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土地政策

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

2016年11月02日 08:58 来源:广东省政府网

7 管理要求

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前,应查清土地权属现状;建设中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权属调整协议;并在垦造水田建成后,及时做好土地确权和地籍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土地权属调整应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执行。

(1)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前,应依据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和不动产登记发证成果,确定建设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地类、面积和权属信息等)。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成后,应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规定,结合农作物生长期的实地影像和照片,以实际利用现状进行地类认定与变更,并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至少3年的定期监测。

(2)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前,应依据最新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明确建设区域内原有耕地质量等别。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成后,应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结合本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以实际现状进行耕地质量等别的评价认定。

(3)应及时将与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相关的管理、技术等资料立卷归档,归档资料应真实、完整。同时,应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定期全面报备建设信息,实现信息“上图入库”管理和部门信息共享。

8 建后管护与利用

(1)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管护主体应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长期有效稳定利用。

(2)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成后,原则上保证一年至少种植一造水稻(或茭白、菱角、莲藕、荸荠等水生农作物),应连续实施三年以上。因气候干旱或缺水,可实行水稻等水生农作物和旱生农作物轮种(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

附录:A. 垦造水田区域类型划分

B. 水田平整工程标准

C. 水田防洪排渍标准

D. 水田土壤理化性状质量标准

E. 土壤改良措施

附录A:垦造水田区域类型划分

区域类型

特征描述

平原低地区

近于平坦或地势起伏平缓的开阔陆地,一般海拔低于200m,地面起伏的相对高度小于10m的地形区域。包括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低地。

沿海台地区

一般海拔低于80m,坡度小于10°,地势平缓。

丘陵区

地表起伏,坡度较缓,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在200m以下的地形区域。

山地区

通常具有陡坡,陡坡直达突出的脊部或单个极顶(尖削或圆形)、边缘受深谷切割的地形。海拔都在500m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m的地形区域。

注:区域类型及特征描述引自《中国1:1000000地貌图制图规范》和《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附录B:水田平整工程标准

区域类型

连片规模(亩)

田块长度(m)

田块宽度(m)

田面平整度(cm)

田埂宽度(cm)

田埂高度(cm)

横向坡降

纵向坡降

平原低地区

≥50

≥60

≥20

<3

20~50

20~50

﹤1/2000

﹤1/1500

沿海台地区

≥50

≥60

≥20

<3

20~50

20~50

﹤1/2000

﹤1/1500



坡度

≥30

≥30

≥5

<5

20~50

20~50

﹤1/2000

﹤1/1500

≤15°

坡度

≥20

≥15

≥3

20~50

20~50

﹤1/2000

﹤1/1500

>15°



坡度

≥30

≥30

≥5

<5

20~50

20~50

﹤1/2000

﹤1/1500

≤15°

坡度

≥20

≥15

≥3

20~50

20~50

﹤1/2000

﹤1/1500

>15°

附录C:水田防洪排渍标准

区域类型

防洪标准

排涝标准

地下水位(m)

平原低地区、沿海台地区

能抵抗20年一遇

10年一遇日暴雨,雨后2天排除

>0.5

丘陵区、山地区

能抵抗20年一遇

10年一遇日暴雨,雨后3天排除

>0.4

附录D:水田土壤理化性状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有机质 %

耕作层厚度

有效土体厚度(cm)

土壤质地

土壤容重

pH值 

(cm)

(g/cm3)

 (水浸)

平原低地区

≥1.5

≥15

≥6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5~8.0

沿海台地区

≥1.5

≥15

≥6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丘陵区

≥1.0

≥12

≥4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山地区

≥1.0

≥12

≥4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附录E: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障碍类型

障碍描述

改良措施

瘠薄培肥型

耕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

宜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水旱轮作等措施,措施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

过砂过粘型

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易板结、沉实,作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则土壤通气性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水稻易倒伏。

宜采用增施有机肥、塘泥、客土、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使其符合水田耕种要求。

酸化型

土壤pH偏酸,易产生铝毒,活化重金属。

施用生石灰或碱性土壤调理剂

可修复污染型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稻米污染物含量超标。

应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应符合GB15618-1995的规定。

广东省农业厅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2016年10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