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鹤壁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

2018年03月15日 16:50来源:鹤壁市政府点击量:0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鹤政办〔2018〕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和《鹤壁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2月27日

鹤壁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14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畜禽、优质林果(以下简称“四优”)为重点,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以下简称“四化”)为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推进我市种养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在正确处理粮食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各地发展方向、发展重点。

2.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既要加强规划引导,开展试点示范,强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3.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以培育新农民、推广新技术为重要抓手,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实现种养业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4.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友好。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贯穿种养业转型升级全过程,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变绿色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5.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加工带动,产销衔接,种养结合,协同推进,鼓励因地制宜、就地生产、就近供应,从产业链、供应链统筹谋划种养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优质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产业绿色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加工增值率提高到1∶3,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种养结合明显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畜禽、优质林果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以优质专用为重点,调优种养业结构

1.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扎实推进整市建制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一批自然条件适宜、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强的乡镇,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统一供种为抓手,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整村、整乡甚至整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到2020年,浚县、淇县打造成单品种成方连片种植、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高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40万亩。

空间布局:根据我市气候土壤条件、区域比较优势,我市优质专用小麦适宜种植区为卫河共产主义渠流域浚县王庄、屯子、白寺、小河、新镇、卫贤等乡镇,淇河流域淇县高村、西岗、北阳等乡镇。

2.发展优质花生。打造浚县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优先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镇,积极推广高油品种,示范推广高油酸品种,加快推广新技术,开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建设5个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优质花生示范乡镇,示范种植优质花生20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达到1万亩,花生食用加工比率达到40%以上。

空间布局:以浚县善堂、王庄、新镇、屯子、黎阳街道、伾山街道为主,重点打造优质花生种植区和高油酸花生示范区。

3.发展优质畜禽。稳定生猪生产。加快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依托大型生猪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到2020年,力争年出栏生猪125万头。发展优质家禽。示范带动家禽养殖标准化建设,鼓励引导蛋鸡年存栏1万只以上、肉鸡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到2020年,年产优质鸡蛋10万吨,年出栏优质肉鸡(鸭)6000万只,年出栏优质青年鸡400万只。发展优质肉牛。大力培育母牛繁育基地,到2020年,新增肉牛犊牛1500头;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栏位1000个。发展优质奶牛。支持维尔、大运等大型奶牛养殖业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到2020年,奶牛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优质肉羊,加快中鹤、鑫林等优质肉羊繁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新增优质肉羊出栏1万只。开展粮改饲试点,继续支持浚县、淇县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到2020年,力争完成全株玉米青贮10万吨左右,收割全株青贮玉米4万亩左右。

空间布局:在生猪养殖上,稳定和巩固浚县、淇县等传统优势区域,积极向淇滨区鹤山区浅山丘陵区发展。在家禽养殖上,在浚县、淇县建设肉禽生产基地,在山城区、鹤山区建设蛋禽和青年鸡生产基地。在草畜发展上,肉牛依托中鹤、犍鑫等养殖企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在淇县北阳、西岗等奶牛传统养殖区域以及浚县王庄奶业潜力区,建设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羊支持浚县以及淇滨区、鹤山区浅山丘陵区域建设肉羊育肥基地。

4.发展优质林果。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老园改造与新园建设相结合,在全市建设2个优质林果示范县,其中水果干果示范县1个、木本油料示范县1个。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4个、蔬菜示范基地10个、食用菌示范基地3个、中药材示范基地5个。到2020年,全市水果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苹果、桃、梨、葡萄优质果率达到80%左右;大枣、柿子等干果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核桃、油用牡丹、黄连木等木本油料面积15万亩,花卉苗木达到3万亩,全市瓜菜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食用菌产量达到1万吨,中药材面积达到1万亩。

空间布局:着力打造2万亩山区丘陵干果区,1万亩市郊小杂果区,0.7万亩平原鲜果区,0.3万亩森林蔬菜区,1万亩花卉产业区;重点发展浚县、淇滨区设施蔬菜和西甜瓜,淇县水果和食用菌,鹤山区香椿和小杂果,山城区食用菌等优势产区,巩固小河白菜、新镇韭菜、王庄茄子、善堂辣椒等传统产区。加快建设城镇周边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冬春菜生产基地和以塑料大棚为主的早春和晚秋菜生产基地。依托明昌、运通等新型果蔬经营主体建设特稀名优蔬菜、优质水果、油用牡丹等生产基地。

5.发展特色养殖。加快发展白羽肉鸽、肉驴、蜜蜂等特色养殖,扩大种群规模,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强化特色产品开发,促进精深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到2020年,年存栏种鸽10万对左右,年出栏乳鸽50万只左右,年屠宰加工白条乳鸽50万只左右,年销售优质鸽蛋10万枚;年出栏肉驴3000头;年产蜂产品1000吨。在淇河沿岸发展以淇河鲫鱼为主的特色养殖。

产业布局:以易普森鸽业为龙头,发展肉鸽标准化养殖;以浚县兴鹤驴业为龙头,发展标准化肉驴养殖;以浚县百翼蜂业为龙头,推进蜂业产业化。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

(二)以绿色生态为重点,提升种养业品质

6.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发展节水农业。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加快节水品种推广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防治并举。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产区,依托浚县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以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加速有机肥推广使用。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建设小麦、花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培育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开展果菜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成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全面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突出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耕还田作业方式和秸秆青贮利用方式,加大“五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节水畜牧业。鼓励引导大型养殖企业采取高压水枪清圈消毒、改进清粪方式、更换节水型饮水器等措施,打造节水型畜牧业示范场。浚县、淇县积极创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2018年开始,争取上级支持浚县、淇县建设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大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相对完善的粪污处理、农用有机肥生产、沼液储运、输送管网等配套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通道,使全市80%的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合理确定水库、池塘等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逐步减少河流、水库投饵网箱养殖,防控水产养殖污染。

7.推进种养一体。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扎实推进绿色畜牧业示范市创建,积极开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殖场建设与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按照生态承载容量,合理布局畜牧养殖场,推广中鹤、谊发等种养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粮、菜、果、林协同发展。推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大型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推动将沼渣、沼液加工成适合种植的有机肥。加快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促进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

8.实施产品精选分级。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要求,推行小麦、花生单品种收获、单品种收购和分级储藏、分级销售,推进优质优价。统筹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为加工企业提供仓储保管服务,为期货市场提供交割服务,为“互联网+粮食”经营模式提供交割仓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整合仓储设施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围绕差异化消费需求,大力推行果品、蔬菜、食用菌等产后精选、分等分级、净化包装、分级销售,提升产品市场价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集成农产品储藏、烘干、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粮油烘储中心、果菜加工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初加工“一条龙”服务。

9.发展冷链物流。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推动交通与冷链物流融合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果蔬优势产区在产地推行产品预冷;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与产地进行对接,建设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和果蔬配送中心,推广果蔬运输全程温控技术;支持蛋鸡养殖企业建设低温储存设施,加快构建运输、分销、零售环节的全程冷链。支持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构建以淇滨区为中心、拥有多个区域冷链物流基地的全市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从事冷链物流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的优势,着力推动我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10.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加快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队伍。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依法推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投入品使用、包装标识、产品自检、质量追溯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严格实施农(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生产台账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强化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销售病死动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生鲜乳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记录,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加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好省级追溯示范点,及时和商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接,逐步实现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建设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农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加快质量安全县创建。力争2020年左右浚县、淇县均达到省级质量安全县标准。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水利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质监局、工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储粮鹤壁直属库。

(三)以创新驱动为重点,增强种养业动能

11.建设农业科研高地。抓住我市与农业部实施“司市共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整市制创建、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机遇,吸引省内外育种资源、育种人才、育种平台集聚,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制约“四优”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加快提升我市种养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种业高地。依托国家和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玉米、小麦、花生、肉鸡、生猪等育种、种养、加工、运销等全链条的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为种养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争取省现代种业工程项目支持,建设永优浚单种业、谊发牧业等若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育种研发实验室。

12.选育推广良种。鼓励支持市农科院、谊发牧业等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四优”新品种研发选育和示范推广。争取省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项目支持,加快选育、引进、推广一批强筋小麦新品种,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优良果树砧木、无病毒苗木和名特优稀水果、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支持谊发开展联合育种,打造国家级区域种猪供应中心,支持永达、中鹤开展永达乌骨鸡、中鹤肉羊等畜禽新品种(系)培育选育;鼓励谊发、中鹤开展生猪、肉羊(牛)、家禽生产性能场内测定工作;加强小尾寒羊、太行黑山羊等地方品种保护开发。抓好全市20万亩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和育种基地建设,强化1万亩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和水平;加强果树良种苗木繁育、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加快优良苗木推广步伐。

13.推进农业资源管理和监管服务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开发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拓展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逐步集成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等信息化系统,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上图入库和农业大数据建设,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测,推进信息上图入库和电子化管理,实现种植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服务;实施“互联网+”畜牧业建设项目,引导涉牧企业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畜牧养殖、投入品、加工、商务等系统,到2020年,建成鹤壁畜牧业“互联网+”综合信息体系,畜产品和畜牧业投入品线上交易率达30%以上;依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加强数据采集、汇聚和关联分析,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兽药基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精准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等数据支撑能力,推动涉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农业大数据集聚。构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推广生产经营主体应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移动终端APP。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率先在全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

14.建设农业物联网。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示范区、设施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开展生产过程实时监测、远程监测遥感、智能节水灌溉、飞机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精准化、可视化作业。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15.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示范单位创建,争取省级示范县和示范基地、企业项目支持,深化农商协作,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推动特色农产品信息服务和网上交易,利用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知名电商平台,推动肉制品、奶制品、水果干果、种苗花卉、蔬菜食用菌等名特优农产品“线上”交易。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探索,培育本土化涉农电子商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农机局、农科院。

(四)以延链补短为重点,促进种养加融合

16.构建供应链。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面油肉乳果蔬制品企业和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优势产区开展合作,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集聚现代生产要素,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推进原料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把普通农民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各经营主体间通过订单、合同等契约方式,明确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以入股分红、利润返还、贷款担保、流转土地等方式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广“旅游+”“生态+”等模式,鼓励利用果园、菜园、牧场、林场、加工企业等,发展休闲观光、创意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双新双创”,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17.推行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引导加工企业、购销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产地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开展订单生产,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不断提高小麦、花生、肉牛、林果订单率,实现奶业订单全覆盖。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销,推进水果干果、蔬菜食用菌、牛肉、牛奶等产品直接进批发市场、进超市、进社区。大力推广生鲜乳现制现售产加销一体化模式,鼓励引导奶牛养殖企业在学校设立生鲜乳现制现售饮品店,开发学生饮用奶市场。指导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推进产销衔接。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规范合同文本,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

18.推进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各类技改、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项目,促进加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以初加工产品产后减损、贮藏保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副产物综合利用为主,引进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加工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市委农办、市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

(五)以强龙头建基地为重点,带动种养业升级

19.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区域资源优势,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就近供应、就地生产,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粮田、土地整治、粮棉油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与乡、镇、村合作发展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乡、镇、村。积极引进国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在我市高标准农田区建设加工基地,永达、大用等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市生猪、肉羊、家禽等主产区建设加工基地,帮太等在特色产品种植区建设加工基地。

20.强化园区带动。建设提升中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和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2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14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鹤壁建业绿色农业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其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各类园区的支持,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示范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地。创新体制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发展联合体,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园区建设,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园区就业等共享园区建设收益。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土资源局、粮食局、扶贫办。

(六)以标准化为重点,创建种养业品牌

21.培育农业品牌。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形成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适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载体,以标准化菜(果)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到2020年,实现“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均递增6%以上,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农业企业品牌5个、特色农产品品牌20个。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支持各县区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培育竞争力强的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畜禽、优质林果、特色养殖区域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天然品牌化、区域性优势,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支持“三品一标”产品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各县区政府、行业协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展销会、博览会、互联网等多渠道开展品牌推介。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一批示范工程,提高供给质量。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引导我市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提升鹤壁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质量、信誉和形象。严格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大对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的展览、交流,推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带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科技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农机局、粮食局、质监局、工商局、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委员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