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土地政策>征地补偿

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

2016年08月03日 14:08 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

提升撤并镇建管水平。加强撤并镇办事处建设,切实做到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群众,做好村干部日常管理、做好社会基础管理。继续改善提升老镇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老街综合改造、公寓房建设;加快完成危旧房、城中村、旧住宅区改造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撤并镇和谐有序发展。强化老镇区建设发展的主导性定位,按照融合发展、社会居住、产业集聚、文化保护四种主要类型,明晰发展重心和主辅关系,强化区镇年度统筹安排具体工作事项,逐年还欠账、补短板,抓统筹、促发展,实现撤并镇老镇区与中心镇有机互动、有序衔接,促进撤并镇建设与全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步。

强化产城互动机制。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进城乡繁荣。加强工业区、农业区与农村布点村庄的协调发展和配套建设,发挥综合集聚功能,加快形成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广低碳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宜居城区

加强环境建设。巩固国家生态区和生态乡镇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乡镇和村创建工作。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加强环保监管与治理能力,注重源头治理和保护。全面建成同里湿地公园、桃源森林公园等8个自然生态公园。实施气候环境生态监测工程,新建黎里生态气象站,完善城市热岛、大气雾霾、水体蓝藻、生态湿地等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推进都市农业生态气象服务数字化工程,建设东太湖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工程,提升整体生态气象服务水平。

发展绿色经济。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企业清洁生产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继续以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改造应用为重点,以工业能源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发展绿色工业;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城区绿色照明,实施居住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打好治水、控霾、净土战役。加大水、大气、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区、城镇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和提升运行管理能力,开展合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消除城乡黑臭河道;调整水系规划,优化河湖布局;加强水体生态修复保护,完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提升全区江河湖泊的水体质量,维护东太湖优质生态环境,推进东太湖综合整治(清淤)二期工程,推进畅流活水工程,持续巩固“三网整治”成果;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力维护好东太湖一类空气、二类水的宝贵生态环境,全面建成百里东太湖自然风光带,打响“太湖美、美就美在苏州湾”品牌。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大幅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区、重点企业的有机废气治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防控,完善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应急及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化学品及持久性有机物风险管控;开展重金属专项整治,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高一般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实施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各项制度,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行为。配合推进资源税费有偿使用改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巩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和退出收回补偿机制改革,优化多元化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提高垃圾处置水平。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完善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高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利用水平,着力降低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社区便民回收点。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餐厨垃圾集中处理水平。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第十一章 创新社会治理,全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

第一节 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建立区、镇(区)、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与港澳台、海外同胞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全面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模式,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一站式服务,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公里服务圈。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数据交换,建成集社区管理服务、民意沟通、信息公开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居委会民主自治和社区工作站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和社区减负,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促进多元善治。积极发展慈善、福利等民生事业,协调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展,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双拥等工作。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构建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人口综合服务,全面推广新市民积分管理等创新制度,健全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实现城镇人口服务管理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抓好特殊人群服务工作。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科学教育、道德传承、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大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和评估,逐步构建法制健全、规范有序、分类指导、监督有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能力。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第二节 建设文明法治的新吴江

围绕打造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环境,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诚信、法治、平安和智慧吴江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诚信吴江建设。以诚信自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信用记录为基础,以加强信用监管为关键,以信用产品应用为核心,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协调发展,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诚信吴江网建设,加强企业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培育信用人才,发展信用市场,扶持信用服务机构,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法治吴江建设。坚持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有机统一,深入推进法治吴江建设,加快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健全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公正司法,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切实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优化法治建设组织保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以法治建设营造发展新优势,让法治成为吴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开发,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购买保障机制,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建设,构建区、镇、村三级覆盖的城乡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平安吴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升级现代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严密防范、依法惩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整合各方资源,保障药品食品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

推进智慧吴江建设。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十五大工程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完善市民卡各项功能。完善政府网上虚拟服务大厅建设。实施无线城市网络基础建设项目,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数据中心,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善“1+X”信息化系统,整合社会治安、市容环境、交通管理、便民服务等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城市综合管理暨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第十二章 优化空间布局,全力支撑“强富美高”

强化规划引领和区域统筹,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注重存量盘活、增量保质、推陈出新、畅通全域,融入苏州、接轨上海,优化形成“一核引领、二区带动、三带并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第一节 发挥太湖新城和吴江开发区的核心引领作用

把太湖新城(松陵镇)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吴江现代服务业兴区。通过新城开发带动人口集聚,快速提升现代都市形态,以城区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商贸新城。加快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动漫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苏州南部最具竞争力、最集聚的商贸商务集中区。打造功能完备的乐居新城,通过绿地中心、苏州文博中心、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现代气息,同步推进老城区功能提升,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推进滨湖水韵生态新城建设,高标准建设滨水休闲基地,实施核心区景观带、生态公园、生态岛等一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一带五区”, 创建国家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底蕴深厚的文化新城,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把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打造成全区开发开放的“火车头”,引领吴江先进制造业立区。加快推进智能工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为基础,推进智能工业升级,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立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高能级产业组团。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开发区生产生活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区。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