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2016年09月01日 17:23来源:相山区农林水利局点击量:0

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农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方面,均获得长足发展。

在量的增长方面,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产品加工取得重大突破。到“十二五”末,全市粮食总产130万吨,较“十一五”末增长4.3%;蔬菜总产106万吨,增长28.8%;肉蛋奶总产17.2万吨,增长24.6%;水产品产量2.89万吨, 增长15.6%;农产品加工产值546亿元, 是2010年的近6倍。

在质的提升方面,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向优质、高效、规模转变。粮食生产连续12年喜获丰收,小麦单产和优质率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第二个小麦千斤市。培育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2000余个,规模养殖比重超过80%,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1万亩,建成百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种植基地200余个。全市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70多万亩,累计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74个。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产业化经营转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正在加速建立,全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209个,培育家庭农场1129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建立起十大优势规模基地,全市已有25万农户被吸纳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

三是农业结构加速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全市培育了凤凰山、百善等四大食品工业园区,形成面粉、禽类、肉猪加工等5大产业集群和年加工500万头猪、1.3亿只鸡鸭、500万吨粮食能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大聚合效应,带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流通、贮藏保鲜、休闲观光、社会服务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互促互进。

四是农业增长加速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全市建立中农大淮北实验站和1个国家级良种区域试验站,5个品种展示基地,3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主要作物良种率达到95%以上,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小麦单产水平、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设施蔬菜种植水平均居全省前列。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每年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组织专家开展巡回讲座等形式,培训农民10万人次。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兽医实验室,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85万千瓦,并呈现动力大型化、机具配套化、作业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7%。

二、“十三五”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发展的短板

1、农业经营过于分散。目前农村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小且碎,仍然是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制约。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61万亩,占我市统计耕地面积的28.3%。农民惜地情结依然较重,土地流转难,流转价格高(一般在1000元左右),经营风险大。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数量少,基础差,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还远不能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导力量。我市农民合作社虽然数量增长较快,但实力普遍弱小,真正能够有效发挥生产服务作用、市场开拓作用的少之又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中,缺少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且普遍与基地、与农户联接不紧,互惠互利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加快向农业外转移,农业内劳动力老化、弱化、妇化现象严重。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十二五”期间,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显著改善,但防涝、抗旱标准仍然偏低,沟、渠、路、井、电、机配套程度低,节水灌溉发展慢,高标准农田比重低,中低产田面积仍然较大。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对农田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业装备结构不优,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机械多,养殖机械、园艺机械少。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服务体系建设薄弱,尤其是基层服务体系人员老化、知识老化、能力退化现象突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管理,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发展的挑战

1、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进口到岸完税以后的价格,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并可能会成为常态,意味着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不大,回落趋势明显。2015年,我国粮食出现“三量”(总产量、进口量、库存量)齐增,我市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损失较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种粮大户,经营风险空前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迫待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去库存任务艰巨,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2、资源环境硬约束对我市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城镇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的优质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我市农业耕地资源总量逐年减少。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城镇周边和水资源保护区周边禁养区、限养区的的划定,使我市养殖业发展用地瓶颈问题愈加突出。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面源污染、规模养殖造成的粪便污染、作物秸秆焚烧而致的大气污染等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增长。

3、食品质量安全高关注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各界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尽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市农业经营主体过于分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系统性风险始终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发展的机遇

1、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我市农业规模经营拓展了新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市三次产业之比达到7.8:60.6:31.6,其中农业增加值比重从8.8%降至7.8%,城镇化率从58%提高到61.3%。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到2015年,全市非农就业总量达到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0%左右,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从45.6%降至38.9%,土地的保障功能和增收功能均已显著弱化,农民的惜地情结也将随之弱化,而与之同时,我市规模经营主体快速的发展,政策支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60:35,城镇化率超过65%,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2、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依次升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特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为我市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信息化进程加快为我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新手段。当今时代,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领跑者,已经融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服务、管理各个环节。远程视频监控、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计算机智能处理决策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加快推进农业“四情”监测、灌溉、施肥、喷药的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畜禽舍环境控制、疫情监测及防治、养殖场管理等畜禽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使农业生产与市场沟通联接更加便利顺畅。

4、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今年中央连续出台了第十三个中央1号文件,对于“三农“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将有效调动农民和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大大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成为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升级的活力源泉。

第二章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发展思路

“十三五”我市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1、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瓜菜总产年均增长5%;肉蛋奶总产年均增长3%;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7%。

2、生产条件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32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农机深耕深松面积200万亩次,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

3、新型主体壮大。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30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家,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

4、生态环境优化。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70%,肥料利用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农药利用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

5、实现精准脱贫。实施“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高”脱贫攻坚计划,到2017年全市总体上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三、重要任务

1、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着力提高家庭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内劳动力素质弱化问题。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产业链、全生产要素服务。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以品牌专用化改造和提升粮食产业,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快建设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突出发展设施菜、特色菜、优质菜,打造全省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养殖业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重在提高质量效益,加快发展绿色健康养殖。充分发挥我市石榴、葡萄、笆斗杏、灵枣等地方特色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优质、精品水果。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制造,打造皖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3、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发展,并加快向养殖、园艺领域拓展,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动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产业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种养结合模式应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4、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休闲服务业等交融发展,打造“六次产业”。促进农牧结合,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生态、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扶持发展一村一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行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5、落实县区主体责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市县镇村书记一起抓,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精准脱贫。坚持群众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新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坚持脱贫与推进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产业脱贫、智力脱贫、就业脱贫、健康脱贫、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专项行动,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三章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全市重点构建“一圈两带双区格局”,在市区近郊打造以智慧休闲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圈;在隋堤两侧打造以瓜粮(菜)间作套种、作物制种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种植带;在东部沿山地区,打造10万亩特色优质水果种植带;在隋堤以北地区及重点镇村打造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种植区;在隋堤以南,打造以专用品牌粮食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粮牧产业区。

一、粮食产业

产业发展重点:以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载体,稳定总产,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效益,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积极探索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向质量、数量、效益并重转变,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加工骨干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组建产业联合体,发展订单生产,培育大型粮食加工骨干龙头,打造知名品牌。围绕粮食加工提档升级的要求,组织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推行“五统一”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10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

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四大基地,(1)强筋、中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主要是为双堆、南坪、五沟、孙疃、韩村、四铺、临涣、铁佛、百善、古饶等10镇。(2)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主要是双堆集、南坪、五沟、孙疃、韩村、四铺等6镇。(3)优质大豆生产基地。优势种植区域为百善、铁佛、四铺、临涣、刘桥等5镇。(4)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优势种植区域为沿百善、四铺、铁佛等3镇。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专用品牌粮食比重提高50%以上,小麦、玉米单产稳定达到千斤以上水平。

二、瓜菜产业

产业发展重点:在城市规划区周边及产业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以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为重点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动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进蔬菜绿色增效集成技术创新,加快棚室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等安全优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选择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创建50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城镇人均蔬菜面积不少于0.04亩的要求,在市区近郊建设7万亩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以外环路和以百善、古饶为中心,建设3个万亩日光温室群,建设皖北最大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在渠沟、石台、刘桥、铁佛、五沟、韩村等重点镇建设一批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在渠沟、段园镇、百善镇、铁佛镇等重点乡镇,培育10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以隋堤两侧为中心,建设10万亩西瓜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30万亩,瓜菜总产达到135万吨,年均增长5%。

三、养殖业

产业发展重点:着力提升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五化”水平。依托大自然、和正等大型规模养殖场,重点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生猪和家禽良种繁育中心。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100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实施养殖业绿色增效工程,建立动物疫病净化体系、疫病绿色防控体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开展种养结合试点示范,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攻关,提升规模养殖场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

养殖业发展布局。在城市周边、水源地重点保护区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控制养殖业发展。生猪和牛羊规模养殖重点向隋堤两侧及以南地区、烈山区古饶镇布局,打造15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和120万头(只)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家禽养殖重点向濉溪县韩村、铁佛等镇集中,培育50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杜集区朔里、石台、段园、烈山区宋疃、相山区渠沟等城市周边乡镇,避开城镇规划区,结合高效农业发展适度布局规模养殖;水产养殖根据南水北调畜水工程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调整基地建设布局,重点发展休闲渔业和精养渔塘。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0万吨,年均增长3%。

四、水果产业

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石榴、葡萄、笆斗杏、灵枣等我市地方特色水果,瞄准高端水果市场,建设精品果园,发展绿色优质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强化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水、田、路、桥综合整治,根本性改变果园生产条件。实施果园沃土工程,普遍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种质资源圃,培育专业种苗基地,提高果树苗木良种繁育水平。制定完善石榴、葡萄、笆斗杏、灵枣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节水灌溉、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增产技术,创建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果园。充分发挥果树产业功能多样性特征,培育一批休闲采摘果园。大力培育水果专业种植大户,加快提高水果规模化经营比重。支持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引进水果采后处理设备,提高冷藏保鲜能力,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

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一带四区一基地”。在石台、矿山集、烈山、宋疃沿山地带,打造10万亩特色优质水果种植带。建设段园2万亩葡萄、黄里5000亩石榴和1000亩笆斗杏、塔山5万亩石榴、黄营5000亩灵枣四大特色水果核心种植区。建设双堆、南坪优质葡萄和水蜜桃生产基地。

五、都市农业

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城市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多重需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养殖业布局,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优化生态环境。推广绿色增产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三品一标”认证比重,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示范区。发展石榴、葡萄等传统名品水果,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水果生产基地。以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高效产业。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打造一批吃、住、行、娱、乐、购、生态、文化一体的休闲农庄、采摘乐园、体验中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城市近郊优势,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一带三区六基地”。以榴园、华家湖、南山为节点,建设东外环沿线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凤凰山、高岳、榴园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段园、黄里、黄营三个休闲水果基地,刘桥凤西湖、金水-朔西湖、南湖-乾隆湖三个万亩休闲渔业基地。

六、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发展重点:做大做强凤凰山、百善两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以鲁王、鲁南、皖雪、兴海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省重要的面粉加工基地;依托正虹、正大源、骆驼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全省重要的饲料加工基地;依托宝迪、曦强、神华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畜禽屠宰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安徽福瑞祺、淮北徽香、淮北真棒集团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思朗、顺发、鑫乐源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绿色食品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龙头。鼓励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建立ISO9000、HACCP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加快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

产业发展布局:农产品初级加工向原料生产基地所在的镇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向百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集中,绿色食品制造重点向凤凰山食品工业园集中。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7%。

第四章 重大工程与项目

(一)重大工程

1、农业绿色增效工程。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稳定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加快推广“猪、沼、菜”等循环生态生产模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土壤深松深耕计划,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特色农业绿色增长、休闲农业绿色体验五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2、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制订完善地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构建我市农业标准体系。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产销全程监管。重点建设一批蔬菜、水果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加快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原料基地,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3、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动“四区百园”建设,重点推进百善、高岳、凤凰山、榴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10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创建30个蔬菜标准园、20个水果标准园、30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20个休闲农业示范园。

4、“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工程。推动建设粮食、设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等6类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全市布局100个示范点,并将之联结建设全市农业物联网数据平台,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进城,在淘宝、邮乐农品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淮北农产品特色馆,到2020年全市开设农产品销售网店100家。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一批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

5、品牌农业建设工程。围绕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宣传推介,集聚优势要素,以塔山、黄里石榴、段园葡萄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努力培育一批我市农产品公共品牌,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农产品品牌。

6、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打造省级小麦、大豆良繁基地,争创国家级作物良繁大县。围绕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培育一批瓜菜集约化育苗中心。依托大自然、益农源、和正等畜禽良种场,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核心育种场,打造区域生猪、家禽良种繁育中心。强化黄淮白山羊和淮北灰驴的品种资源保护,培育一批省级保种场。

7、农业装备提升工程。以农机补贴政策为引导,鼓励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秸秆综合利用和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作业机械,以微耕、植保、节水为重点的设施农业管理机械,以高效鱼塘增氧、投饵、清淤为重点的渔业机械,以饲料加工、饮水和粪便处理为重点的规模畜禽养殖管理机械,引进智能化农机技术和装备,农业装备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推进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8、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农村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大力培育专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到3000家,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300个。支持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项目,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强社,培育示范社200个。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

9、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深化与中农大、安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中农大淮北实验站平台作用,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围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积极与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构建我市产业技术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改善工作条件,创新推广方式。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10、扶贫开发推进工程。以22个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核心,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支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带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新型农业产业扶贫机制,实施龙头企业结对扶贫行动、合作组织合作扶贫行动、家庭农场带动扶贫行动、专业大户互助扶贫行动、电商助推扶贫行动,农技人员科技扶贫行动,招商引资促进扶贫行动,“一村一品”培育扶贫行动,就地就近带动和帮扶8000名以上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重点项目

1、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实施10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建设项目、10万亩瓜粮(菜)间作套种高效种植基地建设项目、2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10万亩特色优质水果基地建设项目、都市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项目。

2、农业科技项目。重点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项、30万亩作物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畜禽良种基地建设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项目。

3、农业基础项目。重点实施土壤肥力培育项目、200万亩耕地深耕深松项目、农机补贴项目、千亿斤增粮工程项目、1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机考试监测基地建设项目。

4、园区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项目、高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凤凰山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榴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古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五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是投入保障。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进外资。积极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农业。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积极推动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方式,多渠道争取金融资金支持。

二是人才保障。积极与国家和省级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才引智。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依托,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一批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以骨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依托,培育一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职业农民

三是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按期完成土地确权登记任务,充分利用其成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完善我市农业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四是组织保障。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全市农业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