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福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09月13日 14:53来源:福州市农业局点击量:0

一、建设背景

(一)规划背景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目前虽有很多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土地等资源矛盾凸显等。

都市农业是伴随现代都市发展而发育成长的新型农业形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农业的需求越来越多。都市农业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农业社会服务、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不断提高其机械化、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目前,都市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排头兵”。

福州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条件。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727万人,其中市区300万人。全市耕地面积196.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人才资源丰富,科学技术发达,信息传播快捷,财力支持较强,能够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供必要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要素支撑,更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有可能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必将进一步加快福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现状

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全市果蔬、茶叶、食用菌、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1.67万亩。肉蛋奶总产量40.14万吨(位居全省第二),生猪出栏290万头,家禽出栏2266万头。蔬菜产量300万吨(居全省首位)。设施农业异军突起,设施蔬菜面积达22万亩,其中标准钢架大棚3.2万亩。水果产量41万吨,其中李梅产量8万吨,柑桔产量11.4万吨,橄榄产量4.6万吨,枇杷产量3.3万吨,龙眼产量2.2万吨。食用菌产量24.5万吨(鲜品),秀珍菇、白色金针菇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产值亿元以上的县有罗源、闽清、永泰。茶叶产量1.9万吨,茉莉花基地面积达2万亩,茉莉花茶产值18亿元。水产品总量196.22万吨,产值352.6亿元。

2.现代农业进程加快,都市农业品牌影响扩大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34家,年产值482亿元。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福清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连江县成为福建农民创业园,罗源、长乐、闽侯、闽清、永泰等五个县(市)成为福建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2012年又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在2012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推进会上,福州茉莉花茶荣获“2011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称号,位列全国农产品第11名,茶叶类第4名。2012年,全市农产品拥有省级以上品牌20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华老字号9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福建名牌产品7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79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8个。

3.都市农业转型步入轨道,休闲观光产业初见成效

全市注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茶叶、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从单一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生活休闲一体型发展,采摘园、民俗农庄、农家乐等形式蓬勃发展,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33家,农家乐270家,总投资15.6亿元,带动就业5000多人,年游客量近500万人,年营业收入10亿元。闽侯县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福清天生园艺、闽侯棋盘寨和春伦生态茶园3家企业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企业成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4.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依托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驻榕高校、科研院所,率先在全省建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6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4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19家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体系初步建立,推动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优势

1.突出的区位优势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地处闽东南沿海闽江入海口,东临台湾,南、北面分别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圈相连,西面直通中国内陆经济腹地。福州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港口商贸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底蕴悠久,文化遗产丰厚,全市高度重视闽都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文献整理,为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多样的自然资源

福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土地类型、气候条件、生态条件、物种均呈多样性,有沿海的平原,沿江沿溪的冲积平原,不同垂直海拔高度的山区,多样性自然资源与优越区位优势相结合,构筑了福州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优势条件。

3.扎实的发展基础

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8.29亿元,财政总收入599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9元,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4.良好的科技支撑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汇集了全省农业及涉农方面大部分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精英,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突出,为推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5.重要的发展机遇

当前,全市正面临海西建设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对省会中心城市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给予强大支持。市委、市政府2012年出台了食用菌产业、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休闲农业发展,以及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海上福州”建设等方面一系列文件和优惠政策,对新建设施钢架大棚和推广机械化插秧也实行了资金补助,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这些为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了提供良好环境。

(二)制约因素

1.认识程度亟需提升

个别地方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认识不足,认为农业是弱势产业,税收贡献少,对都市农业的保障供给、改善生态、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等功能缺乏认识,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

2.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刚性减少,劳动力、资金加速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在哪种地、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土地资源瓶颈制约最为明显,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菜篮子”适度自给难度大。

3.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农业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偏小,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现有产业化组织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完善,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同时土地流转制度、金融信贷政策、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体制与政策仍不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4.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传统农业比重大,产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2012年粮经比例45:55,经济作物比重偏小。同时,农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品种不对路,出现“卖难”现象。

5.农业开发深度不够

全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先进设施和先进农艺相互融合的程度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不足。目前对农业功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旅游上,对科教、文化、体验、娱乐、养生与健康等功能的综合开发有待于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尤其是有品牌高档品、高质品等精深加工品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6.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全市特色农产品不少,但品牌农产品以及通过创意手段包装出来的好品牌不多。农业生产种什么、种植后卖给谁,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对手是谁等一系列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然资源条件和闽都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优势,努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品牌农业等,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使之成为城市优质“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多功能农业休闲观光样板区、美丽农村生态文明先行区。

(二)建设原则

1.服务城市

保障省会及周边卫星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供应,做到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合理、质量安全,实现产品优质、生态优良、景观优美。

2.繁荣农村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功能拓展、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三化同步”。

3.美化城乡

不断改善城乡生态人居环境,绿化城市,清洁农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富裕农民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吸引城市资金投向农村,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努力打造“三圈七产业多区(带)多基地五工程”的都市现代农业格局,即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圈、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圈和都市现代农业辐射圈;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水产、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七大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形成优势产业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产业带。强化优质农产品基础工程、现代农业提升工程、都市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工程、农业创意开发工程等五大现代农业支撑工程建设。

2015年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74万亩,产量达到315万吨;2020年面积达到177万亩,产量达到325万吨。

2015年水果生产面积达到75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2020年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

2015年茶叶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到2.4万吨;2020年面积达到16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

2015年食用菌产量达到15.6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珍稀菌类占42%;2020年总产量达到25.1万吨,总产值达到28亿元,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珍稀菌类占45%。

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量37.5万吨,生猪存栏规模控制在135万头;2020年,全市肉蛋奶总量37万吨,生猪存栏规模控制在155万头。福清市等畜牧大县(市)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控制在30%以下。

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18万吨;2020年达到250万吨。

2015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5.4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121.48万亩,林木种苗基地达0.195万亩,以丰产竹林和油茶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分别达67.58万亩和25万亩;2020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125万亩,林木种苗基地达0.3万亩,以丰产竹林和油茶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分别达81万亩和27万亩。

到2020年,全市创建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农产品30个以上。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全方位、多层次、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80个。

2.具体目标

(1)产业规模化

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稳步推进规模经营,着力打造一批标准高、特色明显、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之路;培植和发展10家国家级、15家省级、2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推动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积极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到2015年培育3个部级、20个省级、10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到2020年培育5个部级、50个省级、20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2)产品标准化

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修)订与国际标准接轨并符合福州市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基本覆盖全市粮食、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监测能力能够适应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要。到2015年建成10个国家级、1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20个国家级、3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力争每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0家,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2个。

(3)模式生态化

鼓励可追溯农产品生态庄园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区域品牌。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监管,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节能生产技术和生活节能新技术,做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4)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化

推广先进适用、适应福州地理条件的农机具,加快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割、植保等适用农机具的引进和推广,加强关键环节机械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继续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园艺设施栽培,每年力争建成以钢架大棚为主的各类大棚5000亩。

(5)管理精致化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路建设等多项举措,以实现精致田园化的格局。

(6)营销品牌化

积极推动和引导农产品争创名牌,加大对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根据特色产业和农事活动特点,把福州茉莉花茶、福州橄榄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与福州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农业旅游品牌。

(7)市场信息化

充分吸收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为农村提供富农、助农、便农、乐农的服务,逐步推进农产品直接进入社区。加快福清、长乐两个福建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信息化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到2020年要全面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实现农产品销售的信息化。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规划

在城市农业区,重点发展家庭农业、社区农业等城市农业;在近郊农业区,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总部农业、会展农业、现代种业、休闲创意农业;在远郊农业区,重点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休闲景观农业。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挥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四大功能,使农业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休闲的生态氧吧、农耕文化的传承平台。

1.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圈

(1)空间布局

以现有福州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区,包括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城区和城市周边闽侯的祥谦、南通、南屿、上街、荆溪,农业发展方向是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

(2)主要功能

主要是精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调节和科普教育示范功能。重点打造优质绿叶菜生产基地、闽江、乌龙江、马江沿岸的农业观光园以及高科技设施栽培、城市景观农业、农业主题公园、茉莉花主题公园、市民社区农园等,同时,依托城市技术、资金、人流密集优势,加强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依托中欧都市现代农业研发中心,争取建立一片面积3000亩至5000亩的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空间特点表现为城中有农、农中有市、城乡融合、和谐共荣,将建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的核心层和典型区,在全市起到先导示范作用。

2.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圈

(1)空间布局

以福州大城市建设远景规划的,包含福清和长乐全部、连江和闽侯平原区,以及对台交流为主的平潭岛,形成福州大都市区。该区主要是都市隙地、城乡结合部、辅城周围、对台交流的农业区,交通便利,贴近消费群体,重点发展精致农业、精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福州都市现代农业的标志区域。

(2)主要功能

以经济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生活功能,同时对接市区,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重点发展以农业科技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各类农业园区为依托,建设融农业生产、科教文化、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及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优质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和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空间特点表现为组团式点状分布大范围农区,即以农中有城的特点为主,将建成承接先导区技术、资金、资源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区。

3.都市现代农业辐射圈

(1)空间布局

该区包括闽清、永泰、罗源的全部以及连江和闽侯的山区部分,以及与福州同城规划靠近福州的宁德部分县,如属福州语系的古田县、屏南县等。该区山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民风古朴,主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森林及自然景观旅游农业,成为福州市大都市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

(2)主要功能

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生产、生活功能。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休闲养生、闽都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旅游以及低山丘陵森林和生态旅游产业、绿色农业、生态高效畜禽养殖、特色稻米和经济林果、中药材等,将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辐射区。

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一)蔬菜产业

在己形成平原、沿海、海岛、山区等四大类型蔬菜基地基础上,构建优化的蔬菜生产网络体系,根据区域气候优势和地理特点,积极发展优势蔬菜生产,力保蔬菜均衡生产、稳定供应。

1.绿叶菜基地布局

在环福州城区的闽侯南通、南屿、荆溪、白沙、上街、竹岐,长乐营前、首占,连江敖江、琯头,晋安北峰山区及闽清县、永泰县的部分平地、邻近城区的低海拔山地,建立绿叶菜生产基地。基地要求土地肥沃、设施完备、排涝通畅、水质洁净、旱涝保丰,力争福州城区绿叶菜供给率达50%以上。

2.高山区反季节蔬菜布局

逐步扩大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建立以闽侯大湖、闽清下祝为中心的万亩反季节大白菜生产基地片,以永泰大洋、盘谷为中心的万亩反季节花椰菜生产基地片,以闽清上莲和永泰大洋为中心的万亩秋延西红柿与瓜类生产基地片。

3.设施蔬菜布局

重点在福清、长乐沿海平原区大力发展大棚设施茄果类、瓜类蔬菜生产。建成以福清、长乐、连江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椒类蔬菜优势产业带,以闽侯为主产区的大棚瓜类、叶菜类蔬菜优势产业带。到2015年末,全市蔬菜设施大棚力争达到8万亩,其中钢架大棚5万亩,标准竹木大棚3万亩,到2020年,力争达到15万亩,其中钢架大棚10万亩,标准竹木大棚5万亩。

4.粮菜兼作区生产

加快蔬菜生产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布局,力促蔬菜生产从个体分散生产,逐渐向集约化、地域规模化方向发展,在部分优势和特色蔬菜品种上,形成生产专业乡或村,扩大主产地效应。重点在福清上迳、音西、江镜一带建立5万亩甘蓝生产基地,在闽清白樟、云龙一带建立2万亩西红柿生产基地,长乐文岭、湖南一带建立5万亩越冬马铃薯生产基地,长乐金峰、文岭一带建立5万亩西芹菜和萝卜生产基地,在闽清云龙、三溪、塔庄和永泰白云山一带建立3万亩芋头生产基地。

(二)水果产业

1常绿果树晚熟品种生产区

在福州南部,包括福州郊区、福清、长乐、马尾以及闽侯、连江的平原区,发展晚熟龙眼、荔枝、枇杷等优质品种。

2.南方落叶果树早熟品种生产区

在福州北部,包括闽清、永泰、罗源的全县和晋安、闽侯、连江的山区发展早熟优质桃、梨、日本甜柿优质品种。台湾春蜜1号水蜜桃,海峡佳丽、艳光、千年红、中油5号、浓艳等油桃,翠冠梨、蜜雪梨及台湾台农和台中早熟梨系列品种等梨树,新次郎、太秋等甜柿。

3.传统优势果树生产区

大力发展橄榄、柑桔、李梅、枇杷等福州传统优势果类。在闽江两岸的闽侯、闽清建立优势果类橄榄种植区;在闽江下游(闽江口)一带和闽江口北部湾建立柑桔类传统产业优势区;在福清东张一带建立晚钟枇杷优势区;在永泰大樟溪沿岸建立李梅传统果树优势区。

4.琅岐、连江南方优质鲜食葡萄种植区

以琅岐岛为中心,辐射连江晓澳镇,发展南方优质葡萄产业带,建成万亩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以鲜食为主的福州优质葡萄产业带。

(三)茶产业

1.福州平原茉莉花生产区

包括福州仓山、闽侯、连江、长乐、福清、罗源平原区。以仓山为中心,辐射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地,大力种植茉莉花,建立规模化福州茉莉花生产园区,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打造原料基础。

2.福州山区优质茶种植区

包括闽清、永泰的全县以及晋安、闽侯、连江、罗源的山区部分。重点建立福州茉莉花茶优质绿毛茶原料基地,更新茶树品种,逐步调整福云6号,推广发展榕春早、福鼎大白茶等优质良种,实现福州茉莉花茶茶原料本地化。因地制宜发展“榕台高山乌龙茶”,以闽侯雪峰为中心,辐射闽清、永泰、罗源等县,种植乌龙茶优良品种。同时,进一步优化茶类品种结构,适度发展品牌红茶。

3.福州茉莉花茶加工集中区

争取在闽江下游平原区建立1000亩的茉莉花茶加工产业园,解决目前茉莉花茶企业缺少加工基地瓶颈问题,同时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其他要素,集中在产业园内同步发展。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