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下

2016年08月19日 11:52来源:莆田市人民政府点击量:0

上接: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上

第四章  发展任务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生产更多的安全、健康、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从严保护耕地,严守92.57万亩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稳定。提高粮食补贴效率,新增粮补资金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倾斜,执行好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2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鼓励县区申报实施抛荒山垅田复垦与改造工程项目。鼓励县区申报全省粮食产能区项目,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广高产优质水稻良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收再生稻、脱毒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发挥我市秋冬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甘薯、玉米、秋大豆等旱粮作物,提高粮食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时,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工厂化生产基地和大棚蔬菜设施建设。

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下

振兴龙眼、枇杷、荔枝、文旦柚等特色名果;加速果园改造,实行科学管理,推广良种良法提高产品优质率,引导名果生产向观赏型、精品型方向发展;增加甜柿、柑橘等一些杂果的产量,大力促进枇杷、龙眼增产增收及产品深加工增值。

(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

重点发展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畜禽产品和有机畜禽产品。推广富有特色的鲍藻参混养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浅海滩涂生态养殖模式,建设推广浮筏式消坡堤开发新牧场。

进一步拓展外海区水产养殖空间,推广浅海吊蛎、网箱养鲍和浮筏式海带养殖。积极发展以海带、牡蛎、紫菜、龙须菜等传统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新兴的海珍品养殖产业。重点建设南日、平海、埭头等大中型设施化养殖基地。积极培育“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牡蛎”、“莆田红毛菜”等特色品牌,实现品牌产品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花蛤种苗、“南日鲍”市场占有率分别居全国领先。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形成以粮食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约产业和海洋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莆田“四大名果”及米粉、腐竹等特色食品加工。重点发展花卉、中药材精深加工和即食海洋休闲食品;海藻食品;海产罐头、海洋保健品及生物制品、海产调味品、干制水产品;腌制蔬菜、水产品;速冻蔬菜、水产品等精深加工。围绕渔业养殖、捕捞、海产品加工等蓝色产业,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四)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

“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8个农产品专业市场,使之成为覆盖莆田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名贵木材批发市场,名贵良种苗木批发市场,名优花卉批发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海洋贝类精深加工和水产罐头制品批发市场,大宗农产品集散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农林渔业产权交易市场等,做大特具莆田特色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五)做大山海休闲农业

北部山地发展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带。包括仙游县西苑乡、书峰乡、社硎乡、菜溪乡、石仓乡、钟山镇和游洋镇,城厢区常太镇、华亭镇,涵江区庄边镇、白沙镇、新县镇、萩芦镇和大洋乡,荔城区的西天尾镇。同时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闽中司令部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等市场,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加强滨海休闲农业,建设海洋休闲渔业区,以后海、南日岛等为重点区域,以体味渔港风光,领略渔村风情,品海鲜,游钓,观光渔业等为主要内容,在“一岛两湾”区域选择若干个海边村镇,培育发展成为“水乡渔村”,打响“渔家宴”、“渔家乐”、“渔家客栈”、“水乡渔村”等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

(六)积极发展智慧农业

充分利用都市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来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利用网络和智能技术融入农业多功能开发,进一步推进生态、设施、精品、种苗、外向、休闲、循环和创意等八大农业的发展,形成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互补的农产品产业体系,探索农业发展的多元和广域空间。适时开发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推广适合莆田气候特点的温室大棚设施、先进实用的温控系统、专用品种与栽培技术、改进型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智能操控、无土基质栽培模式及技术,作业自动机械装备及大棚环境控制装备等智能化农业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都市智慧型农业。

(七)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

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农林牧渔业“接二连三”规划,从育种、生产、产品深加工,向营销、旅游、文化拓展延伸,打造完整的农林牧渔业产业链。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和乡村体验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与农林牧渔产业相关的旅游、休闲、养生产品。

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青黛等种植,以及林间鸡、鸭、羊等养殖,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发展中药材基地,推进名优地道中药材产地基地和初加工标准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打造中药材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

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产业,开展海洋水体、生物和近岸特产药材调查,加大对海洋滋补、保健和美容产品研制的投入,打造从采集、栽培、养殖到加工、设计、研发、安全溯源、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全产业链体系。

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和新技术参与农产品生产、包装设计、营销、乡村旅游、传统食品、文化创意等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二、加强农业组织建设

(一)扩大农业合作经营

调动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入股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认定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达到规模和经营指标企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应用“五新”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互利等平等原则的前提下,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相结合,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加强家庭农场建设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建设,承接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具有特色的家庭农场,以珍贵树种、花卉种植为主,围绕水产养殖、名果、特色园艺等产业建设,鼓励家庭农场精细化、智能化生产,全市到2020年发展家庭示范农场500家以上。

(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营销协会和研究会等,为农民、渔民提供代收代耕、代育代养、病虫害统防统治、气象等服务。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县、区有综合服务公司和专业服务公司,乡镇有综合服务中心和涉农服务组织,村有综合服务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行业协会、代购代销店等三级网络化服务体系。建立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龙头型”服务组织。开展政府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试点。

三、推进农业创新发展

(一)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对果蔬、水产生产的智能化控制、实时监控,推行果蔬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依托电商平台和“万村千乡”农资店、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农村邮政局所、村邮站、乡村快递网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等,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并开展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推动放心农资进农家。

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农业信息平台。认真总结线上“龙眼节”做法经验,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辟网上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支持园区完善农产品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探索“田头市场+电商企业+消费终端配送”销售模式,实现园区农产品与消费者的便捷对接。到2020年,培育1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区。

加快“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信企业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互联网服务,加快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同时加大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支持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智能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二)实施种业创新工程

重点支持“四大名果”开展品种改良、名贵花卉种苗研发、特色水产品良种繁育、名贵树木栽植等,提高种业育种和繁育创新能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扶持闽台合作骨干种子企业和种苗生产基地发展;支持欧中种源生态谷等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省级种子重点企业,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扶持仙游甜柿、游洋桔柚等优良品种,引种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牛樟芝、珍贵红木树种等项目。加快推进鲍鱼、海参、海带、紫菜、牡蛎、花蛤、对虾、龙须菜等优势品种的种业工程建设,支持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原良种保护基地和渔业良种选育基地。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进行育种,加快选育一批具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合机械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

(三)发挥农科所站科技创新作用

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广五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应用,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开展省农科院与莆田市政府农业科技战略合作,推进一批院市合作重点项目,推动农业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农业科研中心,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奠定硬件条件。保证农科所站60%以上技术力量用于科研创新工作。扩大科研机构管理自主权,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在专技岗位结构比例上给予高级职数倾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一批“星创天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科技服务,实现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有序对接。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安排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五新技术、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技术等前沿技术的推广。引导龙头农业企业创新平台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采取网上招商推介、科企对接、校企对接、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征集、推介农林牧渔业科研成果,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一个有利平台。加快建设莆田市水产科技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一批现代海洋渔业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平台。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建设,着力推进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海洋微藻利用等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建设一流的水产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及集水产病害防治、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为一体的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环境监测“四位一体”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广大渔农民”的推广服务机制。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6大工程建设。

(一)农田标准化建设工程

统一设计规划,综合土地整理,重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建设,每年建成1万亩规范成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高标准的农田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项目统筹规划,与扶贫开发、移民工程的建设相协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

(二)蔬菜大棚化建设工程

推进仙游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精品示范项目。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在北高镇、东峤镇、大洋乡等开发建设农民创业基地。支持利农集团、闽中有机、华林蔬菜等龙头企业建设蔬菜基地,“十三五”期间建设1万亩大棚设施示范基地。

(三)果茶规范化建设工程

优化水果品种,提升市场品位,抓好名优水果示范基地建设,每年新建改造0.8万亩果园。制定枇杷、文旦柚、桔柚、橄榄、甜柿等名优水果的设施补助标准。增加水果优良品种比例,使白肉枇杷、解放钟和早钟6号生产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发展茶叶精细加工,争取每年建设和扩大茶叶示范区面积0.2万亩。

(四)食用菌工厂化建设工程

设施花卉重点扶持智能化设施建设、观赏苗木温室大棚建设。重点支持标准化菇房建设,扶持工厂化生产企业建设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推动地方特色蘑菇、姬松茸产业的发展壮大。每年建成5000平方米食用菌设施厂房,重点发展工厂化生产历史长、工艺技术成熟的双孢蘑菇、金针菇、真姬菇、白灵菇等产品。

(五)养殖业生态化建设工程

一是重点推广畜禽-沼-果林达标排放等5个生态养殖模式,重点鼓励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发展楼房养殖,实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缓解环保压力,促进标准化配套技术提高。着力发展5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场、30个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个无公害畜禽养殖场。支持鸿达、亿生、天怡、优利可等4家企业建设楼房养猪舍;扶持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特大生猪养殖企业;扶持年出栏3万头以上、建设楼房猪舍三层以上且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力争每年建成1万平方米楼房设施。抓好莆田黑猪、莆田丝羽乌骨鸡等本地畜禽品种繁育生产。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养殖生产单位采用标准化技术健康养殖。二是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制度;打造水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六)水利、渔港设施建设工程

水利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南北洋水系整治、建设与保护,扎实推进木兰溪防洪工程、乌溪、西音水库等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建设东圳枢纽引水工程、双溪口至东圳水库引水工程等调水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到2020年,农业用水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旱地作物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灌区改造与节水工程3万亩,完成现有粮食主产区主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开展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等6片高效节水示范片建设。全市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到0.55以上。

渔港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湄洲岛一级渔港、浮叶一级渔港、宫下二级渔港、埭头汀港和筶杯便民二级渔港等项目的建设,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形成以石城中心渔港为龙头,平海、浮叶等一、二级渔港为骨干,一批三级渔港群为补充的标准渔港体系。建设集渔船避风、仓储物流、冷藏加工、休闲垂钓、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的渔港经济示范区。

五、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打造可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用一补一”的原则,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责任制、基本农田认定制度、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许可制度和补划制度,稳步推进滩涂围垦。注重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推广旱地作物优良新品种,创新耕作制度,大力推广扩、间、套种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减量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全面落实省里着力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即:每年种植绿肥100万亩、秸秆还田100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0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0万亩(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猪-沼-果(茶、菜、菌)和稻鱼共生、莲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扩、间、套种栽培技术;推广主要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种;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都市特色农业。鼓励居民利用城市空闲地、城市楼房的上层空间种养花木,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出台政策补助工厂化养猪企业将无害化处理猪粪作有机肥免费发放给居民,打造花园式城市。

(二)提高农林渔业资源保护利用

加大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土海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管护力度,构建绿色屏障,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全民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规范人工商品林采伐。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按照“规划先行、范围明确、专家参与、容量控制、实时监测”的原则开发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创新海洋资源利用模式和机制,保护好岸线、滩涂等宝贵资源。发展低碳渔业,加快特色渔业、休闲渔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对渔船、渔具、渔法、渔区、渔期和渔获物的管理力度,加强水产资源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群、海水养殖集中区等海洋生态敏感区的污染整治工作。采用工程和生物技术,通过合理的水产养殖业布局和有计划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等综合措施,有计划地培育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逐步建立起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渔业生态系统。建立无居民岛保护区,大力促进特有的珍稀物种中国鲎、杂色鲍、西施舌、长毛对虾等种群恢复;在南日岛邻近海域建设钢筋混凝土礁体群。对珍稀、优良物种保护和开发,如双线紫蛤和红毛藻等优良土著品种,从物种、育苗、养殖、销售、宣传进行“一条龙”开发。

(三)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东圳水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南北洋河网生态治理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两项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开展新农药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完善重大病虫害测报网络建设,大力开展植保植检新技术培训和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四)加快构建农林渔防灾减灾体系

将农产品生产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畴,覆盖农林牧渔的各个方面;稳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猪和蔬菜价格保险试点。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建设,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设施农业、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建立水生生物疫病防控预警体系,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基本建成海洋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应急处置等防灾减灾体系以及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六、强化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一)推进名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

支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福建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福建名牌农产品,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证明商标,注册国际商标。培育提升特色品牌,实现品牌产品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莆田花蛤”、“莆田红毛菜”、“莆田牡蛎”等特色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南日鲍、莆田桂圆、莆田枇杷、度尾文旦柚、金沙薏米、游洋桔柚、莆田荔枝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效益,引导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广泛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二)扩大农产品品牌宣传

加大品牌推介和经营力度,组织名牌农产品参加全国性、国际性的展览展销会,继续举办名优农产品抱团营销活动。加大农产品商标品牌的保护、宣传和后续监管力度,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兑现奖励办法,在品牌创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利用文创来提升价值,用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背后的历史感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七、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

(一)深化莆台农业合作

依托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莆台农业合作平台,推进闽台农业、林业深度对接,加强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经营管理新方式的合作推广,加强引进台湾林业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农林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两岸海洋服务业合作基地和两岸现代海洋渔业合作基地。进一步推进两岸合作建设南日岛海洋养殖基地、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南日岛浮叶渔港、台湾渔民创业园等闽台现代渔业合作示范区,在秀屿等地建立一批闽台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大力发展两岸观光旅游农业、精致农业合作,加强两岸特色乡镇农业产业对接交流会平台。

不断创新对台农业合作载体,增强闽台两地农业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建立台湾农产品进口基地、台湾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加工品对台输出基地,实现莆台农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推动台湾水果等农产品从海上直航、陆上直达,享受“绿色通道”的各项优惠待遇。积极加快引进台湾的涉农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不断到莆集聚,并高效运转。

(二)加强莆外农业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去”,建设若干境外资源开发基地,打造莆田优势农业产业境外集聚发展平台,探索“一站式服务平台”模式,让优势产业产能抱团到海外农业综合开发。开展技术培训、科研成果示范、品牌推广等服务支持境外农业合作开发,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对外进行双向投资合作、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外农业援助、多双边农业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合作等。加强海外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全产业链环节合作。加强与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合作,推动设施大棚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引进先进水肥一体化系统,开展大棚蔬菜新品种、无土基质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果蔬深加工等技术引进和合作。依托闽宁产业园,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果蔬生产贸易合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项目保障

按照“科学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彰显农业特色”的发展理念,结合莆田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特色现代农业“精品板块”发展规划,为项目落成规划区域空间布局。围绕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实施五大农业建设工程,以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从中策划生成50个有前瞻性农业建设项目,每年力争建成3万亩绿色(蓝色)粮仓基地,4万平方米设施农业厂房,净增5万吨农产品产量的目标任务,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对已确定的项目要抓好管理促落实力度,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全力以赴抓投资、抓进度、抓建设。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GAP、GMP、HACCP、ISO9000、ISO14000等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生产设施、过程、环境和产品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资金保障

支持银行、基金和众筹及保险投入,破解现代农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莆田民间资本优势,试点众筹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定单农产品等建设。明确对示范项目给予前期费用奖补;吸收社会资本的投入,保障社会资本合理回报,拓宽社会融资渠道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开展合作运营农业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政府性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户提供担保贷款,探索建立农业融资新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农民权益,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的抵押融资贷款。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总结各地经验,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着力打造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莆田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建立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池。与阿里电商合作,物流、金融向农村倾斜,并推动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

用好惠农政策,提高补贴发放的效率。保持与现有政策的衔接,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合理确定支持力度。健全快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办法。政府改变按户补贴为通过农业协会、合作社发放补助,加强协会自律;改变生态环境改造补贴按户为按规模补贴的模式;改革直补为以总产量等结果补助。新增加的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业信用评定,建立农业资产评估体系;由第三方建立农业信用评定平台,建立农业生产者信用档案。严格按建设管理执行土地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报批,违规者纳入失信系统。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三、人才保障

实施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把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结合起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创造条件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去务农。培养更多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民。设立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基金,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加强妇女技能培训,支持农村妇女发展家庭手工业。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培训防治人员。

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引进学科带头人,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企业开展科研和开发合作。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鼓励创客与电商人才到农村创业。

四、服务保障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面向农民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各类为农服务主体,整合农业服务与管理资源,完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利用热线咨询、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田间学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技术推广应用、农民培训、农业市场信息、农业投入品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检测检验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服务。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

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依法规范海域、海岛资源管理,促进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依据海洋生态养殖基地建设规划,扎实开展规划区海洋资源使用现状调查摸底,按照“政府统筹收储,依据规划使用,市场配置运作,有偿供应出让”的原则,由市海域海岛储备中心负责海域海岛统一收储,纳入政府海域海岛储备,实行海域海岛资源统筹使用。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污染防治区域联防机制。

五、体制保障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把工作着力点由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清理部门管理事项,减少审批程序,改项目审批为项目报备,改逐级申报为县级直报和网上申报。取消受补贴的农机产品必须通过鉴定和进入支持推广目录前置许可,进一步放宽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机产品市场准入条件;明确监管主体,厘清监管职责,加强中介管理,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上限控制、分级备案、审查审核、风险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监管等五项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遵循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初衷。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大抓乡促村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转自:http://www.putian.gov.cn/zfxxgkzl/gkml/fzgh/201607/t20160725_471965.html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