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

2016年09月29日 17:15 来源:浙江省农业厅

三、主要任务

根据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布局、农业生产清洁、废物循环利用、科技集成应用、制度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绿色产业体系、控源治污体系、资源再生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

(一)推进产业生态布局,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绿色产业体系

1.围绕种养结合优化产业布局。按照环境承载和绿色生态发展要求,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规定,优化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内部之间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格局。组织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开展整建制推进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主体创建,加快26县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主产区。按照“整治生猪、拓展兔羊、稳定家禽、扩大蜂业、强化种业”的思路,优先发展湖羊、兔、蜜蜂等特色精品畜牧业。

2.创新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统筹协调土壤、水体中的水、肥、气、热、微生物五大要素,坚持种养结合、粮经结合、水旱结合、用地和养地结合,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植、林下经济、稻鱼(鳖)共生等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新型农作制度和种养结合创新模式。积极发展旱粮作物和节约型耕作、播种、灌溉方式的农作物。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推进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依托优势农产品、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多重功能融合的绿色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功能多元发展。

4.推进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推进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加强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违法查处力度。顺应农产品绿色、健康消费需求,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二)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控源治污体系

1.着力推进畜禽业生态化养殖。按照“绝不允许污染生态环境”和畜牧业转型升级要求,全面落实主体治理责任,强化养殖污染源头、过程、末端联动治理。鼓励应用清洁化生产方式,推进饲料、兽药有害残留治理,大力推广环保型饲料,降低饲料中微量元素和抗菌药物添加量,有效减少畜禽粪便中有害重金属和抗菌药物残留。到2016年全面完成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的达标验收和50头以下散养猪场、水禽场的污染治理。在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建成区域,全面实施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未建设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的地方,就地落实小型集中公共处理设施、移动式处理设施和规模场自行处理等措施,确保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无死角。按“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要求建设美丽畜牧业。

2.大力推进种植业肥药减量增效。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配方肥应用覆盖面,到2020年推广应用配方肥35万吨。加大商品有机肥、沼液、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有机养分替代力度,到2020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00万吨,沼液年利用在1000万吨以上。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和肥水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到2020年推广应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10万吨,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加强预测预报,加大高效环保农药推广力度,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提高农药利用率,到2020年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100万亩、统防统治800万亩,农药利用率达到40%。

3.全面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置。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试行办法》,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到2020年,全省农药废弃包装物实现基本回收。坚持政府引导、属地管理、市场主导、经营与使用者主体原则,以提高废旧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置(利用)率为目标,培育收集组织,完善收集处置设施,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市场化的废弃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

4.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农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建立健全以农业“两区”为重点、覆盖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实施重点区域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治理试点,探索建立一批治理技术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到2017年基本扭转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到2020年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推进废物循环利用,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资源再生体系

1.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养殖业主、种植业主之间的有效链接,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就地消纳或异地利用。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服务组织采取市场化机制牵头开展县域有机肥加工、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商品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大力推广养殖废污综合利用PPP模式,采取政府投资基础和部分购买服务、养殖场户承担治污费用、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运作的模式,市场化运营养殖粪污的治理、收集、资源化利用。

2.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集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全面推进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秸秆生物质发电,大力推广固化成型燃料、沼气工程、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应用等中小规模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加快构筑秸秆收集贮运体系。

3.推进食用菌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食用菌种植生产中产生的菌棒菌渣多级利用,作为还田肥料、堆肥原料、能源燃料、生态环境修复材料和饲料等。鼓励对农产品加工下脚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减少加工流通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

(四)推进科技集成应用,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1.集成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发展模式。集成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种养配套、粪便养蝇蛆(蚯蚓)、有机肥加工、沼液利用等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用作还田肥料、畜牧饲料、食用菌基料、生物质能料、发电燃料等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食用菌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进菌棒菌渣用作食用菌基料、生物质能料、畜牧饲料等利用。集成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推广养殖场自助用、沼气发电、农村户用沼气等沼气多样化利用。

2.集成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集成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与处理、沼气工程、有机液肥(沼液)精准施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沼液A/O处理达标排放、沼液膜浓缩分离、水禽旱养、人工湿地处理、非接触式发酵床处理等生态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化肥、农药、农膜等清洁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及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立体栽植、多层养殖、喷灌滴灌等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新型农作制度、节水灌溉、旱粮生产及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地等节约化生产技术。

3.集成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智能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运用,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推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控湿、控温、控水、控肥、控病等智能化生产控制技术。集成推广农业可视化远程咨询、远程诊断、灾病预警等智能化远程服务技术。集成推广种植生产污染、养殖排泄物污染管控和“三沼”综合利用等智能化实时监管技术。

(五)推进制度机制创新,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法规制度体系

1.建立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机制。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治理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推进思路,重点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建立起政策激励、市场运作、主体自觉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区域项目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示范引领绿色发展。培育支持畜禽粪便收集、沼液异地配送、死亡动物收贮、秸秆收贮、食用菌种植废弃物收贮、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农业生产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配方肥、缓释肥、沼液肥、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普惠性农业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完善符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特点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绿色农业生态补贴机制。

2.建立完善绿色生产的准入评价机制。围绕治水,建立完善畜禽养殖场户环境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化肥和农药使用等评价标准。围绕治气,建立完善控制肥料氨挥发、养殖废气、沼气安全等评价标准。围绕治土,建立完善养殖饲料及添加剂、兽药、有机肥、沼液、农膜等评价标准。围绕农业绿色生产,建立完善生态化要求的农业生产标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标准或操作规程。

3.建立完善绿色管控的法律约束机制。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统筹、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协同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法规规章。争取制定出台浙江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明确限制和规范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约束性规定,明确农业生产主体的污染治理责任,明确农业环境保护与建设相关制度措施及各部门管理职责。

四、重点建设工程

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程、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和农业节水工程。

(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程

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组织实施“十百千万”推进行动,并逐步覆盖到全省。在湖州、衢州、丽水3市和41个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制度与机制,全产业、整县域推进,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在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集聚要素、集成技术、集中亮点,推进示范创建和农业多种功能融合,加大财政投入,组织实施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样板示范区。继续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示范主体,培育种养配套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沼液配送服务组织、清洁化生产企业、畜牧业全产业链企业(合作社)等示范主体1030个,在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中起支柱作用。按照农业水环境治理和美丽牧场建设要求,改造提升畜禽养殖场1万家左右。

(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

统筹整合基本农田地力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补贴、秸秆还田等项目,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以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找准化肥减量主要路径。加大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新型肥料等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减少化肥投入。整合资金对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进行补助,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强植保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植保领域“机器换人”,加大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农药利用率。整合资金支持实施农药减量及绿色防控示范和扶持小品种农作物登记。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治污设施建设、水禽旱养、散养密集区粪便收集、养殖粪便循环利用、沼气工程、“三沼”利用、美丽牧场建设等,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围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建立完善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收集打捆机械、收贮等补贴政策,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

(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程

依托农药经营销售单位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服务平台,创新回收处置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主体和农民自觉回收废弃棚膜、地膜、食用菌棒膜,建立完善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五)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在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内布设1000个土壤污染常规监测点,在农业“两区”和“一区一镇”建设500个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和100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强化土壤地力、重金属等指标监测和评价,划定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等级,建立完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基础,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点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力争在2017年前全省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模式。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农业“两区”周边工业、矿产等污染源的排查和防控,努力消除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隐患。

(六)农业节水工程

组织实施百万亩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开展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试点,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集成推广种植业节水灌溉、养殖业自动饮水等节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渠道防渗、雨水回用、山地微蓄微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深耕深松、循环水养殖等技术,积极发展旱粮生产,探索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践行“两山”思想的主要载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强化政策配套

重点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创新制度和机制,建立完善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引导政策和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制度,争取形成项目补助、技术补贴、生态补偿相配套的组合政策,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三)强化主体培育

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和生态牧场建设,大力培育设施化投入、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激励培育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扶持培育农业废弃物收集、转运、配送、利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政策引导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支持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工商企业等参与投资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

(四)强化财政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重视和支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以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平台,重点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农药减量、雨水回收利用、智能化管控等六大系统或节点工程建设,打造一批见形见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变“盆景”为“风景”;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为支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节点工程和示范样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服务主体承接等形式,鼓励支持农业生产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农业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专家组、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的作用,加强与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的密切协作,强化科技攻关,突破解决一批主体迫切、节本增效、可复制易推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问题。充分利用科技研发专项,加快畜禽养殖污染生态防治和重金属、抗生素等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建立研用互通、支撑引领的研发推广体系。

(六)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努力提高建设和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自觉性。挖掘总结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知识、政策、做法和典型,加强指导培训,进一步扩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宣传声势和舆论影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和推进合力。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