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阜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09月02日 16:27来源: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点击量:0

阜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农业发展的先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使现代农业在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提质增效,实现“四化同步”顺利平稳发展。为了在“十三五”期间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根据有关精神,编制本规划。

阜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

此部分略。“十二五”期间阜新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建议将近年阜新市农业信息工作总结综合一下。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有:(一)发展不平衡。由于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上差距,致使各地区、各单位、各层级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信息硬件设备参差不齐,有的投入较多,条件较好,有的没有专用的服务器,没有开通门户网站。

(二)经费不足。全市农业市场与经济信息部门的培训、网络建设、业务开展、设备更新等,因缺乏经费支持而未获得理想效果,信息体系建设也因缺乏投入而进展不快。

(三)人才匮乏。我市农业信息化高精尖人才严重不足,基层从事信息处理的技术人员缺口巨大,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信息网络延伸不广。全市信息网络大部延伸到了乡镇,但还无法到达基层生产单位。农业部门经常遇到机构改革,机构设置上下不对口,管理难度大,工作无法落实,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不利于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五)政策不明确。农业信息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公益性事业,亟需各项政策扶持。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进行立法,没有法律。各地缺乏面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导致各地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动力不足。

二、阜新市农业信息化“十三五”思路与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部门适应新常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十三五”时期,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阜新市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很大,但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机遇。国家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要发挥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这为我国农业信息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当前,远程诊断、卫星遥感、4G通讯、手机客户端、手机杂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各种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领域,农业部已将“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把农业信息化纳入了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给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四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四化同步”为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要紧跟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弄明指导思想,坚持发展原则,制定任务目标,强化保障措施,不断开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基本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二)总体思路

全市“十三五”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是:按照“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重在应用”的方针,立足机制创新,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村信息服务点功能。提升市县农业网站平台,提高农业信息产品质量,全面、准确、有效提供信息服务,使之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坚持以需定投和以用促建原则,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适合的信息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12316坐席等先进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着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信息员和农户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领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应用,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新型农村建设。

(三)主要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时间里,建立起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传输服务网络为载体,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县、乡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探索上下畅通、反应敏捷、服务全面的农业信息化运作模式,初步实现农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初见成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完成农业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四)主要任务

1、推进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

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底批准实施的十分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为发挥阜新农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全省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范市建设和突破辽西北步伐,实现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全面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阜新实施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示范区建设,不仅是建设沈阜200万亩示范带、提升阜新全市现代农业水平的需要,而且是加快引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通过集成12316话务服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质量监管、大数据建设、移动互联网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项目与信息技术,构建全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打造信息化程度最高、生产效能最大,成本投入最低,无污染,负排放,智能化,标准化、订单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化。

全面深化示范区信息化应用程度。建设示范区所辖1市2县5区47个乡镇455个村共536个12316话务坐席,实现区内所有行政村益农信息社的全面覆盖。开发10类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应用,推广“致富通”手机10万部,推送病害防治、生产技术等短彩信200万条。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集成500栋日光温室环境因子监测数据采集、20个智慧农业小区和20个高标准畜牧小区物联网项目。

切实促进现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项目完成之后,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中的有效融合,有效提升了示范区产业标准,塑造了产业品牌,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通过12316专家指导、物联网远程控制、电子商务交易、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将有效促进示范区内四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按每亩减损、节本、增产800元计算,整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年节本增效有望达到16亿元。

在技术应用方面,一是做好12316服务体系延伸。通过加挂牌子、坐席进驻的方式有效整合各层级、各方面专家资源,在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努力丰富农业农村的综合服务。二是围绕200万亩现代农业项目,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建立十类数据库。三是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四是构建电子商务,并将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农产品产地市场结合,创新农产品营销。在基础建设方面,一是建设200万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综合平台。二是建立电子化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交易中心、监控中心和培训中心。

2、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

农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农民,区位在农村,信息进得村、入了户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构建面向“三农”的乡村信息高速公路和公共服务平台,即通过建设村级信息站—益农信息社,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服务”四类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信息需求,提高农民群众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去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益农信息社要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保证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个,切实将其建设成为信息服务的村级终端站点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层触角”。

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集合各类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资源,共同打造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能用、会用、易用的网络服务平台。以12316为基础和依托,在农行及推进联盟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建设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村级公共服务的支付手段问题,如刷卡、在线支付、助农取款等,使农民不出村便可享受在城市一样的便利;通过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电商服务,争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实现战略合作,促进各级政府、运营企业、第三方电商资源融合,从帮助农民代购代销开始,逐步引导农民学会运用互联网服务于自身的生活和生产经营。通过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咨询服务。将12316服务资源和数据资源引入平台和益农信息社,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体验。全市将从总体发展目标、公益服务内容、信息员队伍建设、多方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信息进村入户健康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所有行政村建成规范化信息服务点。

3、推进农业网站平台建设。

提升市、县农业网站综合平台功能。加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农业信息产品质量,注重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全面、准确、有效提供信息服务。集成农业信息资源,构建阜新农业数字中心。完善阜新网络版专家远程咨询系统,拓展信息服务途径。市、县农业网站成为全市农技人员创新农业推广,集技术咨询、信息传递、产品营销为一体的重要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获取农业专家指导。创新农业网站推荐与应用,探索与传统媒体交互结合,形成“三电合一”等多样化农技推广模式。

创新农业网站建设机制,要研究制定农业网站建设、运维、数据管理等统一标准和规范,开展市、县网上联盟,做到网络共建、信息共享。加强农业网站安全,增强信息披露安全意识,保障网站运行安全。

4、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农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防控,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农业投入品与市场流通管理、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工作部署、农业统计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农民生活消费的信息化。“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加快建立农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完善重大动植物预警指挥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农业防灾减灾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要积极开发和引进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三品”质量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推进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要积极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地力状况、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建立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农产品基地、农业项目管理、农业统计等农业工作数据库。逐步实行农业产业管理网络化、数据化,提高农业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

5、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提高农技推广速率。

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和转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方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示范区与特色农业精品园、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区域,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中示范应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诊断施肥、节水灌溉、温(湿)度调控等智能化控制技术、传感探测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应用与试点,为逐步发展精准农业奠定基础。

6、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

创新农产品营销新模式,促使全市农民在市场营销中获取更大的利润,从农业内部拓展增收空间。鼓励农村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实践,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

创建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直销模式。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系统和农业网站平台,广泛收集各类农产品买卖信息,组织开展农产品预供信息和产销信息发布,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增收。创建农产品网上农博会平台促销模式。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经济主体,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宣传和网上摆摊促销,发展网络广告业务,扩大全市农产品网上影响力和知名度。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是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帮助企业、农户实现千家万户和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

“十三五”期间,要加强农村市场信息营销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模式,促进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开辟网上营销、短信营销、电子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等多种网络营销途径和方式,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三、阜新农业信息化“十三五”保障措施

1、立足机制创新,加大农村信息化投入。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立足机制创新,按照投入多渠道、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思路,积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的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支持和激励涉农信息服务主体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降低农村宽带使用资费标准,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阜新山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探索制定信息下乡、宽带下乡等农业农村信息化优惠投资政策,刺激农业主体对农业信息的消费。农业信息属于公益性产品,政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资金应适当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贴。各级政府部门要关注与解决农业信息传输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行政村通宽带,注重解决城郊有些村用户宽带“孤岛”现象,真正建立起覆盖市、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从而保证农业信息推广应用全民化。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引导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

农业信息工作的实质是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应用要依循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农业信息工作必须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形成农业信息推广应用主流渠道,保证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把农业信息推广应用与改革农技推广体制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一整套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明确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组织协调机构,研究解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市、县农业部门要配备农业信息专职人员,充实队伍力量。乡镇级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确定专人负责,克服兼职现象。要集合农业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队伍。农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在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中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增强信息工作人员一专多能的本领,提高基层农业信息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操作技能。农村信息员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与广大农民的桥梁,要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通过益农信息社等培训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的农村信息人才,使其掌握计算机应用、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为农民信息服务的能力,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强化信息应用,提高农户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农业信息所服务的对象在农村,也是农业信息产生效益的主体,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农民。阜新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生产条件不一,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客观上对农业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要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应用新路子。“十三五”期间,采取分级分批培训的方式,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继续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采取统一教材、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办法培训认证信息员,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对“12316”专家队伍,要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培训,提高它们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农业信息编写撰稿能力。

4、注重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要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和信息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开办电视栏目和信息服务节目;充分发挥电信设施先进、便捷、易推广的特点,利用电话、手机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采集、传递、宣传等服务工作。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