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就是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节本降耗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经营增收。而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是农户们最头疼的问题,虽然可通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农业的补贴方式、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这几种增收途径来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有效的增收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充分鼓励引导宅基地、农房、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股权等多种产权进入平台交易,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等须统一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管理,以解决增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发布时间:2016-03-24 14:09:57 文章热度:573
        1.种粮直补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0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3-24 10:27:00 文章热度:1082
        中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路。近年来,中宁县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土地流转,让分散和闲置的土地流向种植大户和农业园区。土地流转优化整合了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也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企业、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2012年至今,县森达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兴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的帮助下,先后流转了恩和、东华、鸣沙的2200多亩...[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3-08 13:37:11 文章热度:909
        今年全国两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到至2020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过去五年里,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幅是9.6%,超过城市居民。因此,继续帮助农民增收,在接下来的五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四川省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帮助农民增收?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了四川农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全国各地区也有借鉴意义。打造地方区域特色,支持农业品牌发展任永昌介绍,四川的目标在于结合当地优势发展农业,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升级区域品牌,支持各地打造地方区域特色品牌。此外,展销也是农...[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2-19 16:58:52 文章热度:2160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新民社区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打造土地股份合作社,保障农民增收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返乡创业就业的热潮。每天解决就业200到300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约2.4万元。这样的模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一、主要做法1、基本形式。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民以承包地的经营权作为主要出资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并按照股份从土地经营收益中获得一定比例分红。2、实施背景。在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新民社区认真落实了整村推进工作,将原有村庄进行拆迁,腾挪出大量的土地资源,加以平整规划。3、组织保障。进行整村推进之后,部分村民就建议以股份形式成立一个组织,进行土地流转。新民社区经过充分的调研论...[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1-31 16:00:38 文章热度:244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日前,随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农民增收又有了新的“主心骨”和“锦囊计”。分析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重量轻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等都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今年的“一号文件”对此开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药方”。增产为啥不增收“农民很辛苦,生产了非常多的农产品,但收入为什么上不去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产品没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我们的牛肉、棉花、大豆、橡胶等很多农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就是人家的成本比我们低、质量比我们高。可以说,"一号文件"首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其中,就是要使农户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1-22 16:20:16 文章热度:873
        通化市农村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生产,呈现出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对象多元化、流转程序规范化等特点,为农民增收再添致富路。—流转形式多样化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不改变用途、不损害承包农户权益的前提下,通化市土地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除传统的转包、出租、互换等流转形式外,近期又出现了托管、统种分管、入股和抵押等形式。如柳河县姜家店乡五星村和曙光村300余户农民将承包地委托给村委会,在各类补贴归农户的前提下,由村委会协调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给长春国信集团,发展有机米产业,实现了连片流转。—流转对象多元化随着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快、土地集约经营规模...[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12-21 15:05:44 文章热度:1978
        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了解到,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农民以承包地的经营权作为主要出资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并按照股份从土地经营收益中获得一定比例分红的土地合作经营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让农民参与到土地合作社当中,参与“分红”,实际上就是把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来统一经营。李国祥: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和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安徽一些地方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土地入股,进入合作社来经营,这对于出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积极意义,农民土地入股的主要形式是农民把...[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8-27 10:29:05 文章热度:1294
        由骆永民和樊丽明撰写的《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论文《土地:农民增收的保障还是阻碍?》指出,农村土地是农民获取农业收入的保障但同时也是获取工资性收入的阻碍,土地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转换于“阻碍”和“保障”这两种角色之间,农村人均土地面积扩大能够提高农业投资对农业收入的促进作用并降低其对工资性收入的促进作用。早期的经济学思想中,均认为土地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而关于“土地是否具有负面影响”的思考却比较罕见,代表文献为Stijns(2005)。他的研究发现,土地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丰富容易将经济体引向初级加工和农业出...[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8-05 10:35:57 文章热度:563
        据埇桥区政府网消息,近几年,每逢“三夏”大忙季节的宿州市埇桥区,处处生机盎然。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使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政府满意,各方多赢,皆大欢喜!种粮农民的喜悦。“俺去年秋,种的全部是良种,今年的好收成算是盼到手了。”手捧着籽粒饱满、金黄色的麦子,永安镇街西村的张梅大娘脸上堆满了笑容。张大娘说:“去年俺家12亩地,种的是镇统一供应的优惠价良种烟农19,比原先种的普通品种每亩多收150斤以上,每斤能卖到1.18元,一亩地就能增收177元。买麦种的时候,每斤跟市场小麦价差不多,当时想,哪会有这样的好事,会不会上当的。”谈起买种子时的情景,张大娘至今历历在目。“听镇和村干部解释说,这是国家的支...[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7-28 11:02:13 文章热度:723
        “以前种稻谷,扣除生产成本,一年下来收入也没有多少。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种草莓和西甜瓜,每亩每年可以收300元地租,还可以在自家田地上打工,每年增加2万多收入。”7月21日,在碧石渡镇金文武村,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金顺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湖北鄂州市,像金顺凤一样的村民有很多,他们把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大户,既拿工资又拿租金。大户把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经营,既能赚钱,也促进了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湖北土地流转]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效益初现的新形势。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出租、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流转土地面积25.61万亩,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2...[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5-08 11:49:14 文章热度:1870
        4月30日,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出台《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惠农政策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么关系到2015农作物价格的补贴政策又有哪些呢?种粮直接补贴资金140亿从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粮食直补政策,这一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促进农民增收起了很大作用。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亿为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良种覆盖率,鼓励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国家实施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5-05 16:23:16 文章热度:1853
        1.种粮直补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0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4-01 14:43:15 文章热度:2357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重点关注农业,国家持续出台一些对农业利好的政策法规。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有多少,又出台了哪些强农惠农的政策呢?   1.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大兴水利强基础,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转变...[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4-01 14:21:45 文章热度:1082
          农业生产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从减免税收、财政补贴、奖励售粮,到引导土地流转、推广农机作业、开展科技服务、探索政策性保险等,多方面持续扶持和促进粮食生产,增加粮农收入,强农惠农富农。   1.国家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4-01 14:08:16 文章热度:1883
          强农惠农政策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支持,是政府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入手,通过农业科技、教育、水利、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财政投资,为农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增加后劲。二是农业保护,是政府利用法律或行政手段,使农民在实现农产品价值时能够获得比市场均衡价格更高的收入;农业保护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贸易保护和生产补贴。三是农业补贴,主要是指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农产品的补贴、对农民投入的补贴、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出口补贴。四是财政支农,这指的是...[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4-01 13:59:14 文章热度:157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1年出台了扶持“三农”的一号文件,并颁布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2014年强农惠农政策,看看你了解哪些。    1.种粮直补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2-02 11:07:21 文章热度:1631
          转变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安全   【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   【文件破题】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粮食的量不够,而是现...[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1-22 11:50:33 文章热度:301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4-10-30 14:19:11 文章热度:1056
          近年来,马山县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积极指导土地经营者按照农产品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同时,该县还在今年初出台《马山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该县现有耕地面积69.05万亩,截至2014年7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8.4万亩,流转土地占农地面积的12.2%。“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早日让马山人民脱贫致富。”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刘冬梅说。>>如有马山县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马山县农村产权交易。...[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4-09-28 10:47:47 文章热度:1489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马尔康县共实现流转土地1370亩,累计注册种植专业合作社30家,劳动力转移近3000余个,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约1920万元。近日,笔者走进马尔康县脚木足乡,实地了解当地通过土地流转“转”出效益的情况。   在脚木足乡白莎村,年轻的壮劳力全身心投入在道路硬化建设上,妇女们正穿梭于道路两旁的清脆李基地中锄草灌水。村民三郎若尔玛说:“家中土地流转出去后,又在老板承包的土地上打工,每天能挣60元。”   “土地流转后,农民坐在家中拿租金的同时,还可参与田间管理赚取劳务费,既增加了他们收入,也能让农民从中学到科学种植的技术。”该乡乡长肖勇介绍说,2011年,该乡引进马尔康蓝盈农...[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