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2017年广西贵港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贵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2017年11月01日 15:51来源:贵港市人民政府点击量:0

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贵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培育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和长远,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三农”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坚定不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四力”贵港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并与我市自身存在的短板形成叠加效应,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稳定粮食和蔗糖生产的难度更大,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消费升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小规模高成本分散经营模式劣势更加明显,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更加凸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任务更加艰巨。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性和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贵港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1.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坚持“藏粮于地”,开展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提质改造(旱改水)工作,推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大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化运作力度。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依靠农业科技和机械化应用,创建绿色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基地,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完成直补订单粮食收购17.83万吨。

2.优化特色产业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瑶山鸡、龟鳖、全雄黄颡鱼等特色养殖,着力抓好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创建,做强区域性养殖产业。发展以马尾松、杉木、油茶及其它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生态林和经济林;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突出抓好百香果产业发展及特色蔬菜和高效药材。

3.深度开发富硒产业。加大富硒农业开发力度,建立一批具有富硒特色的水稻、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畜禽等现代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富硒农业品牌战略,年内创建5个农产品富硒品牌。推动“中国富硒农副食品之都”行动,推进中国硒港(广西贵港)富硒产品订货交易会,举办好富硒功能农业学术论坛和富硒优质农产品专场推介订货会。

4.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畜禽现代化生态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突出“五化”建设内容,抓好示范区的产业培育,结合脱贫摘帽产业扶贫工作和“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带动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2017年基本建成66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5.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力争2017年“三品一标”获证数量累计达92个以上。支持鼓励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三品一标农产品参加各级展销交易会。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农村网络销售食品监管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实施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主体风险分级管理,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6.发展绿色生产。深入实施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因地制宜推广稻-鱼、猪-沼-果等模式。发展草食性动物养殖业。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利用,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池建设。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鼓励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2017年秸秆还田220万亩、种植绿肥12万亩以上。积极推进水产畜牧生态养殖,大力推广高架网床、微生物+、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稻田藕田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快水产畜牧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7年新建16个示范基地。

7.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深入实施贵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创建。实施林业“金山银山”工程,2017年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严格控制生态林的采伐,落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加大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推进物种拯救保护和资源本底调查,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

8.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加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和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完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实行超定额累进收取水资源费。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推动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

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9.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现在的产业基础上深度挖掘和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把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推进农业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启动5个贫困村的旅游扶贫工作。引导有条件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升级转型为休闲农业园,积极争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

10.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选址和建设,补齐农产品加工这块短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林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园区建设,加大政策扶持环保板材,加速淘汰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高的建筑模板生产企业,积极发展家具制造业。推进富硒米、富硒茶、富硒水果、富硒畜禽产品等精深加工,大力扶持具有贵港特色的林板、林浆纸、桂油产业发展壮大。

11.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鼓励支持企业开设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积极组织企业和种植流通大户参加各种农博会、展销会、农产品推介会等,拓宽销售渠道。

1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农产品批零市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网上购销渠道,组织荔枝、龙眼、火龙果、百香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网上大促销,打造地方特色产品电商品牌。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一批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和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较大的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多位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7年建成65个益农信息社,力争2020年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形成农业信息进出的统一平台。

13.发展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专业镇、专业村,形成特色产业与小城镇建设的深度融合。支持加强特色村镇产业化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五、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

14.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争取自治区级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各类特色作物试验站,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创新团队或广西创新团队在我市建立特色农业综合试站(基地);完善县级农科所,推行市、县农科所建立纵向、横向联营机制,开展专题试验课题的研究。大力发展各类新型社会化服务性的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5.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继续深入开展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活动,大力加快推进平南、覃塘、港南三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步伐,培育一批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推动农业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引领、资源积聚、技术集成、创业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和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6.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办法和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办法和激励制度,对在科技成果完成和转移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资金奖励,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探索“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科技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与经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17.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科技人才投身到农业中来。完善人才评价、考核和培养机制,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培训资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六、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18.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实事求是、产业先行、整合资源、廉洁扶贫四个原则,围绕推进“六个一批”、“十大行动”,调整全市脱贫攻坚滚动计划。2017年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任务2.96万人,奋斗目标4.56万人。贫困村摘帽计划任务53个,奋斗目标65个。出台特色产业扶贫行动方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机制和收益机制,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完善融资平台,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搬迁任务。优化帮扶力量,健全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强化脱贫攻坚执纪监督问责,落实督查、通报、协调三项制度,狠抓问题整改,力戒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务求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19.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下游灌区工程项目。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重点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实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20.扎实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认真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抓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3个专项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实施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实现100%的乡镇有垃圾转运或无害化处理设施,90%以上的村屯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宽带通信村村通、农村公共照明能力、道路通行、住房安全等提升工程。提高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抓好乡土示范带和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

2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强农村幼儿园、普通高中建设。推进50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向村民提供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统一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和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做好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2. 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确定主要河湖名录,组建河长制办公室,全面启动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权证发放查缺补漏工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合作方式、农村金融体系和治理机制创新。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3.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创新涉农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以“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脱贫攻坚、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为平台,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积极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加大支农沉淀资金统筹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助、担保、民办公助、以奖代补、产业基金等手段,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24.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室”行政村覆盖率,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室”惠农功能。鼓励金融机构与供销合作社合作开展便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等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工作。加快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县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全覆盖。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市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继续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林木种苗保险等特色保险,做强林权抵押贷款等传统优势金融产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切实维护农村金融稳定。

25.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先安排农村创业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加大农村旧房拆房还绿力度,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

八、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26.严格落实重中之重责任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凝聚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县、乡(镇)党委更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和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7.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完善第一书记管理制度,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带头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改进基层工作作风。深入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资金、扶贫开发等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侵犯农民群众权益的问题。

28.创新工作机制。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该松绑要松绑,该放权要放权。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造、大胆实践,允许试验、宽容失败。注重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引领农村广大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改变“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错误观念,让基层干部真正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29.弘扬健康文明风尚。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乡风。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推动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用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效、用农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