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上)

2018年07月05日 10:02来源:乐山市政府点击量:0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5日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5

第一章 规划背景……………………………………………………6

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6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7

三、机遇和有利条件………………………………………………9

第二章 总体要求…………………………………………………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1

第三章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5

一、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15

二、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6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17

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17

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18

第四章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1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21

二、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2

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9

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1

第五章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4

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

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35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6

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37

第六章 实施农业产业扶贫,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39

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39

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40

三、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41

第七章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43

一、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43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43

三、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45

第八章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46

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46

二、协同推进产村相融……………………………………………47

三、加强和创新新村社会治理……………………………………48

第九章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发展动力……………………50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50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51

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52

第十章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保障措施…………………………52

一、加强组织领导…………………………………………………52

二、加大投入力度…………………………………………………53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54

四、强化法治保障…………………………………………………54

名词解释……………………………………………………………55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58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乐山实现“两个先于、两个高于、四个提升”奋斗目标的决战时期,也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时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立足乐山市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出了具体部署。

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乐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背景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充分认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把握发展趋势,扎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乐山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粮食生产稳定提高。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总产量109.2万吨,实现八连增。耕地面积稳定在22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6.97万亩,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市改造中低产田土49.4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9.5 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231.62万千瓦,增长32.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68%,增长21.68%,完成机耕便民道建设860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5011公里。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9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27家、市级166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716个;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3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69%。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845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17个,新农村综合体12个;完成“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659个。

(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649元,年均增长13.7%。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六)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登记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茶叶、林竹、畜牧、蔬菜、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茶园面积、茶叶产量、鲜叶产值分别达到124万亩、10.5万吨、43亿元,占全省的24.9%、37.5%、22.6%,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乐山市荣获“中国绿茶之都”荣誉称号,“峨眉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成林竹产业基地5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47%;畜牧水产总产值达105.9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03万亩,总产量290万吨,产值55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但仍面临发展基础薄弱,活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一)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地貌呈“七山二丘一坝”特点,耕地有效灌溉面积 206.21万亩,仅占总耕作面积的50.4%,中低产田土占73.8%,高标准农田仅占26.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压力较大。农业发展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和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农业知名品牌建设滞后。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变化,成果转化机制不活,转化率低。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和素质有待提升。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达103.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8%,务农劳动力减少。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严峻。

(三)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市贫困人口已降至10.67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4.58%,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彝族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等靠要”思想仍存在。到2020年,实现全市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足。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滞后,目前全市流转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远低于全省36.7%的平均水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仅17.6%。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

三、机遇和有利条件

展望“十三五”,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向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国家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发展、农村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三)农产品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双加速”,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居民收入翻番,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特别是中高端农产品消费不断增长,有利于发挥我市生态环境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优质农产品的发展空间。

(四)农业农村创新改革推动更加有力。全面创新改革和“双创”战略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乐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奋力开拓乐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要求,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农村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制定和维护市场规则、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上的主导作用,着力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兴农。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富民、绿色惠民。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构建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坚持城乡统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产村相融和产业融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质量兴农。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理念,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乐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新建高标准农田70.42万亩,新增有效灌面17.9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60%和56%,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0%。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86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9万吨,茶叶、蔬菜、水果、畜禽、中药材、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绿茶之都”影响力,把“峨眉山茶”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6.5%,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有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以上的村建成市级或县(市、区)级“四好村”,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专栏1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专栏1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2020年  指标 
     
  实际   规划   属性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27.29 24.868 约束性
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 100 170 预期性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 19.5 ] [ 17.9 ] 预期性
农业科技贡献率(%) 56 60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46 56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95 97 预期性
现代林业产业基地(万亩) / 100 预期性
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 55 75 预期性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粮食总产量(万吨) 109 109 约束性
油料总产量(万吨) 7.6 7.7 预期性
茶叶总产量(万吨) 10.5 14 预期性
蔬菜总产量(万吨) 290 310 预期性
水果总产量(万吨) 45 48 预期性
肉蛋总产量(万吨) 46.1 51.5 预期性
水产品产量(万吨) 12.6 15 预期性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个) 199 220 预期性
农民合作社数量(个) 2716 3200 预期性
家庭农场数量(个) 638 2000 预期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 17.6 25 预期性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 30 50 预期性
“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个) 540 850 预期性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649 17923 预期性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个) 617 1631 预期性
农村脱贫人口(万人) [ 27.37 ] [ 10.67 ] 约束性
农村生态环境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60 75 预期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8 90 预期性
森林覆盖率(%) 55.47 ≥56.5 约束性

注: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一)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完成青衣江乐山灌区、井研县大佛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全市13个中型灌区和10 个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金王寺水库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继续实施夹江县水利血防工程,完成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沙河等9个农村水电工程的增效扩容。

(二)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良种良法、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加强项目整合,统筹区域布局,统筹项目安排,统筹资金投放,统筹组织实施,切实加快高标准农田和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

(三)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微肥推广和有机肥应用四大技术,促进耕地基础地力提升。到2020年,平均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土壤基础地力提高1个等级。

二、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聚焦耕整、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引进研制经济作物专用型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加快现代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适用机械设备推广,积极应用智能温室圈舍、自动饲喂等先进设施。大力拓展和延伸农机在农业生产与加工的应用范围,推进农机化向全面、全程机械化转型。

(二)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创新农机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互联网信息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推进社会化服务与小农户生产的衔接。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三)强化农业机械化基础保障。建立政府、农民和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机化生产道路、林区公路建设。继续加强机电提灌站的改造和新建,加大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多样化的农机设施管护机制和运营制度。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一)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快推进“宽带乡村”、4G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不断探索信息进村入户新载体,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抓好全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整体推进全市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惠及面。

(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媒体媒介、电商平台与各类商家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探索针对小农户的重点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同步推进的农业电子商务。

(三)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林业、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农业产业在线化和数字化改造,积极跟进和探索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一)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天气雷达、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预报准确度,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建设,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

(二)完善灾害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

(三)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种子苗木检疫监管和农作物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及阻截防控。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动物疫病联防机制,严格落实强制免疫、产地检疫、监测预警、消毒灭源、应急处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完善应急防疫物资储备。

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推行科技特派员、院士(博士)工作站、专家大院、院(校)地合作等服务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推广作用,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环节科技服务无缝衔接。

(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探索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业务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积极推进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履行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三)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科技激励政策,构建产学研协同、企业主体参与、权益分配明确的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以激发科技人员活力为突破口,鼓励科技人员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服务收益、兼职取酬、离岗转化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制定更富吸引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招引政策和办法,集聚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来我市为现代农业服务。

专栏2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一)农村水利工程:完成青衣江乐山灌区、井研县大佛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全市 13个中型灌区和 10个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金王寺水库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打造 24 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新建、延伸管网和改造配套各类工程 1463处,受益人口54.66万人。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三网”配套(田网、渠网、路网)为建设重点,“三化”联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三力”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改造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0%以上,土壤基础地力提高1个等级以上,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以上。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

(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以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为重点,大力推广以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为主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微肥推广和有机肥应用四大技术。平均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0万亩。

(四)农村机械提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更新改造维修提灌机械26420台次/210000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设备5000台套/50000千瓦;常年提水保灌面积91万亩。

(五)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智慧农业,以峨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犍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到2020年,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1%,网络平台覆盖50%以上行政村,信息服务惠及80%以上涉农农户。

(六)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和无害化处理场(厂),新建和改建动物检疫申报点;构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植保田间观测场,提升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处置能力。

(七)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工程:实现全市乡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率100%,开展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100%,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建成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10个以上,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提升灾害监测和为农气象服务能力;依托全市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实现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的广覆盖;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能力建设,建成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提高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八)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推广方法和手段;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依托,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县有示范基地、乡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户”的科技示范体系。

第四章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围绕稳粮与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重点发展茶叶、林竹、畜牧、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晚熟柑橘七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一区六带”建设为抓手,构建乐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和发展潜力,以特色效益农产品、优势工业原料林、粮油作物、畜禽水产品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平坝区:本区域为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主要包括峨眉山市、夹江县、市中区的部分区域。重点建设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伏季水果、生猪、小家禽、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林木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珍稀树木基地,提升森林生态经济效益。

(二)丘陵区:本区域包括井研县全境及市中区、五通桥区、犍为县等岷江以东区域。重点建设优质水稻、优质玉米、晚熟柑橘、蚕桑、花卉、生猪、肉兔肉鸡等小家禽、禽蛋、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基地;发展优质木材、林竹、特色经济林,实行立体复合种养循环经营,加快建设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带。

(三)山区(彝区):本区域包括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等民族地区以及沐川县、沙湾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的部分区域。重点建设优质玉米、茶叶、高山蔬菜、马铃薯、魔芋、中药材、草食牲畜、特色畜牧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核桃、竹笋、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进一步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营造。

附: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下)

>>如有农村产权问题,请咨询乐山 市农村产 权交易沙湾 区农村产 权交易沐川县农村产 权交易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产 权交易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产 权交易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