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各地生态保护补助措施是怎样的呢?

发布时间:2016-08-03 14:42:00 文章热度:972
        目前,全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和5575万贫困人口。据统计,95%的贫困人口和大多数贫困地区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和重点保护的地区,发挥着“生态保障”、“资源储备”和“风景建设”的功能。“富饶的贫困”是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强调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景观建设将很难保障;如果只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不考虑贫困人口的小康进程,也不符合“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脱贫攻坚要义。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7-19 15:35:50 文章热度:2734
        甘肃2016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奖励标准多少钱一亩呢?为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我省制定了《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精神,省财政厅与省农牧厅于近日联合下发了《甘肃省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根据《意见》和《方案》,我省将通过实行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绩效考核奖励等措施,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全面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善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草牧业发展步伐,改善牧区基础设...[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7-04 10:53:35 文章热度:1649
        根据市委、市政府《西宁市脱贫攻坚总体行动方案》(宁发〔2016〕3号)精神及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对象范围全市三县7.6万贫困人口中,适合安排生态公益岗位的劳动力人口。二、目标任务到2017年底,设置林业生态公益管护岗位1202个,其中:大通县602个、湟中县425个、湟源县175个。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2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基本保证贫困户每户有劳动能力、具备条件的1人从事林业生态公益管护工作。对重点林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根据国家政策,适当增加林业生态管护岗位。三、岗位设置全市设置林业生态公益管护岗位1202个,其中原有岗位643个、新增岗位5...[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6-07 17:33:42 文章热度:1056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16—2020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7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16—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6月2日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16—2020年)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年)〉的通知》(农办财〔2016〕10号)精神,“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启动实...[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5-27 15:47:50 文章热度:2796
        青政办〔2016〕5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青海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扶贫专项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4月5日(发至县人民政府)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青发〔2015〕19号)精神及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二、目标任务到2017年,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31万个,安排...[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5-18 11:30:00 文章热度:1008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以下简称《意见》)。就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问: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良好生态环境人人共享,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生态保护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对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中央...[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5-17 08:43:42 文章热度:515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须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4-20 15:38:14 文章热度:2222
        财政部、农业部今天举行视频会,部署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区域范围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据介绍,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内容在8省区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评价奖励;在5省实施“一揽子”政策和绩效评价奖励,补奖资金可统筹用于国家牧区半牧区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也可延续第一轮政策的好做法。其中,将河北省兴隆、滦平、怀来、涿鹿、赤城5个县纳入实施范围,构建和强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一)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恶劣、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4-12 09:29:28 文章热度:11190
        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山西、河...[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3-08 12:04:23 文章热度:3225
        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8省区”),以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个省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下统称“5省”),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为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重要意义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区)以及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有...[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2-23 17:32:18 文章热度:17819
        近日有朋友提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等地2018-2019年还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吗?农业部曾下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年),所以2018、2019、2020都是沿用此意见。2016年2月23日上午,财政部、农业部在京召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视频会,部署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11-25 20:30:57 文章热度:734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在8个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政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部牧区半牧区。2015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66.49亿元,比上年增加8.8亿元,用于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以及通过绩效评价奖励,支持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牧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草原生态环境恢复,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农牧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一个周期,目前,我们正研究启动新一轮(2016-20...[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10-28 17:22:01 文章热度:662
        按照国家草原补奖政策补助标准,2015年我区为34.3万户农牧户发放禁牧补助资金1.551亿元,其中17.8558万户同时享受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8927.9万元,两项共计2.444亿元。草原补奖资金均采取“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到农牧户手中,户均获得草原补奖政策性补助713元。...[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5-04-02 14:39:58 文章热度:3547
          从2011年起,国家将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目标是“两保一促进”,即“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  政策主要内容是:   (一)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   (二)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   (三)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6-25 08:45:53 文章热度:629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3-21 17:37:11 文章热度:966
        日前,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案提出,推进火电、热电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要求。开展钢铁、水泥、玻璃和工业锅炉等重点行业领域废气清洁排放改造。2020年6月30日前,钢铁联合生产企业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水泥制造企业(含独立粉磨站)废气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全省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和太阳能电池玻璃生产企业玻璃熔窑大气污...[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26 08:56:21 文章热度:2176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省(直辖市)财政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7-01-10 16:04:09 文章热度:1985
        上接:农业部印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上)五、重点工程以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引导各类农业资金向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倾斜,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一)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省区选择100个黑土退化典型县,建设100个黑土地保护示范区,每个示范区5万亩,共计示范面积500万亩。主要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低洼易涝区农田排水治理,配备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深松耕等设施机械,推广秸秆还田、深松耕作、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电)站、有机肥堆沤场、小型配肥站、大型配肥中心等基...[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7-01-10 15:58:29 文章热度:1743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等规划,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耕地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建成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面积近4000万亩,西北...[ 查看全文 ]
发布时间:2016-05-13 18:09:14 文章热度:2267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崛起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凸显,局部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环境质量存在下降隐忧。各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确保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查看全文 ]