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农业政策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全文)(3)

2017年02月09日 11:08 来源:河南省政府

第三节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支撑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技术和服务支撑能力。

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稳定与竞争相结合的科研支持方式,构建反映贡献、体现绩效的分类评价制度,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原始创新,实施一批重点科技计划,开展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组装运用区域性、标准化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研院所、中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供应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推广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科研院所、中高等院校开展推广服务,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所和中高等院校为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新体系,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路径。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3%。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强化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花生等育种创新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园艺作物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现代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提高水稻机械栽插和玉米机械收获水平。设立农业机械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推动产学研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适用配套的机械化核心技术装备,加快重点农机装备产业化及示范应用,提高农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主要农作物田间作业智能控制装备、农作物智能化多功能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智能控制装备、设施农业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备、规模养殖信息网络测控系统。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协调推进设施农业和初加工机械化,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促进工程、生物、信息、环境等技术集成应用。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建成我省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加快构建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制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深入推进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屠宰标准化,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生产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机构健全、经费保障、设施完善、机制完善的要求,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保护等公共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扶持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供种育苗、代耕代收、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市场信息等服务。开展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百站包百家”活动,提高农技服务实效性。强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农情远程可视会商系统。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培养计划,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促进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实现优势农畜产品“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探索创建独具地域特色的监管模式。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四节 强化农业重大基础工程支撑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巩固产能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等农田建设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上图入库、统一考核监管。创新建管机制,通过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粮田。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将有关农田建设资金和粮食生产扶持资金投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口粮生产利益补偿机制,集中打造产能稳固的口粮生产基地。重点打造36个国家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和30个省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到2020年,完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

加快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完善防洪体系,加快推进一批大中型水库、重要支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完善供水网络,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黄河、沙颍河、淮河等重要水系及已建大型水库,加强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构建“一纵三横、南北调配、东西贯通、区域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纵横连通的水网体系。完善灌排体系,加快推进重点灌区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加强低洼易涝地治理。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涵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各类水功能区监测评价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省的水文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重点,整体规划城市河湖水系水景,推进重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化,建设一批融城市水系和生态绿化为一体的“水美城市”,在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打造一批“水美乡村”。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扩大退耕还林范围。重点推进森林抚育改造、林业产业化发展,健全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提高林业生态承载能力。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为重点,实施山区营造林工程,建设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山区森林植被。推进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建设带、片、网相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稳固的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筑粮食高产稳产生态屏障。加快河湖水库周边观光林带、生态湿地和农家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构建集景观、生态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系统。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深入实施林木良种培育和林业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到2020年,完成造林1000万亩、森林抚育2000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3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先进、效益更加突出的气象现代化服务体系。以精准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核心,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加强环境气象与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气象信息化建设、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和省、市、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构建众创众享的智慧气象,打造气象服务新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控制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实现全覆盖。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五节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突出问题治理相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加快基本农田划定并永久保护,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依据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在豫西及豫北缺水地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调减和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推进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大力发展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改革农业水价,完善水权制度,增强农民节水意识。严格保护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积极开展重点湖泊河流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启动以丹江口水库周边为重点区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继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促进丘陵岗区、荒山等植被系统修复。

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丹江口库区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开展豫北、豫西等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在重金属污染区、地下水漏斗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积极争取开展国家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大土壤酸化治理力度,健全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激励机制,严禁生产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下地膜。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引导农民施用高效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和有机肥。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节药植保机械,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扩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面积。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保水保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高效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促进农家肥广泛使用。综合利用生物、工程、农艺和管理措施,抓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积极推广深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力争耕地每3年深耕深松1遍。建立耕地治理调查监测体系,完善监测站点,建设大数据平台,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趋势。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到2020年,全省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立规模养殖粪污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支持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有机肥加工设施,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应用,推进收储运输市场化,率先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量化利用。深入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突出问题治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推进机制,着力在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