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行唐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年05月17日 11:55来源:行唐县政府点击量:0

为全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行唐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行唐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完善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贴息。

行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唐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冀政字〔2017〕52号),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以品牌培育为路径,按照“全域园区化、产业特色化、农业品牌化”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两区一基地”,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粮、菜、肉、蛋、奶年产能力分别稳定在26万吨、40万吨、4.9万吨、4.8万吨和28万吨左右,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农科教深度融合,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规模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品牌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0%,主要“菜篮子”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6%以上,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业资源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1.实施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创新农机装备技术,加强智能装备和技术研发;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集中攻克农药和兽药残留速测等难题;创新生态环境保育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研究;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研究;创新“互联网+农业技术”,开展精准农业信息、科技服务等技术研究。实施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林畜牧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2.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好用好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等,靠科技强农兴农。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8年建成县级益农信息社服务中心,力争2020年建成20个益农信息社服务站。推进以“农业云”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建设,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开展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谋划举办贫困村农民新技术巡回讲座。(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农机局、县科技局)

3.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优势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机械。重点利用推广“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装备,提高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重点支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兽药、生物饲料生产,着力培育生物产业。支持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到2020年,培育2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做强1个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工信局、县质监局)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科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分享成果权益。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奶业振兴工程、现代林果基地工程,集成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预报、生态观光旅游物候期预报,建设特色农产品区气象观测站,为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支撑。实施农技人员特聘计划,为贫困地区提供农业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气象局)

5.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完善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贴息。高校毕业生在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含网络创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给予每人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责任单位:县就业局、县文教局、县农林畜牧局)

6.构建“两特三高”产业体系。一是优化提升特色养殖业。重点实施奶牛小区转型升级,引导小区向牧场转变。加快发展其他特色养殖业,加快肉类、禽蛋发展速度。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稳定红枣面积,提高大枣精深加工比重。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保护发展优质小米产业和行唐红薯产业。三是突破性发展高端设施农业。蔬菜种植面积力争突破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突破5万亩,建成1-2个绿色蔬菜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和设施水果产业,建设植物工厂,高端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加快发展高品质观光休闲农业。打造5-8条观光休闲农业走廊,培育百家以上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和观光休闲园区,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五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推进优势大宗农产品全产业链延伸,拓宽产业价值链,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形成多层次农产品流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文教局、县商务局)

7.打造30个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龙头带动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大龙头,加快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分梯次努力打造30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县域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发展格局。到2020年,在神树湾现代农业园区、团山红现代农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基础上,使全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8个。(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

(二)推动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1.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深化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推行“定额管理”“超用加价”“终端水价”等水价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等节肥、节药、节本增效“三节一增”技术。到2020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57万亩,实现节水小麦品种全覆盖,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达到0.5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达到10.1m3/万元;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亩均农药使用量降低6%,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发改局、县水务局)

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鼓励养殖密集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第三方粪污专业化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高效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发改局)

3.推进农业生态修复治理。实施耕地保护提升工程,推广农机深松(耕)技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农用地治理修复试点,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抓好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到2020年,使全县三分之一平原乡村硬化田间路,实现路网联通,安装防渗管道,实现节水灌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县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

4.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推广“畜-沼-果、菜”“粮-畜-肥-田”等生态循环模式。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多种功能、发展新兴业态,推动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争创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发改局)

(三)着眼价值提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1.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组织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加快建立统一的行唐农产品品牌标识,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全县统一形象标识,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加快自身品牌标识的打造和创建,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用品牌”相互支撑的行唐农产品品牌发展体系。确定1-2个主导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形象设计,厚植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个。建立品牌持有者和生产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主体,强化授权使用和品牌管理,实现“母子”品牌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质监局)

2.实施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农业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品牌价值。鼓励农产品商贸流通企业和农村电商企业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商业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鼓励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等。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品牌共建共享,打造品牌联盟。到2020年,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围绕“两红一白,两种一养”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鼓励经管主体发展自主品牌,争创知名品牌、驰名品牌,争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作行唐农业统一标识,并鼓励经营主体在自身产品包装上标注行唐农业统一标识,2020年市知名商标达到12个以上,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农工委、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质监局)

3.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工程。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禀赋区域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支持地方土特产、传统美食产业化发展。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树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到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个,省级以上著名农产品商标(品牌)达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质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坚持品牌培育、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和品牌监管相结合,加快构建品牌服务体系。积极实施“行唐农业品牌计划”,对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给予一定补贴。实行品牌动态管理,严厉打击品牌盗用、套用、滥用等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切实保护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质监局)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质量农业

1.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结合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重点加快千亩以上林果集中种植片区生产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建成2个园艺作物标准园、规模备案养殖场保持在140家左右,种养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质监局)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有关规定,推行生产电子信息码,落实采购和销售台账制度,实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地检测实现全覆盖,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2020年质量安全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质监局、县市场监督局)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对主要农产品产地实施全覆盖抽检,年定量检测样品不低于700批次,农产品例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督促生产主体落实自检制度,把好产品出厂(场)关。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严查农产品证明文件,对无证明文件的批批检测;强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环节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法查处并追根溯源。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立覆盖全县域、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畜牧工作总站、县质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实施安排

(一)2018年1月底前,县级建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二)2018年2月底前,制定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方案和提质增效推进方案。

(三)2018年3月底前,围绕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方案和提质增效推进方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依据全县资源禀赋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方案,选择1-2个特优农产品制定提质增效具体实施方案。县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创新工作机制,分年度组织实施,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四)2018年4月-2020年12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阶段,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特优农产品布局。依据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方案,进一步调整特优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利益联结、绿色发展、管理保障等方面分品种深入研究,统筹推进。(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发改局)

(二)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加工基地,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业;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仓储物流基地,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流通效率。(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质监局)

(三)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积极培育打造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服务规模和产业规模,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格局。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农财局、县社)

(四)加强农产品营销和媒体宣传。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利用电商平台、“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手段,运用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等方式,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传统宣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和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特优农产品,提高消费者对石家庄特优农产品的认可度。(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商务局)

(五)挖掘特优农产品新业态。利用“旅游+”“生态+”“互联网+”等模式,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要素聚集,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美丽田园为韵、农耕文化为魂,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区域特色和创意创新,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增强农业供给活力。(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文教局)

(六)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县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地、用水、用电等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扩大范围和区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保障。到2020年完成427.7公里的产业路建设计划。(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交通局)

(七)加强组织推动。建立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导向,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集中投入、轮动扶持。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局、县有关部门)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