岸一重山、重要水源地及周边为重点建设生态造林和恢复区域;以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的沿海防护林带为重点建设管护和更新改造区域;以虎伯寮、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域。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的原则,构建“一区一带”(即林竹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区和沿海防护林带)林竹产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重点

1.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丰产竹林培育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工利用为龙头,围绕现代林业种业工程、林木加工产业提升、森林旅游产业拓展,以及森林生态环境保育为重点,实施封山育林和幼林抚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做大做强做优林下经济,全面提高林业产业实力。

2.加快构建林竹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区

覆盖漳州西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以生态安全为中心,突出优势产业,强调森林生态功能,强化林竹产业生态支撑作用,调整森林结构,转变经营模式。以漳浦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平和、华安林产品加工园为中心,加快构建林竹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区。(1)鼓励重点种植珍贵优良树种,保证苗木品种纯正、种源清晰、质量可靠、规格达标,建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用材林基地及特色经济林基地;(2)推广无公害麻竹、雷竹、绿竹及竹制品,开发竹炭系列产品,建立笋竹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益;(3)持续推进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暨花卉博览会平台建设,创新漳台林业合作机制,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林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游乐与自然环境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着力打造沿海防护林带绿色屏障

覆盖东南部沿海区域,着力打造沿海绿色屏障。(1)将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沿海区域造林绿化统筹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实现从结构相对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向以海岸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等消浪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等有机结合的多层次防护林体系的扩展;(2)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农田、道路、居民区绿化美化有机结合起来,把沿海防护林建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实现从单纯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扩展。

十、畜牧产业

(一)重点区域

畜牧产业以中西部畜牧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中部家禽及特色经济养殖基地为核心区,大力推进以生猪、家禽为重点的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工程,完善标准化标准和规范,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

生猪养殖以西北部的南靖、华安、平和等部分区域为重点养殖区域,中部以长泰、龙海、漳浦、诏安等部分区域为重点养殖区域;肉牛养殖以东南部云霄、西北部南靖为主;肉兔以中部龙海和平和为主;肉羊以东部云霄和北部长泰为主。
蛋鸡及肉鸡产业以中部龙海、长泰和云霄等部分区域为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域;蛋鸭、肉鸭产业以中部及东南沿海龙海、漳浦、长泰等部分区域为重点区域;鹅标准化养殖以中部诏安、云霄为重点;其他特色养殖以龙海金定鸭、诏安灰鹅和南靖、华安的蜜蜂养殖为主。

(二)发展重点

畜牧产业以中部和西北部为核心区,大力推进以生猪、家禽为重点的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工程,完善标准化标准和规范,家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完善、规范畜牧标准化生产基地

以漳州市中西部为重点,主要包括:(1)控制生猪养殖,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生猪养殖以西北部的南靖、华安、平和以及中部的长泰、龙海、漳浦、诏安为重点养殖区域;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促进畜禽优良品种的保护、引进、繁育、开发和推广;(2)草食型畜牧基地建设。以肉羊、肉牛为发展重点,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和沼气工程,建成肉羊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适度发展草食型畜牧;培育特色畜牧业专业村镇,加强示范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2.大力培育家禽及特色经济养殖基地

以漳州市中部区域为重点,主要包括:(1)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2)发展循环农业,推广少污染、无污染生态养殖模式和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绿色生产;(3)健全动物防疫防控体系,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水产产业

(一)重点区域

水产产业以东南沿海区域为核心区,向中部辐射淡水养殖,重点在漳浦、东山、诏安、龙海、芗城、南靖、长泰、云霄等县(市、区)部分区域发展石斑鱼、鲍鱼、罗非鱼、鲷科鱼类、南美白对虾,以及蛤类、藻类、牡蛎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打造“一带两中心”(即东南部渔业养殖产业带、南部海洋捕捞产业中心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产业布局,推动渔业产业升级。

(二)发展重点

围绕转型升级目标,以渔业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渔民增收为核心,加快转变渔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养殖水域滩涂产出率、渔业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抓好种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1.突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

鼓励在漳州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突出优势产业带:(1)石斑鱼养殖产业带,重点在漳浦、东山发展石斑鱼产业,形成种业、养殖产业链。(2)南美白对虾产业带,重点在龙海、漳浦、诏安形成南美白对虾种业、养殖、加工和出口产业链。(3)罗非鱼产业带,重点在芗城、南靖、长泰、龙海形成种业、养殖、加工和出口产业链,加快推进加工、新品系育苗养成取得新成效。(4)鲍鱼产业带,重点区域布局在漳浦、东山等地,加快推进养殖加工和流通产业化。(5)蛤类养殖产业带,重点在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培育巴非蛤、菲律宾蛤、文蛤、美洲帘蛤等优势品种,形成育苗、养殖、加工和出口产业链。(6)藻类养殖产业带,重点在漳浦、东山、诏安推进藻类养殖、加工和海洋生物加快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7)牡蛎养殖产业带,重点以漳浦、诏安为核心,发展牡蛎优势品种产业,巩固牡蛎养殖规模,引进牡蛎加工新技术,提高加工量,做大牡蛎产业。(8)鲷科鱼类养殖带,重点在漳浦、东山、诏安适度扩大黄鳍鲷、真鲷、黑鲷等鲷科鱼类养殖规模,形成主导品种产业链。

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引导养殖户从粗放养殖转向精细养殖,提高养殖业产出率。支持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做大做强特色品种产业。”

禁止重点滨海旅游海域发展养殖业。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使用海域,科学规划东山海域滩涂可养殖水域、品种等,禁止马銮湾、东门屿附近海域发展海水养殖业;推进八尺门等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渔区网箱养殖清退工作;强制清除各渔港港池、锚地的非法养殖设施。

2.大力发展南部海洋捕捞产业

大力发展钢质渔船,积极探索发展外海及远洋渔业。形成沿岸小型作业区(0~20米等深浅海域)、近海机帆船作业区(20~80米等深浅范围内海域,包括闽南渔场至台湾浅海渔场、粤东渔场等)和外海作业区。科学规划、合理捕捞,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捕捞船+运输船”的海上作业模式。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到“十三五”末全市远洋渔业企业达6家,比2015年增加50%。远洋捕捞船队规模达50艘,比2015年翻一番。远洋渔业年产量10万吨以上,产值超10亿元。

3.集约推进水产品“三产融合”产业

以东山县大澳中心渔港、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水产品加工区、东海岸保税物流中心和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观光旅游与休闲渔业等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以海洋生物贮存、冷链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高端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加工逐步走精深加工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比例。

4.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

重点依托东山大澳中心渔港,东山澳角、宫前一级渔港,提升当地渔业文化,开发滨海旅游,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依托诏安赤石湾中心渔港,诏安田厝、云霄山前一级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带动当地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依托龙海港尾一级渔港,重点开发后方陆域,尽快形成滨海旅游、上下游配套产业。

十二、休闲观光农业

(一)重点区域

以长泰、漳浦、南靖、诏安、云霄为重点,以点带面,按照“一区两带”空间上资源分布优势,形成西北部“人文景观与绿色生态休闲养生区”、中部“农业观赏与体验休闲区”、东南部“滨海蓝色健身与渔业休闲区”。打造踏青赏花之旅、亲子采摘之旅、登山品茗之旅、森林呼吸之旅、垂钓休闲之旅、醉美乡村之旅、古堡探秘之旅、朝圣祈福之旅、温泉养生之旅、寻玉之旅等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发展重点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优化整合休闲旅游资源,结合漳州西北部(山区)、中部(平原)、东南部(沿海),以及以漳州城市发展的近远郊特点,依托漳州对台农业合作优势,引进台湾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引导经营户适度集中,打造农业休闲特色区块和精品线路,推进成片连线发展。

1.打造优势、绿色生态型农业休闲产业

依托西北部区域内的南靖土楼群、东南花都、南靖和溪乐土南亚热带雨林区、华安土楼群、华安竹类品种园、华安贡鸭山生态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西北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重点发展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果品采摘等生态、文化旅游型农业,打造漳州市近远郊绿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

2.促进发展农业体验与休闲产业

依托中部区域长泰山重古民居、角美龙佳生态观光园、南靖幽香四溢兰花园、虎伯寮亚热带雨林区、漳浦百里花卉走廊、九龙江农业大观园、天宝十里香蕉林、平和大芹山万亩无公害高山茶园、平和蜜柚园、云霄茶园、乌山红色旅游基地和开漳圣地历史文化,诏安官陂欢乐谷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民俗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以发展花果茶观赏、农作体验、农业公园、观光采摘园、瓜菜采摘园、教育农园、租赁农园、高科技园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以观赏旅游、农事体验为主,辅以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休闲旅游,满足游客观光、采摘、体验,以及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的需要,促进中部区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

3.创意发展滨海旅游与休闲渔业

以古雷滨海旅游度假区、前湖湾旅游度假小镇、旧镇海水温泉度假村、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水乡渔村、东山湾水产养殖观光区等丰富的沿海休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的渔业、渔村、渔民为基础,以渔业生产、渔村风貌、渔村文化和民风民俗等为重点,着力发展垂钓园、观赏渔业田园、体验渔耕生活、感受渔村文化、品尝渔家美食,辅以其他健身娱乐休闲服务,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蓝色健身与渔业休闲区。

十三、农产品加工业

(一)重点区域

以中部区域为核心区,向东南部区域辐射延伸。整个中部和东南部区域包括南靖、芗城、龙文、平和、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县(市、区)的部分区域或全部范围,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形成“一区一群”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中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核心区和东南部水产品加工产业群。

(二)发展重点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充分发挥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牧、林竹等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漳州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为重点,不断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聚集发展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市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各行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业关联度,通过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扶持合作社,促使各经营主体的联合和整合,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塑造产业品牌,全面提高漳州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深化一二产融合发展,推进特色产业聚集发展

依托漳州中部区域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重点发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木竹制品、肉制品及罐头食品等加工业,形成以粮经作物和畜禽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核心区,通过借鉴台湾先进加工技术,深化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出口导向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蔬菜速冻保鲜与精加工、食用菌精深加工、果品(蜜柚、青梅、香蕉等)加工、茶叶加工、罐头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木竹制品(人造板、竹地板、林产化工等)、树木生物活性物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加工产业体系。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农副产品废弃物(如蜜柚废果、果皮)的综合利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海洋特色产业集群

以漳州市东南部区域水产养殖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巩固紫菜、牡蛎、贝类、蟹类等水产品加工业,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加工保藏水平,促使水产品加工不断向海洋功能食品领域延伸;同时挖掘海洋产品资源,大力发展远洋水产品和近海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营养、方便、即食、优质的水产加工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形成漳州东南部水产品加工产业群。

十四、农产品流通业

(一)重点区域

以漳州市已形成的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林竹、中药材、畜牧、水产等9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为基础,根据不同区域主导产业的生产规模、产业集中度、流通量等特点,建成“西北部茶叶集散中心”、“中部粮、果、蔬、花、茶及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以及“东南部水产品集散基地”。

(二)发展重点

1.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立足农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改造全市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在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平,提供农产品物流信息查询、智能配送、货物跟踪等物流信息服务,建立与国内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政府可调、及时联动、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的市场网络。

2.打造区域特色的茶叶集散中心

以华仙茶都和九龙商贸城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漳台农业合作优势,以华安为重点,推进和完善海峡两岸(福建华安)茶叶交易中心的建设,打造具区域特色的漳州茶叶集散中心。

3.建立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围绕漳州中部区域粮食、水果、蔬菜、花卉等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同时依托各县(市、区)现有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交易中心)、花卉交易中心(批发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各品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建设完善福建海峡两岸(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海峡(福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南靖)食用菌园区,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产销与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新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公益性强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农产品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

4.鼓励发展水产品流通产业体系

发挥东南部滨海资源优势,依托东南部水产品加工产业群的建设,以东山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诏安桥园水产批发市场、漳浦霞美水产品批发市场、云霄礁美巴非蛤批发市场、紫泥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水产品流通体系为基础,以完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建设为核心,引进和鼓励商贸企业、龙头企业等在东南部建立各类水产品交易中心,以点带面,建成漳州水产品流通产业带。

下接: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下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