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市场

长治县:土地流转“转”来双赢

2013年09月09日 09:10来源:点击量:0

来源:长治日报

  “过去,一家人围着10多亩土地‘转’,一年也就是万把块钱的收入。如今,将土地租赁给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每年有3000元的租金收入,加上给食用菌大户打工,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挣个两三万元不成问题。”长治县贾掌镇前土门村村民王国成乐呵呵地说。

    如今在长治县贾掌镇前土门村,世世代代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 “命根子”的土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开来,盘活起来,逐步实现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成就了种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双赢。

    近年来,长治县围绕 “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的目标,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鼓励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和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搞活土地经营,使闲置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土地“活”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实现了新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双丰收”。

    农民身份变了,每年有上万名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

    自去年初以来,贾掌镇前土门村村民李军伟一天也没闲过,他将自家1.8亩土地租给村上,集中搞食用菌种植,家里有3人被食用菌种植大户聘用,天天到大棚或菌棒加工厂上班。

    “以前,我们费心费力种一年地也换不来几个钱,现在不用种地也有收入。在家门口打工,3个人每天累计能领到220元工资,出租土地每年补助200斤大米和面,加上其他收入,现在每年能收入6万多元。”李军伟一脸幸福地说。

    在前土门村,像李军伟这样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土里刨食到成为“多薪”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长治县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使上万名农村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去,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变成复合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形成了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

    在长治县,土地流转撬动了扶持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食用菌、中药材、苗圃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土地成规模了,全县流转土地占可耕地面积的73%

    “我在村里合作社打工,守家在地,一个月1500元工资,加上土地租金,一年能收入好几万元呢。我们村有的人还入了股,年底还能分红。”在贾掌镇前土门村亚峰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的64岁农民宋雪林说到土地流转的好处时侃侃而谈。这是该县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原亚峰是贾掌镇前土门村的大学生村官,早在2011年,他通过与村民协商,流转到了10多亩耕地,搞起了袖珍菇种植、肉羊养殖。他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规模种植、养殖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在长治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民以股份合作、出租、互换、转包等形式交付给合作社、龙头公司经营。农民放下锄头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公司的股东或产业工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该县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找到了发财的门路。同时,土地流转也让农民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自身素质,成为新型农民,增加了务工收入,真正做到了“离土不离乡”,土地流转“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致富渠道宽了,农民也成了“上班族”

    农村土地流转,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更加安心地在产业基地就业或外出打工、经商挣钱,而通过土地流转产生的经营大户,又为农民再就业提供了平台。

    韩店镇柳庄村莫旭斌家有14亩耕地,2012年,夫妻俩种白菜收入3万元,今年,他们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创业基地。“土地流转后,把我们两口子都从耕地上‘解放’了出来,加上其他收入,一年少说也能收入七八万元,这不就实现增收的目标了嘛。”莫旭斌笑呵呵地说。

    韩店镇柳庄村的姚义明是这200亩流转土地创业基地的负责人。他说:“基地流转了15户农民的200亩地,都种上了白菜,因为土地连片,我们是用大型机器耕种,用机器犁地、浇灌、施肥,这样可节省大量人力,降低成本。”

    如今在长治县,越来越多的农民赚足了“土地钱”,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过上了富足生活。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