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2017年03月20日 09:15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七、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34.实行“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方案,对“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加快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推动劳务输转脱贫,用好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劳务信息采集和即时发布,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订单、定向、菜单式精准培训。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年内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万人以上。结合生态保护脱贫,鼓励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发展脱贫与生态效益兼顾的林下经济和生态产业,争取有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或湿地管理员。着力加强教育脱贫,落实好教育扶贫各项措施,建立完善教育扶贫帮扶机制,年内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提高贫困户医保缴费政府补助标准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实行低保制度兜底脱贫,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确保享受一二类低保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35.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分类实施的原则,依托有水土资源开发条件的区域或有承载能力的中心村、小城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因地制宜选择安置区域和安置模式。根据搬迁对象经济承受能力,采用自建、代建、联建、统建、购置等多种方式建设住房。统筹考虑安置区规模、经济条件、地形等因素,统一规划建设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加快安置区文化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快安置区建设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因势利导、配套发展适宜搬迁区的富民产业,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用好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手续办理审批绿色通道,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地需要。

36.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支撑。认真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对脱贫致富的支撑和拉动能力。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各县(市、区)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战略取向。盯紧脱贫的稳定性,培育壮大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力推进主体培育,整合用好产业发展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与首位产业相匹配的龙头企业,打通与首位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着力加强园区建设,把各类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个左右带动力强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好5年1000亿元产业专项贷款工程,按照既定比例足额落实各方承担的风险补偿金,解决好县域经济和富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37.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全力推进“三大工程”,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为贫困村脱贫奔小康作出新的贡献。及时调整补充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保障贫困村有联村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个全覆盖”常态化。发挥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管道”作用,配齐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协助地方落实好扶贫政策、实施好扶贫项目、监督好扶贫资金,确保到村到户帮扶措施落地生根;县乡两级加强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对纪律观念松懈、工作落实不力、群众意见较大、出现重大纰漏的工作队员及时召回。

38.进一步健全完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建档立卡工作,用好管好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进出有序动态管理。紧扣既定的作战图,制定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确保扶贫脱贫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考核验收程序和标准,认真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和“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加强动态管理,确保脱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拓展精准脱贫社会帮扶渠道,创新完善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等社会帮扶形式,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帮扶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组织实施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等其他社会帮扶活动。加大考核监督问责力度,防止和纠正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和不实不准等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建立健全参与和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39.加快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进程。有效落实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组织开展好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优先支持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围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畜牧业、民族餐饮、特色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0.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工作落实。县一级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进一步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强化统筹协调、决策服务等职能。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

4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继续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行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和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探索创新更加切合实际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县乡纪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做好全省第九届村党组织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42.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广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加强对农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43.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组织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管理、监督机制。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问题,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建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健全农村治保、民调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推进网格化、信息化两网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依法打击涉农违法犯罪和邪教势力,消除封建迷信在农村的影响,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